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125:六镇起兵,关陇烽烟,朝廷四处灭火

 昵称TiFNlDv4 2023-01-21 发布于河南

柔然大军时隔三十年后,终于再次向六镇发起了进攻,虚弱不堪的六镇根本无力抗衡柔然的冲击。在柔然的进攻下,六镇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又遭遇了严重的饥荒。怀荒镇民请求当时的武卫将军于景开仓赈灾,遭到于景的拒绝,愤怒的镇民发起暴动,囚杀于景,拉开了六镇起义的序幕。

到了第二年,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杀戍主,改元真王,举兵起义。这件事历来被看做是六镇起义的标志性事件,从此六镇开启了大乱模式。

起义军迅速攻克了沃野镇,紧接着转攻武川、怀朔二镇。消息被紧急送往洛阳,把持朝政的元乂急派临淮王元彧为镇军将军,假征北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领军进讨。

四月,高平镇酋长胡琛自称高平王,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不久,胡琛被镇将卢祖迁击败,率部北走与破六韩拔陵会合。破六韩拔陵起义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迅速攻破武川、怀朔二镇,消息令朝廷大惊失色,督促元彧加快进剿速度。

元彧不得不于五月和破六韩拔陵的军队大战于五原,结果吃了败仗,另一支讨伐军李叔仁部也战败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败报传回洛阳,朝廷震怒,削夺元彧等人的官爵,派尚书令李崇为大都督,率领广阳王元渊、抚军将军崔暹等人前去弹压。

起义的烈火迅速烧遍了北方各地,朝廷镇压的速度远没有响应起义的速度快。到了六月,柔玄镇民也发动起义,秦州人莫折大提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发动起义,杀秦州刺史李彦,号称秦王。前来镇压的魏将元志、赫连略、高元荣都被击败,莫折大提随即攻破高平(今宁夏固原)。

至此,六镇全被起义的镇民所占据,北魏的边防重镇彻底沦陷。

不久,莫折大提因病去世,其子莫折念生继续统领起义军作战。在部众的拥戴下,莫折念生号称天子,改元天建,设置百官,封兄弟们为王。

莫折念生的自立为帝激怒了朝廷,指派吏部尚书元修义兼尚书仆射,西道行台,率诸将西讨。同时又恢复了因吃了败仗被褫夺爵位的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等人的官爵。

听闻朝廷派大军进剿,莫折念生派兄长高阳王莫折天生进军岐州(今陕西凤翔南),经过激战,擒斩魏将元志、岐州刺史裴芬之。与此同时,莫折念生的部将胡十所也攻破了泾州(今甘肃泾川)、凉州(今甘肃武威)等地。

魏军主帅元修义因患风疾,无法督战,不得不请求换人。朝廷只得改派齐王萧宝寅继任西道行台、大都督,率征西将军崔延伯赶往岐州进剿。

这萧宝寅本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同母弟,萧鸾称帝后封萧宝寅为建安王。南齐末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大肆屠杀南齐宗室子弟。萧宝寅为了活命,不得不化妆逃往寿春,投奔了驻守在那里的北魏任城王元澄。元澄以礼接待了萧宝寅,并按照南齐的丧礼规矩为他的亲人发丧举哀。

萧宝寅不久后被送到洛阳朝见宣武帝,身负国仇家恨的萧宝寅一再请求前往淮南前线,要和萧衍决一死战。

萧宝寅归国后在淮南前线苦战二十年,始终活跃在抗击南梁的第一线,一直到莫折念生称帝,蹂躏关中,魏军束手无策,朝廷终于想起了萧宝寅。

孝昌元年(525年)正月,萧宝寅亲率五万大军与莫折念生战于马嵬(今陕西兴平西),此战莫折念生战败,起义军死伤高达十万人,受到沉重打击,不得不退守小陇(今陕西陇县东南)。

萧宝寅联合吐谷浑人一起进攻凉州,拔除了这个据点。经过一番苦战,萧宝寅逐步击败了关中各地的起义军,稳定了局势,关陇一带的起义军陷入了低潮。

萧宝寅在关陇碾压莫折念生起义军之时,大都督李崇却在六镇吃了败仗,退守平城,被朝廷削夺官爵。朝廷派出京兆王元继出师,同时为了安抚六镇叛军,孝明帝下令改六镇为州,提高了行政级别。但叛军根本不吃这一套,孝明帝见来软的不行,只能武力解决了。

可看叛军这阵势,单靠官军镇压,估计够呛,那怎么办?

还是孝明帝天纵圣明,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策——借兵柔然。

看在两国深厚友谊的份上(真看不出有什么友谊,前些天还打得天昏地暗)发兵帮助我们大魏平叛。

前面讲过柔然和鲜卑是死对头,在北魏一直轻蔑地称呼柔然为“蠕蠕”,有的史书也写作“茹茹”,意思就是蠕动的虫子。

在北魏的史书里只有蠕蠕一词,找不到柔然一词。

当年北魏设置六镇就是为了防御柔然,这下好了,本来放狗是让咬隔壁王老五,没成想狗一扭脸咬住自己不撒嘴,还得求王老五帮忙打狗......

这事给整的......

这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天上掉下来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吃是傻子,柔然可汗阿那瑰满口答应,爽快地同意发兵助剿。

好说好说,你我兄弟还客气啥,甭提报酬,你把俺阿那瑰看成什么人了。

六镇叛乱的第二年,也就是孝昌元年(525)六月,柔然可汗阿那瑰亲率十万大军自武川西向沃野,助魏平叛。此时破六韩拔陵正把北魏大都督元渊围在五原暴打,元渊顶不住,退往朔州(原怀朔镇)。

阿那瑰鼻子多灵敏,听说叛军主力在五原,马上扑过去死死咬住,一顿猛冲猛打,破六韩拔陵这帮人在魏军面前来去自如,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在骁勇善战的柔然骑兵面前被打得满地找牙,大败而逃,大将破六韩孔雀阵亡。

朔州城里的大都督元渊闻讯来了精神,冷却了多时的心突然又澎湃了起来。杀了个回马枪,和阿那瑰左右夹击拔陵军主力,拔陵被迫突围南下,途中陷入魏军埋伏,二十万叛军主力投降,破六韩拔陵落荒而逃。

北魏朝廷将这二十万流民安置到河北的冀州(今河北冀州)、定州(今河北定州)、瀛州(今河北河间)三地就食,至此六镇起义宣告失败。

按说这事儿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你家里一家八口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又给你家安排十个外村人吃饭,你什么感觉?

没错,河北三州的官员就是这感觉,河北本来人口压力就大,恰逢严重的灾荒,自己都没饭吃了,哪有力量再养二十万张嘴?

因此这二十万流民看不到希望,三五成群的叛逃,大部分都逃回了草原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