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和谈,因面子而崩了(12)

 奥卡姆剃历史 2023-01-02 发布于北京


摘要

希望能够以此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这是他维护丰臣政权权威所必须要做的,当这个底线也无法实现,没有台阶下时,为维护自身权威,丰臣秀吉便只能再次挑起战争了。否则,迎接他的也只有丰臣政权权威的土崩瓦解。

(丰臣秀吉像)

01

1594年9月,明朝廷收到朝鲜李朝代日本乞贡的上疏。

明朝廷众多官员本来对以兵部尚书石星、辽东经略宋应昌(宋应昌去职后其替代者顾养谦)为首的议和派打压不断,激烈反对所谓对日本的“封贡”,已停止了与日本谈判。

但石星知道,朝鲜局势仍很危险,日本军队并未全部退出朝鲜本土,一旦日本得知谈判失败,必会大举起兵,到那时自己的谎言自会揭穿,这种责任可不是谁能负责得起的。

石星表面妥协,但一直另辟蹊径,让万历皇帝同意封贡,以完成与日本的议和,让日本这队全部退出朝鲜。

顾养谦在石星的授意下,派参将胡泽进入朝鲜,胁迫朝鲜李朝向万历皇帝上奏,代日本乞求封贡。

朝鲜自然不愿意,但在胡泽的威胁之下,无奈写了一封奏书,但并未代日本乞求封贡,胡泽私自篡改,改成朝鲜代日本向明朝乞求封贡。

这期间,顾养谦因迫于朝中反对封贡的舆论压力,主动请辞,并推荐孙矿接任。万历收到朝鲜奏文后,有所松动,于是朝中封贡之议再起。

也就是在这个月,在朝中议论之时,明王朝在朝鲜仅有的一支驻写,即刘綎部5000人从朝鲜撤兵回国。

再说在日本名护屋的丰臣秀吉,从停战至今已长达一年半,他一直在等待与明朝议和的最新进展,但迟迟没有回音。

丰臣秀吉失去了耐心,告诉在朝鲜的小西行长:如果明王朝再不把公主送到日本,他将在第二年春天亲自出兵,直捣大明。

这可急坏了小西行长,大明在朝鲜已无驻军,他与大明朝的联络渠道已中断,他的家臣内藤如安滞留辽东,一直无法前往北京谈判。

事实上小西行长早已知道无法实现和亲,他只希望能解决封贡问题,从而完成与明朝的议和,使丰臣秀吉停止出兵。

小西行长无奈,只能联系朝鲜政府,期望通过朝鲜政府能与明王朝取得联系,继续封贡议和。

这是1594年11月间的事。

小西行长不知道的是,早在他要求朝鲜政府代为联系明朝之前,明朝中的石星一派已敦促朝鲜上了代为日本乞和封贡的奏表。

也就是说,明王朝的态度此时已然转变,正在讨论日本封贡的可行性。

1594年10月23日,石星上蔬请求对日本进行册封,万历皇帝表示同意,但同意只是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而不准许与日本开展朝贡贸易。

这其实与日本的要求相差很大。

在一系列操作下,12月7日,滞留在辽东一年半的内藤如安终于抵京。

此次谈判,明王朝的方针是“许封不许贡”,而日本方面经过前面的几次谈判,知道丰臣秀吉向明朝提出的《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不可能实现,现在只要求册封、准贡这两件事。

内藤如安或许是没搞清封与贡的关系,或许是人在北京,没有别的办法,总是是他表示接受明朝的条件,并写了保证书。

最终万历皇帝同意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准备对部分日方人员进行册封:授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德川家康、毛利辉元、羽柴秀保都督佥事一职,赏赐衣帽给日本禅师景辙玄苏,内藤如安另行打赏。

同时,万历下令制作册封丰臣秀吉所需的诰命、冠服、金印等,并任命临淮候勋卫署都督佥事李宗城为册封正使,五军营右副将署都督佥事杨方亨为册封副使,让他们出使日本进行册封。

至此,明朝已同意册封,但是只同意了小西行长要求的“封贡”中的“封”,而没有“贡”。对于丰臣秀吉在《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中提出的那些苛刻条件,更是毫无提及。

对于这样的一个谈判结果,可想而知,丰臣秀吉不会满意。

德富猪一郎在《近世日本国民史·朝鲜役》中说,丰臣秀吉向明朝索要的是“面包”,明朝却给了他一块“石头”。

而因为这块“石头”,丰臣秀吉在日后又再次出兵入侵朝鲜,而明朝也不得不再次入朝参战。

02

明朝册封正使李宗城、副使杨方亨从北京启程,于1594年4月抵达朝鲜王京。

而沈惟敬则作为先使,先到小西行长所在的庆尚道熊川倭营,与小西行长会谈,之后小西行长回到日本,向丰臣秀吉报告了明朝与日本的议和进展,以便得到丰臣秀吉的下一步指示。

丰臣秀吉向小西行长下达了三条指示,一是要一位朝鲜王子渡海到日本以示臣服。二是等沈惟敬带着朝鲜王子到了熊川以后,日军在朝鲜沿海的15个倭城可以毁弃10个。三是大明敕使可以带着册封诏书,渡海至日本。自此以后大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两国官船、商舶正常往来。

丰臣秀吉这次提出的条件与当初的《大明日本和平条件》已大为缩水。

6月26日,小西行长从日本回到朝鲜庆尚道的熊川倭营,开始部署毁弃沿海倭城,以让明册封使能尽快启行。

9月4日,明朝册封正使李宗城动身从王京向庆尚道进发;10月,册封副使杨方亨先行抵达庆尚道的釜山倭营,与小西行长见面,要求日军从朝鲜全部撤退。

11月末,明朝册封正使李宗城抵达釜山浦,小西行长等人过来拜见。

李宗城向小西行长等人出示了万历皇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金印与诰命,表示只有日军拆毁全部倭城、尽数撤兵回到日本后,才能渡海赴日,举行册封典礼。

