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画屏断案 ![]() 元朝年间,江苏仪征有一个叫崔英的,家中是巨富。他凭借父亲的庇荫得了永嘉县尉的官职,带着妻子王氏一起上任。 途经姑苏稍作停留,崔英买了供品到神庙拜佛,回来后,夫妻二人在船舱饮酒。船夫看到他们的酒器都是金子做的,立即起了恶念。当天夜里,船夫把崔英推入水中,连仆人也一同杀了。 “知道我为什么不杀你吗?”船夫对王氏说,“我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我留着你是给他做媳妇的。” “他现在帮人撑船到杭州去了,一两个月后回来,你们就成亲。你只管安心住下来,不要害怕。”船夫说完就把崔英的财物全部拿走,并称王氏为新妇。 王氏假意应承,替船夫操持家务,又竭力讨好他。船夫以为找了一个好媳妇,渐渐不再防备。 过了一个多月,正值中秋节,船夫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喝得大醉。王氏等他睡熟以后,悄悄上岸逃走了。 急走了二三里路,王氏迷路了,四面都是水乡,只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蒲柳。王氏小脚纤细,实在是走不动了,但又担心船夫追上来,于是拼命往前走。 过了很久,天才慢慢亮了,远远看见树林中有一所房子,王氏急忙前去投奔。走到门口隐约听见有钟声和诵经声,原来这里是一座尼姑庵。 庵主问她为什么来这里,王氏不敢说真话,就骗她说:“我是真州人,公公到江浙做官,带着全家一起上任,到任没多久我丈夫就亡故了。我守寡几年后,公公把我嫁给永嘉县崔县尉做小妾。” “他家正妻凶悍,难以侍候,对我百般鞭打辱骂。近日丈夫离任,停船在此,因为中秋赏月让我去取金杯饮酒,不料我失手将金杯掉入水中,正妻一定会打死我,我只好逃了出来。” 庵主说道:“娘子既不愿回船上去,离家又远,若要另求配偶,仓促间也没有好媒人,你孤苦一人,打算怎么办呢?” 王氏没有回话,只是一直哭。庵主又说:“老身有一句话相劝,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 王氏接过话:“若庵主能安排个好去处,我就死而无憾了。” 庵主语重心长地说:“娘子虽年轻貌美,无奈命运不济,遭遇坎坷。若能舍爱离痴,体悟到人生本是一场虚空,不如削去青丝,就在我们这里出家。” “这里虽是禅榻佛灯、随缘度日的生活,不也好过做别人的小妾,受今生今世苦,结来生来世仇吗?”王氏连忙拜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随即就在佛前落了发,取法名慧圆。 王氏读书识字,又精通书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通晓佛经。庵主很看重她,庵内无论大小事务,都要请她拿主意。加上王氏宽和柔善,庵中人人都喜欢她。 王氏每天在观音像前拜上一百多次,暗诉心事,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参拜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外人很少能见到她。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位施主到尼姑庵随喜,庵主留他吃斋饭。第二天,此人送来一幅芙蓉画,庵主就将画挂在白色屏风上。 王氏认出这幅画是丈夫崔英的手笔,就询问庵主。庵主说:“是一位施主布施的。”王氏又问:“这位施主叫什么,住在何处,靠什么为生?” 庵主回答说:“是本县的顾阿秀,兄弟二人以撑船为业,这些年日子过得很好,有人说他们在江湖间抢劫掠夺,不知是不是真的。” 王氏又问:“他们常到这里来吗?”庵主说很少来。王氏默默记下庵主的话,又提笔在屏上写题了一首词,词牌是《临江仙》。 姑苏城里有个叫郭庆春的来到尼姑庵,看到了芙蓉画屏和题词非常欣赏,就买回去赏玩。 正巧有个御史大夫高公退居姑苏城,他喜爱收购书画,郭庆春就将画屏献给高公,高公将芙蓉画屏放在内书房,还没来得及询问来历。 这天,有人在街上叫卖四幅草书。高公看字的风格很像怀素,清劲不俗,便问是谁写的。卖字的人回答说:“是在下学写的。”高公看此人相貌非庸碌之辈,就询问他的姓名籍贯。 