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辨治思路和5则经验方。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主要侵犯肺泡壁和肺泡周围组织,临床特征为隐袭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消瘦,干咳,咯血,双肺底可闻及尼龙带拉开音,杵状指(趾)和紫绀。 晚期累及右心而显示肺心病症状和体征,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辨治思路 一、补益肺肾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中精气充盛,则肺的呼吸功能正常。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则肾中精气亏虚,肺失肾助,肺气亏虚,肺的呼吸功能失常而发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症见气短、呼吸困难等。因此,治宜补益肺肾。 补肺药选黄芪、党参、沙参、麦冬等;补肾药选淫羊藿、补骨脂、冬虫夏草、黄精、鳖甲、天冬等。 现代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免疫功能降低与肺肾亏虚关系密切,上述补益肺肾药物可增强免疫。 二、化痰祛浊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的宣发肃降,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中精气充盛,则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津液代谢正常而不致形成痰浊。 若先天禀赋不足,则肾中精气亏虚,肺失肾助,肺气亏虚,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痰浊内生而发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症见咳嗽,痰少而黏,咯吐不利等。因此,治宜化痰祛浊。 药选炮山甲、贝母、牡蛎、昆布等。 现代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特点为肺泡表面细胞肿胀,肺泡腔内有细胞浸润及渗出液,肺间质有细胞浸润及水肿等,此病理变化与痰阻肺络关系密切,上述化痰祛浊药能改善上述病理变化。 此外,上述化痰祛浊药还可抑制免疫反应。 三、活血化淤 肺朝百脉,肾主固摄。肺朝百脉有赖于肾主固摄作用的协助。肾中精气充盛,则肺朝百脉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正常,而不致停于脉中或溢于脉外形成淤血。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则肾中精气亏虚,肺失肾助,肺气亏虚,肺朝百脉功能失常而淤血内阻发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症见咳嗽,咯血,病久难愈等。因此,治宜活血化淤。 药选三棱、莪术、丹参、川芎、炮山甲、鳖甲、水蛭、地鳖虫等。 现代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特征为肺泡壁增厚,内有灶性出血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此与淤血阻滞肺络关系密切,上述活血祛淤药物能改善上述病理变化。 此外,上述活血化淤药还可抑制免疫反应。 四、清热解毒散寒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肾亏虚,御邪能力低下,再加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损伤机体免疫力,易导致外邪入侵,临床上以风热、风寒外邪多见,与体内痰淤交结,使病情加重,而出现咳嗽、咯痰色黄、发热等。 正如王九峰指出:“《经》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合皮毛,风邪易袭,皮毛先受风邪,邪气以从其合。肺中津液,不归正化,凝结为痰,屡有伤风,咳嗽气促之患,喉间作痒,金水枯燥,可以知而无疑。” 临床上,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常因肺内反复感染而使咳喘加重,甚至成为死亡的诱因。 因此,清热解毒散寒不可忽视。药选黄芩、金银花、鱼腥草、桂枝、干姜等。 辨证论治及经验方 根据上述辨治思路,我们将特发性肺纤维化分为如下五型进行辨治。 一、热毒痰淤内壅,肺肾气阴亏虚 咳嗽喘息,咳声高亢,痰黏色黄,咽燥声嘶,气短胸憋,伴发热口干,头痛,胸痛,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数。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痰,补益肺肾气阴。 方选自拟特发性肺纤维化Ⅰ方加减。 药用:太子参10g、阿胶(烊化)10g、生石膏30g、黄芩10g、鱼腥草30g、连翘10g、蒲公英30g、枇杷叶10g、丹参30g、桃仁10g、贝母10g、瓜蒌15g、甘草6g 咳重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痰少而黏者加青黛、海蛤壳等。 二、寒毒痰淤内壅,肺肾气阳亏虚 咳嗽喘息,咳声重浊,痰稀色白,咽痒鼻塞,胸膈满闷,或恶寒发热,头痛流涕,舌苔薄白,脉浮。 治宜散寒解毒,活血化痰,补益肺肾气阳。 方选自拟特发性肺纤维化Ⅱ方加减。 药用:黄芪15g、补骨脂10g、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半夏10g、杏仁10g、川芎10g、桃仁10g、厚朴10g、蝉衣6g、甘草6g 咳重者加百部、旋覆花、款冬花;痰多加贝母、牛蒡子。 三、肺肾气阴亏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干咳,无痰或咯血,形体消瘦,困倦乏力,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补肺肾气阴,活血化痰止咳。 方选自拟特发性肺纤维化Ⅲ方加减。 药用:太子参15g、鳖甲(先煎)10g、黄精15g、天冬15g、麦冬10g、贝母10g、炮山甲10g、丹参30g、莪术10g、黄芩10g、鱼腥草30g、紫菀10g、款冬花10g、甘草6g 配合静滴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 四、肺肾气阳亏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气短呼吸困难,动则更甚,形体消瘦,畏寒身冷,颈脉怒张,下肢浮肿,小便清长,舌质淡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温补脾肾气阳,活血化痰平喘。 方选自拟特发性肺纤维化Ⅳ方加减。 药用:黄芪30g、淫羊藿15g、仙茅10g、补骨脂10g、冬虫夏草粉(分冲)5g、贝母10g、炮山甲10g、丹参30g、水蛭粉(分冲)5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麻黄10g、苦杏仁10g、甘草6g 配合静滴参附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 五、阴阳两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干咳或咯血,气短,呼吸困难严重,不能平卧,困倦乏力,形体消瘦,嗜睡或神昏,面色晦暗,口唇发叩,颈脉怒张,五心烦热,下肢浮肿,胸水腹水,舌质暗紫,脉细微欲绝。 治宜阴阳双补,活血化痰开窍。 方选自拟特发性肺纤维化Ⅴ方加减。 药用:人参10g、鳖甲(先煎)10g、冬虫夏草粉(分冲)5g、淫羊藿15g、黄精10g、炮山甲10g、贝母10g、三七5g、水蛭粉(分冲)5g、黄芩10g、鱼腥草30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车前子10g、泽泻10g、石菖蒲10g、远志10g、甘草6g 胸部X线片或CT片若为毛玻璃阴影者,加利湿化饮之品,如旋覆花、泽兰、薏苡仁、汉防己等;若为网格状阴影者,加软坚散结之品,如夏枯草、牡蛎、皂刺、白蒺藜等; 如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宜加行气活血之品如,丹参、赤芍、川芎等;若为Ⅱ型呼吸衰竭,应酌加活血利水醒神之品,如石菖蒲、泽兰、郁金、汉防己等; 若杵状指明显者,宜加补肾破淤之品,如补骨脂、三七、鸡血藤、水蛭;肺功能检查提示严重换气功能障碍者,宜加补益肺肾之品,如人参、黄芪、补骨脂、紫河车、阿胶等,或活血化痰之品,如三棱、莪术、川芎、水蛭等。 预防方法 一、加强锻炼,提高抗病力。 二、避免感受外邪,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