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上名著阅读试题
2023-01-03 | 阅:  转:  |  分享 
  
初中语文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对《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妙处分析的一项是()

A.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B.“照耀”意味红色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指引下必将取得全面胜利。

C.真实报道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红军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D.折射出作者对中国革命前景的准确预判,形象而富有内涵。

2.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C.《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巨著,他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3.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这是一部小说,作者埃德加·斯诺在这部作品中既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也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故事。

B.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这部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这部作品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4.下面文字最有可能描述的作品是()

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A.《昆虫记》 B.《海底两万里》 C.《朝花夕拾》 D.《红星照耀中国》

二、填空题

.①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

②《红星照耀中国》中他(埃德加·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国民族的精华,这里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_

③“他是大个子,像只老虎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这句话描述的是书中的____________(人名)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宾小阳从书上认识多位开国领袖和红军将领。根据提示,写出下列文段中“他”的姓名。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

B.他的谈话、举止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为人善良又吃苦耐劳,在长征途中把马让给受伤的同志;吃穿和部下一样;很喜欢少年先锋队的孩子,经常与他们谈心。( )

C.他身材魁梧奇伟,像老虎一样强悍。虽已是50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他收编哥老会兄弟进红军,说起话来“能死人变成活人”。( )

.发扬长征精神,重温经典《红星照耀中国》。有两个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一个是________,他被斯诺称作为“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另一位是指挥员___________,他率领红军部队在四川境内留下了“彝海结盟”的佳话。

.《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______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______”。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 ________。作者笔下,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__________被作者不无爱怜地称为“清道夫”。

三、现代文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阅读,老师选择两个片段,请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我们都知道,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但我们推托说“没有法子”。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能够进了红区后活着回来的。在报纸受到像意大利或德国那样严格检查和管制的国家里,长年累月的反共宣传就有那么大的力量。

后来,到一九三六年六月,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但是,当时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我在得到上述消息的同时,了解到我可能有办法进入红区。这需要我立即动身。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

我那样做,确实是有危险的,不过后来报上发表我的死讯,说是“已遭土匪杀害”,那又太夸张了……

就是怀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

片段二: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A)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B)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

1.对片段一中划横线的“那么大的力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颠倒黑白,让人们很难了解到红军的真实情况。

B.当局制造谣言,把活人说成死人,让人感到十分恐怖。

C.以前有人试图打破封锁进入红区探访,结果均遭失败。

D.我抓住可以进入红区的机会,却带着冒死的恐惧出发。

1.片段一中划横线的“被扣的惊人事件”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1.片段二中,(1)A处,“我”为什么说“身上有点不舒服”?又为什么说“心里却非常兴奋”?(2)B处划横线的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昆虫记》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昆虫记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圈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1.写出螳螂捕食蝗虫的三步曲(每一步概括时不超过8个字)。

第一步: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

为了使文章生动,选文全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5.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限60字内)

















朱冰珊 审核人:初二二部语文组 2022年11月22日



菏泽市实验中学 八年级上册 制作人:朱冰珊 审核人:初二二部语文组 2022年11月22日



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献花(0)
+1
(本文系纪晓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