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大学,是中国教育事业之幸!

 江海博览 2023-01-0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上世纪30年代,范长江曾以一部《中国的西北角》揭开西北地区的神秘面纱,当年西北的贫困落后为人震惊。

如今,再向中国西北展望,黄土地早已不是范长江笔下的那个西北。随着国家一个个大布局、大战略、大规划的实施,在这片约占全国总面积30%的土地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正蓬勃发展。


图片
  

留在西北

千百年来,经略西部一直是历代的国之大事。开发大西北,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战略内生力量

在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存续了仅仅1年零4个月的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卓越西进的奠基石,它和西南联大双峰并峙、南北呼应,延续着中国现代教育的火种

图片

西北联大校训
来源:教育部官网

“勤朴公诚,校训崇。华夏声威,神州文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抗战烽火之中壮志凌云的校歌,反映了西北联大组建的历史渊源与院系情况;“公诚勤朴”的校训,深刻地表达了西北联大教育家对西北这片土地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抗战结束后,西北联大的主体部分分解为国立西北大学(现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等5子校,永久地留在西北之后,这5所学校演化出了几十所西北高校,涵盖文理、政法、军工、农林、师范、医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从西北联大母体与子体的成立,到建国前夕各自回迁复校或永留西北办学,这是一个扎根西北、分而有合、子母血脉相连的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过程,奠定了中国大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可以说,在西北联大的身后,诞生了覆盖整个西北的郁郁葱葱的大学之林


图片
  

中坚力量

在西北联大及其分校扎根西北、传承文化、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影响下,西北大地上的高校队伍躬耕不辍,凭借多年来在教育一线艰苦创业,将教育火种遍洒黄土地,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图景。

他们之中,有着多所名震全国的实力高校。如今,它们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已成为西北文化高地的“掌灯人”。

67年前的1956年夏天,6000多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自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西安交通大学深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战略布局调整的成功范例,如今的西安交大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中心和科教高地,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西迁故事。

图片

图片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

黄河水日夜奔涌,回首间,风华正茂的兰州大学已历经110多年的风尘。至公堂屹立至今,见证着大学之道的源远流长;岁月改变了很多,但兰大110载的“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依然如故。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兰州大学始终坚守在西北、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
图片图片来源:兰州大学官微

在中国向西开放的大门新疆,新疆大学正肩负着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特殊的历史使命,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助力丝路续写繁华。自建校以来,新疆大学始终以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为目标,在新时期不断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走深走实;紧密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新疆大学着力打造西北地区关键技术“策源地”,展现“新疆大学作为”;坐镇西北,辐射中亚,新疆大学见证着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不断深入,对提升新疆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如今,新疆大学已成为培养兴疆固边人才的摇篮,在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高地上阔步前行。

图片图片来源:新疆大学官网

除此之外,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西北工业大学,“兴农兴学,开发西北”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博古通今适于世用,砥德砺行报以国华”述说着“大学堂”何以之“大”的西北大学,以坚实的钢筋铁骨构筑大国工程基石的长安大学,开辟我国IT学科先河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科技之“笔”温润西北生态之“痕”的宁夏大学,扎根高原、脱胎换骨的青海大学,“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石河子大学......共同构成西北大地上高教事业的熠熠底色,成为支撑西北高等教育当之无愧的脊梁。


图片
  

瓶颈凸显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变革。受困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高校的发展略显迟缓,缺乏活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基础是限制西北高校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若干分析》一文中,作者对东西部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拨款进行了对比,研究数据显示,在财政拨款上,东部地区高校处于明显优势地位,西部地区高校则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依据各高校公开的财务预算信息中发现,在2020年经费预算排名前100的地方高校中,东部地区高校有74所,西部地区高校为20所,东部高校的数量是西部的近4倍,显示出东西部省域间高校经费预算的显著差距

图片

图片来源:《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若干分析》
西北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留人也难,近年来一直是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曾尝试邀请国内某顶尖名校博士毕业生到自己学校工作,得到的回答是“刘老师,我们选择工作岗位时,西安以西是不考虑的”。这正反映出在近年来硝烟密布的“人才争夺战”中,大多西北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1997年组织的专题调研显示,就西北地区而言,当地学科带头人和高校骨干教师的流出人数是调入人数的2.2倍;2020年,某位西部高校的党委工作部部长接受采访时称,甘肃省内49所高校在2012年至2017年流失人才2600人,约为引进人才数的三分之一。这些数据直观显示出西北地区高校人才整体流失情况。


图片
  

国之所重

经费的不足,高层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乃至彻底断档,成为许多西北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隐忧。针对这些发展困境,近年来国家对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十分明显。

图片图片来源:财政部

早在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一揽子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中提出,计划投入100亿元先期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2022年8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陕西省调研时强调,要统筹谋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推动形成同区域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建好中西部人才高地和蓄水池;12月8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东部地区高校不得用于从中西部、东北地区引进人才......多份重磅文件印发,亮明了教育部对于西北高校加大支持的鲜明态度,西北高教之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正在被更多人所看到。

或许正是因为对办学与发展的种种困难有着最深切的体会,西北高校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教育事业对于振兴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之下,西北高校用砥砺奋进撑起我国高教事业的半壁江山。

异地布局拓发展空间

好大学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为不断扩展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西北高校正在将目光投向全国,在区位优势相对显著的城市设立研究院等机构,通过提升自身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反哺西北地区的发展。

2022年11月28日,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11月26日,西北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江苏太仓召开;4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与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等签署合作协议,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异地布局在近二十年逐渐成为一种风气,西北大地上,这些高校“留下来”的坚毅精神和“走出去”的创新勇气交织碰撞,铸成了西北高校别具一格的发展活力。

变“孔雀东南飞”为人才西北流

多年来,“孔雀东南飞”对于西北高校而言,是一种切肤之痛。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恢复人才队伍的“造血”功能,西北高校不遗余力。

兰州大学通过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青年研究员、外籍教师、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引进项目,打造多元引才体系,积极谋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延揽“高、精、尖、缺”优秀人才。自2019年至今年6月底,学校已引进人才45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9人、青年研究员132人,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克服“西部思维”,不“等靠要”,更不“躺平”,众多西北高校正主动出击,发挥自身特色,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图片
  

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西北地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近现代100余年开发大西北的浪潮中,一所所西北高校,谱写着一曲曲兴学求强、开发西北的壮美诗篇。如今,“建设大西北”已从一句口号变为现实,西北地区正蓬勃发展,西北高校正迎来春天。

图片

[1]邬大光, 王怡倩. 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若干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49(005):1-8.

[2]聚焦 如何为西部人才流失“止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895658467338433&wfr=spider&for=pc

[3]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西北流,这所大学是如何做到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BGACHK0534A4RJ.html

[4]教育部:支持设立“西部振兴人才岗” ,西兰、成渝分别引领西北、西南高等教育发展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921/mtbd/202112/t20211227_590560.html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