分享

《诗林》2019年03期|施施然诗选、李浩评论

 罗纳歌特 2023-01-02 发布于河北

  施施然 在日本富士山上(2017)

原载《诗林》2019年03期|施施然诗选、李浩评论《施施然为自己的缪斯建立了个人“面部表情”》

《在日本夜空看到UFO》

施施然

如同灵魂的灯盏,近百只发光体

像一群悬浮物,聚集在

万米高空辽阔的夜色中。它们

安静地变幻着形态,像

透光的节肢动物,或海螺

2016年1月3日深夜,在飞往名古屋的小睡中

我倏忽醒来,望见舷窗外

这诡异的一切。它们在空中生了根般

稳固。金属的形体不断张开

又收拢,无声地击打出星火

它们无视这架客机树叶般穿过

无视客舱中,一位中国女人正瞪大双眼

调集人生所有的经验,排除

和辨认。我确信它们在观察

云层下面的世界,这椭圆星球上

人类蚂蚁般凡俗的一生:

相互攻歼、仇恨

施以炮火和欲望,一代一代在贪婪中

疯狂,又最终归于虚无……

我感到巨大的孤独

和恐惧。在满舱熟睡的乘客中

在深夜两点异国的高空中

但转瞬,飞行的机身将它们抛向身后

嗡鸣着再次进入平稳的黑暗

《走在银座八丁目的男人》

他独自一人。或结伴

从不同方向涌来

瘦削。脸部线条强烈

他们穿深色西装,白衬衣

拎棕色公文包,或杂志

他们三十以上。相互并不交谈

你想从他们脸上捕捉

某种记忆:战场的杀戮

和凶狠。但他形色日常,仿佛

摆放在昨晚餐桌上的账单,或

明早公司的例会

你感受到禁欲的气息

似乎人类,不必再

厌足于生育。他匆匆地走

身后不断退去的街区

此时像姿态轩昂的兽

眼神空洞地目视前方

《名古屋女郎》

她用二十多年长成眼前的样子

温顺和凌厉。盐或者糖

她已过了豆蔻初开的年纪

枫叶图案的和服

模糊了神秘感。她一定有过一个

或几个情人。在夜色里

亮出情欲的闪电

他们相互使用身体

又彼此赠予。创造

也消解。她攫取快乐

也经历嫉妒,羞耻

在崩溃中狂哭

她是女儿也是母亲

是女神也是妓女

她是一个又是亿万个

黄皮肤,掌纹深锁着命运密码

她露出清纯的笑,在名古屋

与我擦肩而过走进这首诗中

《枯山水》

记不起上次在一起的时间了

海水涨上来,漫过头顶,

灌木,石桥,和岛屿

狸猫穿过廊柱的时候叫了两声

它是否也看见

你有力的双腿?

后来潮汐落下去

落下去

火净化万物。白色沙砾显现

我记不清你的样子了

但我不会忘记

有一些爱,在时间庭院里禅寂

《大阪》

硕大的乌鸦在低空

倾斜着羽翼盘旋

它们消失了黑色踪迹的

针叶林里

木鱼声声

传递阴郁的心境

阴郁被我藏得很深

阴郁是此时我与大阪共有的东西

  施施然 在日本奈良(2017)

《在东京听闻一个人的死》

从陆地,到海洋

从少女,到中年

有些事物已经发生改变

我所追寻的,已经消失

我所不齿的,堂而皇之摆上桌面

我已经很久不再信任什么

这一刻,我整了整衣冠

《4月13日飞过西伯利亚上空》

机舱内低温而干燥。各种肤色的乘客

从消磨时间的阅读和闲聊中

归于安静。邻座的同性恋帅哥披着毛毯

陷入与爱人重逢的梦境。舷窗外

机翼在冷空气中震颤,于刺目的日光下

俄罗斯境内的云层轻纱般稀薄

如果这还不是神的意旨:人迹罕至的

大地,整块的巨大的黑色山脉

皑皑白雪躺在山顶岩石的沟壑中

赞颂着永恒的冬天。鲜卑,鞑靼,女真,匈奴

他们铁骑的传说在这里变得真实

我想我将接受一次雪的洗礼,让生命中某些

坚硬的东西,重新焕发出冰雪之光

此时正值中午,法航波音777自北京向西飞行

三小时后,在西伯利亚上空

我吸吮着法国空乘送来的菠萝味冰糕

克制不住地打着冷战,内心快乐着。

《面具时代》

卸下情感,冷眼旁观

你会发现这世界有趣的多:

冷漠者绕过车祸现场

在女孩变成女尸的时候

拿出手机,不忘戴上激昂的面具;

文革老头在生命的悬崖边

急刹车,抓住一根“正义”的稻草;

而小三上位者,在深夜

摘下脑袋

从胸腔掏出灵魂的脓液

为自己敷一层“圣洁”的面膜。

太可笑了。你们忙,我的午睡时间又到了。

《越南,下龙湾》

橄榄绿的海湾。有人带头

唱起歌谣。接着,同船的人

其他船上的人,都开始唱起来

快乐像涟漪四散

苏铁,蒲葵,紫岩苣苔

在升温的空气中摇摆,当

红尾猴子倏然掠过。头顶上

盘旋的热带黑乌鸦体型巨大

提醒着依稀的战争阴影

亿万年前的暗礁,锯齿状浮出海面

它们宽容的沉默着

没有信仰。也没有个人崇拜

长满苔藓的四肢像坚硬的吸管

深深地插进地壳

海面荡漾,水位似乎又低了一寸

李浩:施施然为自己的缪斯建立了个人“面部表情”

