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0年,八路军侦察排长遭遇“同志”,看一眼后断定:敌人假扮的

 冬不拉拉 2023-01-03 发布于安徽

“你莫看鬼子叫得凶,其实他们拼刺刀只有三招:一刺胸二刺喉三刺三路。只要防了这三招,他们就没辙了

在2004年的一天,作为传奇大将陈赓手下,少量还在世团级干部之一,老英雄刘洪才在谈到抗日战争时,总是会流露出一种得意之色,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打鬼子我是专业的。

文章图片1

八路军拼刺

但是,刘老也谈到了一种比较凶险的情况:“有的时候,日伪军也会化装残杀我们的军民干部。他们有的时候穿长衫,戴着大礼帽;有的时候还会直接穿八路军的衣服。这种敌人,在当时被称为'暗杀队’,这些人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老英雄这话不虚,在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时,日本人确实派出了大量特工人员,化装成八路军或者老百姓,伺机刺杀八路军高级将领,窥视情报。当时的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便是因为他们的情报而牺牲的。

不过,对于刘洪才来说,敌人的特工并不可怕。他对看穿敌人的把戏有着独特的心得,有的时候日军往往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他反杀。说起这些,老英雄总会提到自己在1940年时的一次真实战例,作为后来人,我们可以从中见识到一代侦察英雄的机敏和果敢。

文章图片2

刘洪才

牛背上的小红军

刘洪才是四川省通江县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能挣些口粮,他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他慢慢地长大,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是个身材健硕的棒小伙儿了。

也就在这一年,红军进入了四川,在通江县毛裕镇驻扎。这些士兵纪律严明,军容严整,与那些动不动就自相攻伐、打劫老百姓的川军军阀全然不同,因此刚一到来就受到了群众的关注。刘洪才对这些兵也是充满了好奇,没事儿就去围观。

有一天,一个身材瘦肖的汉子看到了正在看红军的刘洪才,张嘴就对他说:“小鬼,当兵不?”刘洪才虽然没完全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却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于是那个人就把他领到了红军的征兵办,刘洪才就这样成了红军。后来刘洪才才知道,这个领他参军的人名叫徐向前,是后来的新中国开国元帅。

文章图片3

徐向前元帅

刘洪才的家人,对他不和家里商量就参军这件事并没有表示反对。此时他们也都和红军接触了一段时间了,也从红军的宣传中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后来,他们也都参加了红军。刘洪才的父母,因为表现优异,后来还成了当地苏维埃政权的主席和妇女部长。

1935年,由于敌人的压力过于强大,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和一般人家的生离死别不同,刘洪才一家是举家参加长征的。这在当时来看有一定好处,毕竟一家人能够互相照应。不过,在过草地时,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刘洪才的父母因为补给断绝,被饿死在了草地里,成了沉入沼泽的英魂之一;而他的哥哥,则永远的失去了踪影,不知是死是活。几乎是转眼之间,刚刚二十出头的刘洪才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文章图片4

红军过草地

除了失去亲人之外,战友的不断离去,也让刘洪才非常悲痛。他的上级是一个风趣而随和的副班长,平时非常照顾战士们,总能用浅显而风趣的语言,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在过雪山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冷,可又不得不在雪窝里宿营。睡觉时,战士们挤在一起取暖,副班长不断地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冻伤。但是一夜之后,这位副班长却被冻死了。

面对着一次次的生离死别,刘洪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陕北,走到了延安。此时,他的身体也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受伤和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他出现了经常性的头晕。但是,他并没有被伤病所击倒,而是继续活跃在战场上。

文章图片5

延安今貌

大放异彩的抗日尖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改编成为八路军。当他们在一个大雨天举行更换帽徽的仪式时,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为了这个正式的军人身份,他们已经拼了五六年。以后的日子,他们将会在抗日的战场上挥洒热血了。

很快,刘洪才就随部队来到了山西。为了拓展生存空间,部队准备攻打辽县县城。辽县虽然算不上日本人的防御核心,但是毕竟双方在武器、训练方面差距巨大,八路军想要攻坚绝非易事。果不其然,由于缺乏重武器,一道普普通通的城门,就成了隔绝胜利的天堑,让八路军久攻不下。

