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年台湾老人带着妹妹骨灰抵京,中央派人接机:4天后葬入八宝山

 澳古说历史 2023-01-03 发布于浙江

1982年9月11日,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出港大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接机人、旅客络绎不绝。

他们或等待亲朋好友下机、迎接,或拖着行李跟随亲朋好友离开,每个人的脸上流露出不同的神色,有即将见面的期盼和忐忑,有相见的激动和喜悦,也有不明所以的忧虑和悲伤。

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有十几个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为什么引人注目呢?

首先他们十几个人都聚集在一起,按理说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应该会有很多交流,但他们没有,出奇地安静,且眼神都同时朝着显示飞机到达时间的显示屏看去。

其次,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流露出前来接机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流露出的期盼或是喜悦的神色,有的只有焦灼和悲伤。

颇有些反常的举动,使他们在熙然的接机人群中格外突出,很是“异类”。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又到底在等谁呢?

就在大家很是疑惑时,伴随着显示屏上出现了某一班飞机“到达”的字样,他们的目光迅速朝着出港的旅客四散看去,仔细端详着出港的每一位旅客。

突然,一位刚刚出港的白发苍苍的旅客朝着他们所在方向疾步走来,随后他直接抱住十几人中的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人,潸然泪下:“大哥,我没有照顾好明华妹妹!我对不起你。”

说完,他眼含热泪,双手颤抖着将一只楠木小盒子交给了那位老人。

老人接过这个小盒子时,也是双手颤抖,面露悲伤之色。

出港大厅人来人往,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们,不会知道十几人中有中共中央调查部领导,也不会知道他们迎接的人叫萧明柱,来自中国台湾。他口中的“明华妹妹 ”是他的三妹萧明华。

一个被谢冰莹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一个只身前往中国台湾进行情报工作的女英雄,牺牲前她是“中共中央情报部台湾工作组”重要领导人之一。

那只楠木小盒子里装的就是萧明华烈士的骨灰,盒子上面刻着她就义的时刻:

殁于民国卅九年十一月八日卯时。

4天后,在萧明华烈士牺牲后30多年,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受万民敬仰。

英雄为什么能被称为英雄?

因为他们不在乎名利,更不在乎生死,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

对那些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而言,最在乎的不是什么身后名,而是山河无恙。

只要能看到祖国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便足矣……

“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

1922年8月,萧明华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县。

因家境尚好,加之父母又开明,萧明华没有像身边绝大多数女孩子一样被迫在家务农,走上结婚、相夫教子的老路,得以背上书包,穿着整洁的衣服入校学习,靠知识改变自身命运。

在校期间,萧明华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格外刻苦努力,除了上课,闲暇时间也是多放在学习上,所以成绩格外优异,名列前茅。

小学毕业后,萧明华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省开封师范。

抗战爆发后,眼见日寇侵略祖国,屠杀同胞,萧明华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抛下学业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然她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纵使有心也是无力。

因为年幼的原因,萧明华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报国,但她那颗保家卫国的心却没有因此冷却,每当街上有人呼吁为前线捐款时,她总是会毫无意义地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钱都捐出去。

除了尽自己所能支援抗战,萧明华也更加努力地学习,暗暗发誓待自己学有所成,长大成人,一定要加入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

1943年秋,萧明华以优异成绩考入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这一年她21岁。

抗战胜利后,她又进入北平师院(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在这里,萧明华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朱芳春,正是他引领她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当时,朱芳春既是我党地下党员,也是北平师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

萧明华在北平师院深造期间,结识朱芳春,并在朱芳春的引领下,阅读了《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籍,认识到了为中国劳苦大众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

后来,随着爱国学生运动在北平如火如荼开展着,萧明华的革命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和鼓舞,自此她明白了今后的道路该如何走。

自那一刻开始,萧明华下定决心要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

1947年9月,鉴于萧明华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极其优异的表现,党组织决定吸收她加入朱芳春领导的地下工作小组,在北平开展地下工作。

党组织的邀请,让萧明华欣喜若狂,毫不犹豫便坚定地表示愿意加入。

从这一刻开始,萧明华明白自己不再孤单,她终于可以和众多有着相同志向的革命同志一道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