首先祝贺施施然新书《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的出版。我也很喜欢这本书的装帧,朴素大气,似乎有某种的“经典性”确认也似乎又有着活力的注入。在收到这本书之后我妻子也阅读了其中的部分诗作,她说,她喜欢。她认为,这样的诗歌是迷人的,有感觉的,包括这本诗集的题目: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我妻子的评判当然不重要,但在我的记忆里她这样夸赞的诗集还是极少的,所以我愿意先将它记下来。

在给施施然的诗歌写下的评论中,我曾重点地谈及她诗歌的“古典性”,我以为“某种具有清雅、温婉意味的古典性一直是施施然诗歌的显著标致,像融解的糖或盐,在她的诗歌中弥漫。”在阅读施施然新书《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这本综合性的新诗集的时候我依然感受着那种“古典性”的存在,她重视美,重视语词的美感和内敛着的光。在那篇评论中,我还谈到她的古典性是以现代为基础底色的,具备现代诗的一切品质同时又有自我的独特异质;我谈到她诗歌的“杂揉感”,她能把属于记忆的、历史的、想象的、日常的、情绪的、思考的一并拿来融入到她的诗中,却没有生涩、混乱和隔的感觉。她是个小女巫,有着将杂乱的一切迅速收拢并让它们生出诗性和美来的能力。这些,她在《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这本诗集中都有保持。

我还想从另外的点来谈她的诗。一点,我想谈她诗歌中的声音调式。“玛琳娜常常在高音C上开始一首诗,”安娜·阿赫玛托娃说。同样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用于形容施施然的音调,我觉得她的一些诗歌有种迅捷的高亢性,这种高亢性并不以情绪的激烈为基点,不是,它建立于语速上,建立于言语的直接感和日常性上。在这点上,我觉得她很不同。阅读施施然的诗,阅读普拉斯或阿赫玛托娃的诗,我会不自觉地把语速调快,而阅读希尼的、尤瑟纳尔的、策兰的诗,我则会不自觉地调慢。施施然的诗歌不在语言表面上“设障”,她的表达有种流动感,而正是这样的顺畅流动让她的语调有了高亢性,这种高亢性在她较为古典化的、充溢着古典和温婉气息的诗歌中也是显见的,我觉得在这点上诗歌的张力是明显的。

第二点,我发现施施然诗歌中有一个强烈的“我”的存在。她的每首诗几乎都有“我”的呈现,《立春记》没有我但第一句就是“我们”,《想起九十年代》没有“我”、《现实》没有“我”但它使用的视角是“我”的,你会在阅读中强烈感受到“我”的在场。她诗歌中“我”的主体性是非常强势的,是我在说,是我在认知世界,是我在感受,是我在和我的生活发生关系,是我,在热爱在疼痛在言说在记忆。她用这种强烈的“我”的凸显,为自己的缪斯建立起了独特的个人的“面部表情”。在许多的诗人那里,他们穷尽一生都是用他人的嗓音说话,用他人的面目说话,他们甚至没有想过如何找到自己。

第三点,尽管施施然的诗歌语调有某种高亢性,但她在诗中的情绪却始终不热烈。你看不到她在诗中热烈地开成了花,你也看不到她在诗中热烈地哭成了河。她也不曾热烈地宣称,天崩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乃敢与君绝”,没有,她可以诉说可以“总结”但一直不那么热烈。可以暗暗地判定,诗集中的大多数篇什都不是在她情绪最为饱满、波涛最为汹涌的时候写下的,她的诗歌似乎并不负载情绪上的激烈冲撞。我发现,施施然的诗歌中尽管“我”是强化的、呈前的,但“我”的情绪存在并不过多刻画,她要说的更多是“我知”和“我认”,是相对智性的,审视的。比如她在《流杯池记事》一诗中谈到对于喧嚣的人世,我曾被一次次激怒,可她不会停在这个点上,不会对这个点进行渲染,因为她的诗歌核心要的不是这些。这点,和许多沉浸于自我情感情绪的女诗人也有明显的相异。

第四点,她的诗歌多数有叙事的成分,叙事甚至部分地充当了她言说的由头,它开始于某个具体的故事情境。这种方式使她的诗、她的抒情和思忖有了生活的质感,也延伸了我们的想象。

2017.5.12

李浩,男,一九七一年生于河北省海兴县。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发表小说、诗歌、评论等,有作品被各类选刊选载,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意、韩文。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蓝试纸》《将军的部队》《父亲,镜子和树》《变形魔术师》《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长篇小说《如归旅店》《镜子里的父亲》,评论集《阅读颂,虚构颂》。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文学奖,二〇一一年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一届孙犁文学奖,第一届建安文学奖,第七届滇池文学奖,第九、十一、十二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等。

  施施然  在日本(2017)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诗集《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青衣记》《杮子树》等5部。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十大女诗人奖、郭小川诗歌奖、三月三诗歌奖、《现代青年》杂志2012年度最受欢迎青年诗人奖、《中国诗歌》十大网络诗人、第六届中国长诗奖、第十七届石家庄文艺繁荣奖、第四届张坚诗歌奖主奖等文学奖项,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河北省作协“河北文学排行榜诗歌榜”等,诗歌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山花》《天涯》《钟山》《文艺报》《青年文学》《北京文学》《光明日报》等报刊选本。部分诗作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瑞典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发表推介于国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美术专业毕业,画作多次参加专业美展及文人书画展,或被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