文章图片6

八路军战斗

白天打不下来,八路军就决定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夜袭。当天晚上,战士们扛着一根碗口粗的巨大阑竹,悄无声息的来到了辽县城下。刘洪才主动请缨,第一个顺着竹竿爬上了城楼。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爬树的绝活,爬竹竿对他来讲没什么难度。

此时,由于白天的激战,日本人也累了,三个哨兵正在背靠背地坐在那里打瞌睡。刘洪才和战友们一使眼色,一人一个捂住了日本兵的嘴。等日本兵清醒过来的时候,冰冷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的太阳穴。

老实点儿,敢出声就干掉你们。”刘洪才在出发前恶补过几句日本话,此时派上了用场。“带我去找你们的指挥部,快点儿。

文章图片7

八路军夜袭

日本人面对八路军的手枪,完全没有了白天时候的嚣张,而是老老实实地起来带路。刘洪才带着几个人直扑日军指挥部,同时让剩下的人悄悄打开了城门。城外的八路军一拥而入,很快就拿下了辽县。

不过在战斗后期,日本人出动了飞机,对辽县附近进行了狂轰滥炸。刘洪才在轰炸中,被气浪抛在空中,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的肋骨断了,扎穿了腹腔,眼看着肠子就要流出来了。他赶紧找了一块白布,把伤口裹起来继续作战。虽然最后他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也被送入后方的医院躺了几个月。

事后,那名被刘洪才俘虏的日本兵成了战俘,在师部的战俘营接受改造。此人后来也加入了八路军,还成了一个非常尽职的翻译。他又回到了刘洪才所在的部队,在每次打仗时专门负责向对面的日本人喊:“缴枪不杀!”刘洪才后来还和他成了不错的朋友,从他那里了解了更多日本人的事情。

文章图片8

八路军战斗

后来,刘洪才因为表现卓越,头脑灵活,被任命为侦察排长。1940年,他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山东历城县附近,参与建设抗日根据地。此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困难的时期,日伪军活动猖獗。想要掌握敌人的动向,保卫根据地,侦察兵的作用空前巨大。刘洪才既然是侦察排长,就必须要经常带领战士们进入历城县,和当地的地下人员接触。

某一天,刘洪才又接到任务,要去历城县接头。此时,日伪军的盘查力度非常大,进城十分危险。但是,刘洪才却有主意。他从供给处领了三件鬼子的军装,自己和两个其他的侦察员一人一件,换好后大摇大摆地冲着县城而去。这些军装是在以前的战斗中缴获的,统一放在供给处保管,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文章图片9

日本军装

三个人一路走到县城门口,看着眼前那些狐假虎威的伪军,刘洪才却有些紧张了。他会一些日语,但是由于本身四川口音太重,他的日语听起来总是怪怪的。所以在执行任务时,如果不是实在不得已,他都是尽量不开口的。但是看今天的这个架势,似乎是不说话不行了。

果然,一个伪军远远地看见了三个人,以为真的是日本人,立刻屁颠屁颠地跑过来,问道:“太君,请问您有什么事?

换防!”刘洪才说道。但是说完了,他便心头一惊。可能是有一段时间没有练习了,这句日语说得非常生硬,四川口音的尾音太明显了。

文章图片10

伪军剧照

那个伪军也察觉不对,微微一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刘洪才。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如果伪军一声呼喊,把看守城门的鬼子招来,刘洪才等人想要完成任务就不可能了。关键时刻,经验丰富的刘洪才抢身过去,一个嘴巴就扇在了伪军的脸上,同时大喊一声:“八格牙鲁!”他知道,对于这帮已经被抽掉了筋骨的人来说,日本人的嘴巴就是他们的通行证。

果然,挨完打之后,伪军不敢再说什么,反而是不停地鞠躬,将三个人让进了县城。三人进城后赶紧行动起来,迅速地完成了接头。从情报员的口中他们得知,就在昨天,有几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人招摇过市,看样子应该是日军假扮的。如果是的话,那他们就是所谓的“暗杀队”出动了,一定要万分小心。刘洪才打听了一下“暗杀队”的运动方向,然后就按着道路追查了。临走时,他还让情报员多加小心。