但日军加藤清正部不肯毁城撤兵,加德岛、安骨浦、金海等倭营的日军也未能尽数撤到釜山浦。

日军不肯完全撤回日本,明朝册封使也借故拖延不肯渡海,双方开始干耗。

着急的是小西行长,他一看老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又想起了沈惟敬,1596年1月,小西行长写信给沈惟敬,让他先渡海前往日本,与丰臣秀吉面议后,再将残留在朝鲜的日军兵马一一撤回,之后再请明朝册封使渡海。

石星一派对此状况也很着急,于是同意了小西行长这个折衷的办法,并让沈惟敬带去100多马作为礼物献给丰臣秀吉。

一直等到4月,还没有沈惟敬的任何音信,李宗城对日军是否能够退兵产生了怀疑。

4月3日晚上,李宗城设宴招待宗义智,小西行长不在,宗义智透露了丰臣秀吉在此之前向明朝提出的四个要求:纳质、通商、割地、通婚。

李宗城听后感到议和没有希望,害怕自己一旦渡海到日本,就会被丰臣秀吉绑架杀害。

当晚夜半时分,李宗城这个堂堂的大明王朝册封正使,竟然把自己打扮成下人,舍弃了印章、冠服、辎重,和仆从从釜山倭营出逃。

第二天黎明,釜山浦的日军得知李宗城出逃,就围了册封副使杨方亨的寓所,杨方亨设法安抚日军,让日军镇定下来。

李宗城逃回辽东,向辽镇督府揭露了丰臣秀吉的真正议和条件是七条,不只是册封。

就这样,丰臣秀吉两年前提出的《大明日本和平条件》彻底曝光了,而明朝以同阁首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官员试图掩盖丰臣秀吉的真实意图也就此被揭开。

朝臣纷议,弹劾不断。

但册封之令是万历皇帝亲自下的,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维护之前所做决策的正当性,仍然要将册封进行到底,试图用册封羁縻日本。

明神宗对内阁大学士赵志皋表示,只有册封失败,才会考虑动武。

1596年5月3日,原册封副使杨方亨升为册封正使,游击将军沈惟敬升为册封副使,要求完成册封。

与此同时,小西行长为使明使能顺利渡海,回到日本向丰臣秀吉说了很多加藤清正的坏话,丰臣秀吉命加藤回国,这样扫清了明使渡海的障碍。

杨方亨渡海,而沈惟敬上次跟随小西行长先行渡海以后,就一直待在日本。

1596年8月,明朝册封正使杨方亨渡海抵达日本堺港,与册封副使沈惟敬会合。

9月1日,杨方亨、沈惟敬带领明朝册封使团从堺港开赴大坂。

9月2日,册封典礼在大坂举行。

明朝册封正使杨方亨与即将被封为“日本国王”的丰臣秀吉相对而坐,杨方亨、沈惟敬向丰臣秀吉赠送来自大明的丰厚礼物,他们将金印、冠冕、衮龙袍、册封诏书放入一个黄金匣中,颁赐给丰臣秀吉。

通过册封典礼上的诏书颁赐这一仪式,大明正式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还将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封为都督同知,前田玄以、小早川隆景、小西行长、宗义智、立花宗茂封为都督佥事。

丰臣秀吉被册封为日本国王后,欣然接受了明朝的金印和册书,并换上万历皇帝赐给他的冠冕和衮龙袍。

册封仪式完成后,丰臣秀吉大摆宴席,招待明朝册封使一行人。

有些史料说册封仪式很不顺利,当丰臣秀吉听到明朝以宗主国的身份封他为“日本国王”时,大怒,并撕了册封诏书,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侵朝战争。

事实上并没有,现在册封诏书还完整保留在日本,并没有撕毁的痕迹。

事实上是丰臣秀吉虽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但因朝鲜李朝并未有王子渡海到日本作为人质,只是派了使臣随同明使节一同渡海,丰臣秀吉对此很是介怀,在其后又接到明朝使臣要求日本尽毁在朝鲜倭营,并全部退回日本后,丰臣秀吉这才翻了脸。

他叫骂说:“天朝既然已经派遣使者册封我为日本国王,我姑且忍耐之。但朝鲜无礼至极,现在不可许和,我正要再派兵与朝鲜厮杀,怎么可能商议撤兵之事!天朝使者无须久留在此,明日就请上船。朝鲜使臣,也跟着他们回去好了。我当调兵,于今年冬天再次出兵朝鲜。”

丰臣秀吉由此决定再度对朝鲜用兵,明、日和谈也由此宣告破裂。

丰臣秀吉为何最后关头,紧紧抓住朝鲜王子没有渡海来日这一点,而不惜再开战火呢?

因为从大明王朝没有得到任何自己所要求的东西,只有一个虚无缥缈的“日本国王”的名义而已,所以他要求朝鲜王子一定要渡海向日本表示臣服,这也是他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希望能够以此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这是他维护丰臣政权权威所必须要做的,当这个底线也无法实现,没有台阶下时,为维护自身权威,丰臣秀吉便只能再次挑起战争了。否则,迎接他的也只有丰臣政权权威的土崩瓦解。

沈惟敬流着泪说:“我回国后恐怕难免一死。”

9月9日,明朝册封正使杨方亨、副使沈惟敬渡海返回朝鲜。

一场战争,又要上演。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