当朱芳春代表党组织向萧明华发出邀请时,朱芳春郑重地告诉萧明华:

做地下工作是极其危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牺牲,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要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说完这些后,朱芳春面露严肃之色,庄重地告诉萧明华:

作出决定前,你可以从容认真地考虑几天,不用冲动地作出决定……

萧明华没有考虑,还没等他说完,便陡然站起,坚定地说:

“还想什么?我早就想过无数遍了,请您转告组织,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死,就无愧于己,无愧于父母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自萧明华决定参加革命的那刻,她就没想过自己能活,为了祖国和人民她可以放弃所有,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只要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即便是牺牲,她也死而无憾。

这就是英雄。

数次送出重要情报

萧明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便投入紧张而又危险的地下工作中,她积极组织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毕业前夕,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下,国民党反动派已是强弩之末,败亡已成定局,我党解放全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即将迎来胜利。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退守中国台湾负隅顽抗。

就在这时,萧明华的老师,在台湾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的台静农,他欣赏萧明华的文学才干,及国语注音、语音应用的教学功力,几次写信殷切邀请她到台湾学校任教。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萧明华不仅是英雄,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

在北平师院学习期间,她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在风靡当时的《黄河》《北辰》等刊物发表评论、散文和小说。

著名女作家谢冰莹曾这样评价萧明华:

“她是一个聪明而最富同情心的孩子,喜绿的颜色,这象征她是爱好和平的;有文学天才,又很用功,无疑义的将来一定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由此可见,萧明华的文学功底真得很深厚。

大陆解放在即,台静农的邀请无疑是为台湾开辟新的战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萧明华虽深知孤身前往台湾开展地下工作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但是为了祖国统一大业,她无所畏惧。经党组织同意,萧明华只身前往台湾。

1948年6月中旬,赴台前夕,深知此行危险重重的萧明华专程赶回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

此时萧明华的父亲已近耄耋之年,母亲已是早过了花甲之年。

看着年迈的老母,萧明华满含愧疚,眼含热泪的母亲说:

“您和爸爸为我们吃了那么多苦,我这个做女儿的,还没有好好的报答你们,不会怪我吧?”

萧母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轻抚女儿的双手,动容地说:

“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我这个做娘的就心满意足了。”

萧明华没有把真相告诉母亲,但知女莫若母,萧母知道女儿在干大事,自己帮不到她什么,但也不能耽误她去干大事。她没有说什么,即思念也没有说出来,一直在安慰她愧疚的心。

黎明的前夜,肩负重任的萧明华不敢再耽搁,即使万般不舍,为了祖国的统一,她藏起了对亲人,对故土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远赴海峡对面,开始了其令人无比敬佩的潜伏生涯……

初到台湾,经老师台静农的安排,萧明华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授“国语拼音”和“现代汉语”两门课程,同时在台湾《国语日报》担任编辑,由此很快便在台湾站稳了脚跟。

就在萧明华在台湾站稳脚跟的同时,远在天津的朱芳春因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齐璧亭的出卖,身份暴露。

党组织为了保护朱芳春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协助萧明华在台湾开展地下工作,遂让已经暴露的朱芳春化名“于非”赴台协助。

朱芳春到达台湾后,经萧明华的安排,以《国语日报》副总编的身份在台湾开展工作。之后,为避免敌人怀疑,两人成为了一对假夫妻。

在台湾工作期间,萧明华和朱芳春一面积极考察、培养革命骨干,一面尽己所能为党提供大量有关台湾及当时尚未解放的大陆沿海岛屿军事情报。

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台湾地下党组织越发壮大,且我党也获得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其中包括《台湾兵要地志图》等绝密战略情报五十余份,有力地配合了我党的作战部署,为我军解放大陆沿海岛屿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6月,朱芳春秘密回北平会见中共中央情报部秘书长邱大鹏及另一负责人罗青长,此行他除了汇报工作,更是为了我党带来了《关于台湾蒋军兵力概括》等重要军事情报。

