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百年流派的特色药2

 空谷幽兰80 2023-01-02 发布于广东
         主持人:刘婧     主讲:韩学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六百年沈氏女科20代传承人。
刘婧:大家还记得,昨天我给大家介绍了流传650年的沈氏女科,她经历了元代、明代、清代,三个朝代,直到现在一共有21代传承人,而且沈氏女科用药有三板斧,这是她的用药特点。昨天我们讲的是第一板斧,今天我们要继续往下说。

图片

韩学杰:我看病人与其他人不一样,我首先就要问他有什么样的不舒服,根据患者的讲述,我就知道他现在发病的症状与病源的起因。再来看他的舌苔、手相、面相、“号脉”,进一步证实患者疾病的根源所在。
护心要重视这条“护心轴”。我认为身体有一个轴,中医治疗疾病讲求的是整体论治。
心脑同源,心脑同病。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脑是一切的生命活动,另外脑还、主精神意识,另外还、主感觉和运动,所以我们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心脏是五脏六腑大主,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它都是管全身。大脑占人体总重量的2-3%,但心脏供出来的血15-20%给大脑。
养生粉,由四味药材组成:柴胡(苦味,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当归、白芍、滋补肝血,增加它的解毒能力)、白扁豆(调脾胃,健脾利湿,保护胃肠道)。各10克,磨成粉,每天睡前取一小勺服用。

图片

心与肝的关系。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神明,肝藏魂。
传承百年的沈氏女科调肝三法1疏肝。使肝气之,郁者自开。2柔肝。濡养肝阴,制约肝之阳气,使得肝气,不会过于亢盛。3平肝。重在压抑,肝气若生发过度,可导致肝阳上亢,郁火上逆。
肝气郁结症状:胁肋胀痛、口苦、胃胀、嗳气。肝阳上亢症状:头胀、头痛、急燥易怒、失眠多梦。肝血亏虚症状: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
疏肝(对药):玫瑰花、佛手。平肝(对药):珍珠母、石决明。柔肝(对药):当归、白芍。
鸣天鼓,与我们的第四个脏器有关——肾脏。肾对人体来说,它掌握着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它主宰着我们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的功能。
传承百年的沈氏女科调肾三法:1滋润肾阴,针对肾阴虚情况。2补益肾阳,针对肾阳虚情况。3平衡阴阳,针对肾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情况。
滋润肾阴:生地、黄精、枸杞、桑葚。这四味药最大特点:滋润不腻。

图片

补肾阳:川续断、生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滋润不腻、温而不燥。
平衡阴阳。知母、黄柏、补骨脂、仙灵脾。
鸣天鼓。动作要领: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48下。
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音,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为一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