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保护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报告

 海底丛林 2023-01-03 发布于河南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护地蔬菜不同程度的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多年来笔者对山东省临沭县蔬菜种植进行了调研。本文就针对此现象进行我国土壤次生盐渍化调研,分析总结,以及今后科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次生盐渍化;调研 
  临沭县蔬菜种植面积目前约10000亩,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面积1000亩,大拱棚蔬菜面积5000亩,中小拱棚蔬菜面积4000亩。该县蔬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郑山街道、曹庄镇、大兴镇、临沭街道、白旄镇、玉山镇等镇街。种植品种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西瓜、芹菜、小香瓜、草莓等。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临沭县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也困扰着广大的种植户,为此,笔者开展了此项工作的调查,现把情况总结如下: 
  1 调查研究工作 
  2011-2012年以来,先后走访了临沭县8个镇街的80多位农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农户反映和实地观测,调查相关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年限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化肥投入情况:作物产量变化与盐渍化程度的关系;盐渍化土壤的外观特征;盐渍化土壤与植株农艺性状变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土壤酸化的关系等,同时,采集一定数量的土样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化验结果,结合调查问卷掌握保护地蔬菜土壤盐渍化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2 基本情况 
  2.1 盐渍化土壤的外观特征 调查发现一般大棚作物种植2-3年后开始出现问题:一方面土壤表层出现“青苔”、“红化”、“白霜”等异常现象;另一方面土壤表现为明显的板结现象。出现“青苔”时,一般地表湿度大,检测发现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一般达到1-2‰;出现“白霜”时即土壤表层积累一层盐霜,百姓称之为“白碱”,此时土壤盐分可达2-4‰;出现“红化”时,土壤表面出现大量紫球藻,使土壤表面呈现砖红色,此时土壤盐分含量可达到5‰。在调查的80农户中,21个大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次生盐渍化现象,占调查对象的26%。 
  2.2 土壤次生盐渍化与蔬菜农艺性状变化的关系 
  2.2.1 影响生根 次生盐渍化土壤种植的蔬菜往往表现为:秧苗栽植后缓苗慢,红根、黑根多,白根少,根系不下扎,严重时,根系变褐色坏死,容易造成烂根烂苗,甚至植株停止生长,从下向上逐渐干枯。 
  2.2.2 生理性萎蔫 次生盐渍化土壤种植的蔬菜叶片缺乏活力,表现为叶面积小、叶色加深、无光泽,严重时中午出现萎蔫,晚间缓慢恢复正常。同时植株生长缓慢,分枝少,容易落花落果。 
  2.2.3 病害明显增多 一方面蔬菜缺素症明显增多。如小叶病、番茄脐腐病等;另一方面各类生理性土传病害频发。青枯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从种到收都会发生。 
  2.2.4 蔬菜产量下降 以辣椒为例:土壤盐分超过2‰时,产量一般下降5-10%;当土壤盐分超过3‰时,产量一般下降10-25%;土壤盐分超过5‰时,产量一般下降25-30%. 
  2.2.5 品质下降,商品性差 如萝卜、莴苣出现空心,肉质变硬;黄瓜蜂腰、大头、弯瓜;叶菜类叶色暗、茎叶硬,食味差;茄子底部发黑腐烂,番茄僵果等等,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价值。 
  2.3 化肥投入情况。 
  2.3.1 养分投入大大超过蔬菜需要 通过对20个黄瓜种植户实地调查表明:黄瓜平均产量为6971.4kg/亩,而使用化肥的数量:氮为141.9kg/亩、磷为195.9kg/亩、钾为82.9kg/亩。对比亩产7000kg大棚黄瓜的养分吸收量,氮为19.1kg/亩、磷为9.1kg/亩、钾为24.3kg/亩,显然养分投入大大超过蔬菜的实际需要,氮为7.4倍、磷为21.5倍、钾为3.4倍。 
  2.3.2 养分投入极不平衡 从20余个调查用户来看,氮肥用量最低的为52.39kg/亩;最高的为134.91/亩,平均为89kg/亩;磷的用量,最少的只有16.09kg/亩,最大的高达150.24/亩;钾的投入普遍很少,一般在15.17-61.08/亩之间。显然养分投入极不平衡。 
  2.4 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土壤酸化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保护地土壤pH值与含盐量呈极显著负作用,即土壤pH值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据此,我们选择当年、1年、3年、5年、7年、10年棚龄的种植户各10户取土化验,化验全盐量和ph值,并求出平均值。化验结果见表1,从表一来看,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pH值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化验还表明,硝酸根、硫酸根等强酸阴离子特别是硝酸根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上升,是导致土壤ph值下降的重要因素。 
  3 原因分析 
  造成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3.1 棚室自身环境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式 棚室蔬菜生长期间由于受棚膜保护,降雨不能对棚内土壤进行有效淋洗,是大量多余的盐分被遗留在土壤中;再加上土表一般都覆盖地膜,棚室相对温度比较高,使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溶液中的盐分会随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层,从而使耕作层集聚了大量的盐分,从而一步步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较严重的现象。 
  3.2 与不科学的水分管理有关 据调查农户浇水习惯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滴管技术推广有限,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空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缺乏排水排盐措施,也是普遍存在而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3 不合理施肥 