文章图片11

日军暗杀队

出城之后,三个人找了一个僻静之处换上了便装,然后便顺着情报员指示的方向,一路寻找“暗杀队”的踪迹。刘洪才知道,这伙人都会说流利的中文,而且警惕性非常高,一旦有人被他们盯上,轻则被套走情报,重则性命不保。所以他必须赶紧掌握“暗杀队”的具体行踪,然后再进行应对。

走着走着,他们突然遇到了一队“八路军”。这一队是五个人,态度非常和气,一句句地喊刘洪才等人“老乡”,同时还在聊天时,又旁敲侧击地打听在附近哪里有八路军。

刘洪才看着他们,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这些人看似客客气气,但是在面对几个人的眼光时,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用刘洪才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人“贼眉鼠眼的”。同时,这些人每个人都是一身崭新的军装,要知道,八路军的供应困难,一件衣服要穿很久,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新衣服呢?他隐隐感觉到,这一波人就是鬼子的“暗杀队”。

文章图片12

八路军剧照

于是,刘洪才假意回应他们,并且表示,可以带着这五个人去八路军营部。但是在暗中,他却已经跟其他的两个战士打好了招呼,随时准备发难。

至于打斗的过程,刘洪才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并未透露详细的情况,可能是老人年岁大了,有些细节记不住了。我们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刘洪才挂了彩,另外两个侦察员也是一死一伤。不过,五个鬼子都被他们消灭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话:“必须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文章图片13

刘洪才老英雄

简单的英雄

在之后的战斗中,刘洪才又多次立功,并且在抗战末期被提升为副营长。解放战争中,他一开始在陈赓将军麾下担任团长,后来又调入西北野战军中任职。不过,战争给他造成的伤害,终究还是太大了。他的肋骨断了三根,始终无法复原;一节髋骨也被锯掉,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种身体情况,让他无法参加太艰苦的战斗。刘洪才也因此,没能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大放异彩。

后来,刘洪才和一名烈士遗孀结婚,并且帮忙照顾妻子带来的两个烈士遗孤。在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他带走了妻子与前夫的两个孩子,却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老乡抚养。多年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女儿,却又告诫女儿不要忘记养父母,甚至让其用养父母的姓氏改了名字。在女儿的养父去世后,还主动将其养母接来自己这里养老。

文章图片14

胡宗南

1952年,刘洪才退伍回家,在民政部门工作。当时,一部分回乡的老兵因为身体不好,经常闹脾气,对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非打即骂。他们动不动就显摆老资格,说:“老子身上的枪眼不比别人身上的小一点!”对于这样的人,刘洪才在做工作的时候总是先把裤腿撩开,展示一下自己被锯短的腿,然后说道:“我参加革命比你们早,身上的枪眼既不比你们小,也不比你们少。你们打仗受伤有功,所以人民才拥护你。但是,你要是打人的话,一样是犯法的,懂不懂?”听他这么一说,那些暴脾气的老兵便老实了。

刘洪才这个人,虽然功劳大,资格老,但是头脑却始终非常活络。在中国开始流行小灵通手机的时候,他也给自己买了一个,并且还自己学着设置快捷键。他的手机上,快捷键“1”是女儿的号码,快捷键“2”是儿子的号码。他不愿意等靠要,一切都自己解决,这真是让不少天天说自己“年岁大了,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有些汗颜。

文章图片15

刘洪才不仅自己是个英雄,他的一家人也都不简单。他的外孙杨延福,也是个军人。退伍之后,他多次跳入冰冷的巴河救人,被评为了“四川省优秀青年卫士”。后来,杨延福还得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外号,叫“救人专业户”。

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刘洪才对于自己的战斗岁月感到十分自豪,但是也对自己没能做更多的贡献感到遗憾。在谈到自己如今的生活时,他总是说:“我这一辈子过得好啊,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穷人。到了现在,我90岁了,还管我的吃穿!”可见,老人虽然半生坎坷,也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所求,其实非常简单。为了简单的生活付出了一生的努力,这样的人也是我们应该崇敬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