为了带回这些重要军事情报,萧明华和朱芳春可谓是费尽心机。

为便于携带和隐藏,高度近视的萧明华用了几天时间,在一种既软又薄、不会发出声响也不怕浸泡的棉纸上,用一种笔尖极细而硬的“七紫三羊”狼毫小楷毛笔,将情报全部写在上面。

高度近视,字体又小,对萧明华而言无疑很是吃力。

新中国成立后,萧明华和朱芳春又数次为我党传回重要军事情报,获取敌人《海南岛防卫方案》《舟山群岛防卫方案》等绝密情报,为我党顺利解放海南和舟山群岛做出了巨大贡献。

英勇就义

1950年1月31日,我党身处台湾警察系统的地下工作者郑臣严、王隆煜不幸被捕。

其被捕后,萧明华也随之暴露,不久也不幸被捕。

被捕前,萧明华其实早有察觉,当时在郑王二人被捕的几天后,曾有两个人陌生人鬼鬼祟祟来到萧明华的住所找朱芳春。

多年从事地下工作的警觉性,使萧明华已经隐约感觉出了危险,但是为了保护其他没有暴露的同志,她没有想过撤退:

“我不能动,现在还不清楚敌人掌握了什么,我一动就露底了。”

为了地下党组织的安全,为了战友的安全,她最终放弃逃生的机会。

2月6日,萧明华像往常一样去师范学院上课,为学生讲解了《正气歌》,并范读“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是萧明华上的最后一堂课。

就在这一天深夜11点,萧明华在学校宿舍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被捕时,萧明华没有流露出任何恐惧神色,从容镇定,就算是在这个时候,她仍然在为战友的安全着想。

她以想要穿件衣服为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取下了搭在后窗外竹竿上的旗袍,向还没有暴露的战友发出了危险报警信号。

为了让萧明华说出潜伏在台湾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名单,敌人对她用尽各种酷刑。

据已经披露的材料记载:

敌人对萧明华施以电椅、老虎凳、捆绑吊打,五天五夜不许她睡觉,妄图使她在长时间的疲劳中失去自制力,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判断,继而从她的身上得到有关我党的情报。

她以超人的毅力和勇气,经受住了非人所能承受的煎熬。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无论受到多么残忍的酷刑,萧明华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对敌人郑重宣告:“我是一个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支持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者。”

此时,萧明华明白自己很有可能走不出监狱,但是她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坦然面对生死,她平静地给兄嫂写下了遗书:

柱哥、香嫂:请您们不要过分地哀伤,千万要保重身体,健康第一!害您们受冤枉罪,我很不安。我相信您们很快会自由的。我很平静,我祝福你们和孩子们安好。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祝福你们,祝福父母。千万不要哀痛,好好的健康地生活吧!也只有如此才能慰我九泉之心。一定呵!

11月8日,敌人动手了。

当黑暗的牢门打开后,萧明华面露坚毅之色,沉静地站起来,淡定地整理自己散乱的头发和衣装,然后同狱中的难友们告别:“永别了,姐妹们,愿你们早日自由!”

行刑前,萧明华不屑地将敌人递过来的酒洒在地上,拒绝跪下,眼神坚定地朝着远方望去,并高呼口号。

据当时的目击者回忆,目睹她这一举动的敌人惶恐不已,仓皇射击。

之后,随着“砰!砰!”几声枪响,萧明华倒在了血泊中,就义时年仅28岁。

结语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了祖国的统一,萧明华烈士以柔弱的身躯、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只身前往中国台湾开展危险的地下工作。

离开时,正是风华正茂时;归来时,却是白骨成冢。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

萧明华的兄嫂,每次谈及萧明华都会反复称赞她“纯真高尚,白璧无瑕”。

萧明华烈士的墓碑犹如兄嫂所言——“白璧无瑕”,没有任何生平与事迹的介绍,仅有墓碑正文“萧明华烈士之墓”,以及墓碑背面全国政协委员朱芳春所题写的三个大字:归来兮

“归来兮”这三个大字是对萧明华烈士最好的祝愿!是的,能在故土安眠,能看着祖国走向繁荣,人民走向富强,我想这对于萧明华烈士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慰藉,也是最好的归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