  3.3.1 化肥滥用 一方面因为现在保护地蔬菜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量过多,使土壤含盐量增加,大量使用氮肥使土壤游离态氮素积累过多,特别是硝酸铵等化学肥料使用量过大,更容易造成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板结,使大棚内的土壤通透性下降;另一方面化肥配比不合适,而蔬菜的选择性吸收导致某些盐分残留过剩。 3.3.2 有机肥的不合理使用 一方面投入量不足或者过多,比如有的农户大量使用鸡粪同样出现养分过剩导致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有的农户情况相反,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同样出现盐渍化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户使用不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要在大棚中完成腐熟过程,腐熟过程中大量的氮被挥发掉,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内土壤板结、盐渍化。 
  3.4 连作重茬 棚室由于多年连作重茬,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酸化同时又加重了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后氨化菌、硝化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影响了肥料分解,同时也使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土壤盐离子不能交换,导致盐分富集。 
  4 防治措施 
  4.1 科学施肥 该法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土壤盐渍化的加剧,减轻土壤盐渍化并不等于不施化肥,而是要科学的、合理地施用。施用化肥要根据大棚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本着平衡施肥的原则,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在追肥时应选择中性肥料和复合肥料,不可施入新鲜人粪尿,追肥后应及时覆土或浇小水。 
  基肥深施,追肥限量:用化肥做基肥时要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同时注意选择好含硫;含氯的肥料,最好是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使用量,可根据不同蔬菜不同的生长状况适当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短期升高,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 
  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养分,但叶片和嫩茎也能直接从喷洒在表面营养溶液中吸收养分。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会给土壤造成伤害,故应大力提倡。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为根外追肥。 
  4.2 改良土壤 可通过深翻土壤,打破土壤结构,将上层全盐含量较高的表土层翻到底层,可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深耕并掺入适量沙土,可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盐渍化发生的几率。可在秧苗种植或移栽时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kg,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还田后,其腐解过程中可吸附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透气性。 
  应该根据土壤特性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土中宜多使有机肥,逐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粘土中加大有机肥施用的同时,应向土壤中掺入适量的沙子,加强土壤的渗水能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壤土中可按照蔬菜不同时期长势合理施肥,原则上做到长效肥和短效肥结合,有机无机结合,做到平衡施肥。 
  对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棚室可起出耕作层表土换用新土,如肥沃的生茬园土或腐叶土(置换土层的厚度为5-15cm),可明显减轻土壤盐离子危害。 
  4.3 合理灌水 大水漫灌往往容易造成土壤板结,进而加重土壤盐渍化。应用滴管技术即可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需求,又可减少灌水量和灌溉次数,从而保证土壤团粒结构不被破坏,延缓耕作层盐渍化速度。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提倡。 
  最近年来,部分农户采取在棚内设置排水沟,利用排水沟排水排盐,也是较好的改良措施。 
  4.4 撤膜淋雨 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熔盐或灌水洗盐。夏熟蔬菜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10天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早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漫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蔬菜高产稳产。 
  4.5 加强轮作 蔬菜轮作或休闲一段时间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大棚蔬菜连续种植几年后,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对恢复地力、减轻土壤盐渍化,减轻蔬菜生理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的效果。 
  4.6 土壤调酸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过来,土壤酸化又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因此,土壤调酸是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主要有减少酸性肥料和生理酸性肥料的投入、增施碱性的肥料如石灰和钙镁磷肥、同时增施有机肥等能有效减轻和缓解土壤酸性的肥料。 
  4.7 其他技术 如秸秆反应堆技术、生物除盐技术等 
  目前我国的土壤结构离被科学合理健康利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笔者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并总结:呼吁各地农技部门加强对当地农民进行科学指导,从而让我国的土地达到长期有效的利用,充分的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增加作物理论产量。 
SosoIm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