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大利好加持,大储模式的拐点来了吗?

 123山不转水转 2023-01-02 发布于福建
投顾有话说

摘要: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使得国内大储即使不向用户侧电价端传导成本压力,也能够通过容量租赁、现货价差、辅助服务等市场化的方式实现降本。特别是在山东省模式全国领跑后,国内大储商业模式将越来越清晰。

这篇文章继续来聊聊储能中的“大储”。

01
什么是大储?
TITTLES

大储其实就是大型储能,大型储能目前一般用在发电侧。大家都知道风电和光伏这种新能源不能稳定发电,风电要有风才能发电,光伏要有光才能发电,但用电侧是随时都需要用电,因此需要对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发电进行调峰调频,保证下游的需求,以及输出的稳定,电网安全。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大型储能。

在今年以前,投资市场不是那么看好大型储能,为什么呢?因为从经济性的角度,大储不赚钱!

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数字仅为随便列举,不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国外的商业模式:储能成本1元,卖出去1.3元,低存高卖;但是国内的商业模式是:储能成本1元,只能卖出去0.7元。如果在最后一环的销售上是亏本的,这生意还怎么做?

02
如何提高大储商业经济性?
TITTLES

目前国内的大储基本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但这两年碳酸锂价格暴涨,如果做成储能系统根本不赚钱。想要商业经济性提升,核心不外乎两点:要么电价提升,要么成本下降。

但是在我国,想要提高电价绝非易事,所以未来储能的利好,只能来源于降本。

降本的来源有很多,可以是硬成本的下降,也可以是模式的优化,抑或是补贴政策的推行。

03
大储又开始活跃
TITTLES

那近期储能板块又开始活跃,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在硬成本方面。碳酸锂和光伏硅料价格近期都出现了超预期的下跌。

碳酸锂是电芯的主要成本,占比超过50%,近期碳酸锂从60万元/吨下调至54万元/吨,2023年预期的价格中枢将回落到40万-50万元/吨。根据测算,碳酸锂价格每下降5 万元/吨,电芯价格下降0.029元/Wh,储能 IRR 提升1.1pct。在不考虑其他成本下降的情况下,若碳酸锂价格明年下降至40万元/吨,独立储能系统成本降至1.91元/Wh,对应IRR为10.2%。

此外,光伏硅料也从30万元/吨的高点回落,如果未来能下降至16万-18万元/吨,将带来0.3元/W左右的组件降价,从整体经济性的角度已经可以基本覆盖储能配置成本,光伏项目在承担储能成本后的IRR依然达到6%左右,也就是达到光储平价。

第二个利好,就是以山东、山西、湖南等地为代表的商业模式也逐步成型。

12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2022年市场化并网项目名单》,共包含54个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合计约6.93GW,54个光伏项目配置储能共计约2.7GW/5.5GWh。与此同时,项目开发单位还承诺配置储能设施并明确并网时限。具体来看,6.93GW光伏及配套2.7GW/5.5GWh将于两年内实现并网,其中549.3MW/1158.7MWh储能及对应的光伏承诺将于2023年底前并网,还有2.15GW/4.34GWh和配套的光伏将于2024年底前并网。而且配套的储能项目有配建电化学储能1.42GW/2.84GWh和配建大规模独立储能1.25GW/2.5GWh两种模式。

根据此次山东公布的项目清单来看,山东光伏项目配储比例已经提高到最高42%,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山东目前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次于河南省的最高55%。而去年山东公布的2021年度市场化项目配储比例仅为10%。

综上,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使得国内大储即使不向用户侧电价端传导成本压力,也能够通过容量租赁、现货价差、辅助服务等市场化的方式实现降本。特别是在山东省模式全国领跑后,国内大储商业模式将越来越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