那人回答:“我叫崔英,世代居住在真州,借父亲的庇荫补永嘉县尉,带着妻子一同上任,因自己不谨慎,被船夫谋害,将我沉入水中,家财妻子也无法顾及了。” “幸好我会游泳,我潜在水下游了很久,估计离船很远了,才爬上岸去投奔人家。” “我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多亏这家主人善良,拿出干净衣服让我换上,还招待我吃饭喝酒,又送盘缠。主人对我说:'你既然遭到强盗打劫,理应告官,我不敢多留你,恐怕受到连累。’” “于是我就进城去告官,已经等了一年,毫无回音,只好卖字度日。不敢说擅长书法,更没有想到拙劣的书法会被您看到。” 高公同情崔英的遭遇,就留他在府内教几个孙子读书,崔英很感激。 高公带崔英进入内书房,崔英突然看到芙蓉画屏,不禁掉下泪来。高公感到奇怪,问他缘故。崔英说:“这是船上丢失的物品之一,是我画的,怎么到了这里?”他又念了屏上的词,说:“这是我妻子写的。” 高公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呢?”崔英说:“我认识她的笔迹,而且词的意思很明白,是拙妇所作无疑。” “如果是这样,我应当为你担负捕捉强盗的责任,你暂时要保守秘密。”高公就把崔英安排住下。 第二天,高公秘召郭庆春来问话,郭庆春说画是从城外尼姑庵买来的。高公让他去详细打听,郭庆春回来说:“画是本县顾阿秀施给尼姑庵的,词是尼姑慧圆题写。” 高公又派人去游说庵主:“高夫人喜欢诵佛经,但无人做伴,听说慧圆师父了悟佛性,想拜她为师,希望庵主不要推辞。”庵主没答应。 慧圆听说了此事,很想去高家,她希望借这个机会报仇,庵主也不便阻拦,只好同意了。 高公让慧圆和夫人住在一起,夫人问起她的家世,慧圆哭着将实情告诉夫人,并且说了在芙蓉屏上题词一事。 她还对夫人说:“强盗就在这附近,只求夫人转告高公,倘若能抓到强盗,帮我洗刷先前的羞辱,以此来祭奠我的丈夫,那高公对我的恩德就真是太大了。” 夫人将这番话转告高公,又说王氏贞节贤淑,绝不是小家的女子。此时高公已经确认慧圆就是崔英的妻子了,嘱咐夫人要善加看待,但什么都没有跟崔英说。 接着高公又派人查到顾阿秀的住处,但还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让夫人暗中劝王氏蓄发还俗。 又过了半年,进士薛理任监察御史,到姑苏视察。薛理曾是高公的属官,高公知道他精明能干,就将此事详细说与他。 薛理秘密抓捕了顾阿秀,在他家中发现了崔英的授官文书和财物,只是不见王氏的下落。 薛理严刑拷问,顾阿秀才招供说:“当初确实是想留下王氏给小儿子做媳妇,没想到当年八月中秋逃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薛理随即将顾阿秀处以极刑,将赃物发还给崔英。 崔英辞别高公前去赴任。高公说:“等我给你做个媒,娶妻以后再去上任也不迟。” 崔英推辞道:“糟糠之妻与我贫贱度日已经很久了。如今不幸流落他方,生死未卜。再等些年月,万一天地垂怜,她如果还在人世,或许我们伉俪还能重逢。” “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崔英至死不敢忘掉妻子,另外娶妻的事,就请不要再提了。” 高公说:“你有如此高尚的德行,老天必定会保佑你。我哪里再敢强行逼迫你娶妻,只是容老夫为你饯行后,你再启程。” 次日高公大设宴席,平江府的官员和姑苏城的名士都来了。高公举杯对大家说:“老夫今天为崔县尉了却今生缘。”众宾客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高公派人叫出慧圆,那就是崔英的妻子。夫妻俩抱头痛哭,没想到今生还能再相见。 高公详细说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又拿出芙蓉画屏给大家看,满座宾客都为他们夫妇唏嘘不已,赞叹高公之盛德。高公又赠送给崔英奴婢和钱财,才让他们启程。 崔英从永嘉任满回来,途径姑苏时,才知道高公已经亡故了。夫妇二人嚎啕大哭,好像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一般。随后在高公墓前建水陆道场,整三日后才离开,王氏从此吃斋念佛不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