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古情怀,让不起眼的茶叶末釉,成为皇帝的珍秘

 大馅儿说瓷 2023-01-02 发布于北京

茶叶末釉是一种特殊的高温结晶釉瓷器,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铁结晶釉品种。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至1300℃之间的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它看起来不过是一种暗绿色调,只是靠近细看,会另有发现。它并非简单平涂,而是绿色中夹杂着黄色与黑色的细密斑点,如同茶叶碎末,“茶叶末”釉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清 咸丰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

茶叶末釉出现在唐代,原为烧制黑釉瓷器过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后觉得效果不错,遂成为刻意烧制的新品种。陕西耀州窑是烧制茶叶末釉瓷器最早的窑场,产品有执壶、擂钵等。宋代,北方一些烧制黑釉瓷器的窑场偶有烧制。

耀州窑茶叶末釉执壶

唐宋时期的茶叶末釉,是一种偏黄绿的粗糙釉色。在当时瓷器的釉色中,虽不出众,却也有自己的特色。自唐至宋,是陶瓷史第一次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各地窑口尝试开发新的产品以抢占更广阔的市场。茶叶末釉置身其间,是无尽创新中的一种,满足的更是市民阶层新的口味与需求。根据记载,明代的“厂官窑”所产已有“鳝鱼黄”的名称。

《南窑笔记》中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

清 雍正 茶叶末釉缸

茶叶末釉的化学组成和黑釉相近,是一种石灰釉,特点是高铁、高钙、高镁。其中镁的含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至少在2%以上,古代产品有达到3.5%。如果镁含量太低就烧不出黄绿色的晶体。用显微镜观察,茶叶末釉的结晶晶体很小,呈黄绿色或者黄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层表面,析出的晶体属于辉石类型的晶体。

清 雍正 茶叶末釉贯耳纸槌瓶

中国北方多产白云石,可以满足配方中高镁的要求。中国南方地区则很少用白云石配釉,所以清代以前南方窑场基本上没有生产茶叶末釉,而清代的茶叶末釉诞生在陶瓷色彩大爆发的雍正时期,它的意义大不相同。它迎合皇帝个人严苛的美学标准与审美要求,而且质量超过前代,成为中国传统高温颜色釉瓷器中的珍品。

清 乾隆 茶叶末釉牺耳尊

清代茶叶末釉古朴凝重,极具古意,一跃成为名贵的品种,成为宫廷陈设瓷器中的重要品种。茶叶末釉的烧制难度较大,除了配方要符合要求之外,釉料不宜过细,低温阶段用氧化气氛烧制,到980℃左右转为还原气氛烧制,温度控制在1250℃至1280℃之间,冷却速度要慢。传世品中以雍正、乾隆时期的最为多见,雍正以后称为“厂官釉”。

清 乾隆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雍正茶叶末釉偏黄居多,俗称“鳝鱼黄”,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俗称“蟹甲青”,器物底部刻有雍正、乾隆篆书款。清代寂园叟在《陶雅》中说:“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

清 雍正 鳝鱼黄釉钵

由于茶叶末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在乾隆时期有被用来仿古铜彩釉,而且在造型、釉色、纹饰皆仿铜器,工艺十分精巧,充分显示出乾隆官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清 乾隆 古铜彩双耳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