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肥料用的多,产量还是不行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四句话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1-03 发布于湖北

为什么肥料用的多,产量还是不行呢?

肥料是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第一、养分配比很重要

我们先讨论养分配比的重要性。

1、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有哪些

图片

按照国际植物营养学会的规定,植物必需元素在生理上应具备3个特征:对植物生长或生理代谢有直接作用;缺乏时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其生理功能不可用其他元素代替。据此,植物必需元素计有17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 (Ca)、镁 (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 、钼(Mo)、硼(B)、氯(Cl)和镍(Ni),另外4种元素钠(Na)、钴(Co)、钒(V)、硅(Si)不是所有作物都必需的,但对某些作物的生长是必需的,缺乏它们也不行。

图片

2、各种营养元素对作物影响

根据植物需要量的大小,必需营养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中量元素有硫(S)、钙(Ca)、镁(Mg);微量元素是硼(B)、铁(Fe)、铜(Cu)、锌(Zn)、锰(Mn)、钼(Mo)、氯(Cl)、镍(Ni)。它们在作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无论哪种元素缺乏,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同样,某种元素过量也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因为一种元素过量意味着其它元素短缺。




图片

3、不同作物养分需求?

作物养分需求规律(也称需肥规律)是指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征,不同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尽相同,且同一作物各生育时期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吸收量也不相同。

1)小麦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麦粒1000 kg,需吸收氮(N)26~30 kg、磷(P2O5)10~14 kg、钾(K2O)20~26 kg,N:P2O5:K2O平均为2.8:1.2:2.3,即1:0.4:0.8。

2)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0kg玉米籽粒,春玉米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3︰1.5,吸收氮(N)35~40 kg、磷(P2O5)12~14 kg、钾(K2O)50~60 kg。

图片

3)棉花需肥规律:棉花每形成1000kg皮棉,约需要吸收氮(N)133.5 kg、磷(P2O5)46.5 kg、钾(K2O)133.5 kg;每1000 kg籽棉需吸收氮(N)50 kg、磷(P2O5)18 kg、钾(K2O)40 k。

图片

4)水稻需肥规律:每形成1000 kg稻谷,需要吸收硅175~200 kg、氮(N)16~25 kg、磷(P2O5)6~13 kg、钾(K2O)14~31 kg。

滴灌水肥一体化中如何选择磷肥?磷酸一铵、二铵、磷酸脲和磷酸二氢钾有什么不同吗

4、各种元素对作物生长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十七种营养元素它们在作物体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就是所用作物必须元素都是不可替代的,同等重要的。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含量虽然悬殊,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如碳、氢、氧、氮、磷、钾,硫等元素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也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物质;铁、镁、锰、铜、钼、硼等元素是构成各种酶的成分;钾、钙、氯的等元素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是同等重要的

图片

5、土壤养分+施肥决定最小养分,影响作物生产

作物产量主要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小养分补充的程度,最小养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如不补充最小养分,其他养分投入再多也无法提高作物产量。

图片

因此,合理施肥不是施用单一元素的肥料,而是氮磷钾平衡施用,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补齐作物根区养分短板,让最小养分限制越来越小,这样才能有利于作物高产,否则单一施用某一种或者几种肥料可能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作物生长的胁迫。

第二、肥料利用率不可忽视

2019年12月18日 ,农业农村部昨天(18日)发布化肥农药利用率最新数据。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又进一步提高。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为什么国家会关注这个,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到底什么肥料利用,如何才能提高呢?

1、为什么国家会关注肥料利用率。

因为,2019年较2017年,化肥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相当于少施了化肥70万吨的实物量;70万吨,每公斤按照5块钱算就是35亿元呀。根据资料吨尿素煤耗为1555.49公斤煤/吨尿素,70万吨如果按照50%是氮肥计算,仅仅氮肥一项节约能源5.2亿吨。这样的数字面前如何不重视,如果再加上农田面源污染等因素,重视只会加强。

2、我们为什么要肥料利用率。

同样按照每亩400公斤籽棉花计算,每1000 kg籽棉需吸收氮(N)50 kg、磷(P2O5)18 kg、钾(K2O)40 kg;400公斤籽棉需吸收氮(N)20 kg、磷(P2O5)7.2 kg、钾(K2O)16 kg。如果氮肥利用率是60%,我们一亩地需要33公斤氮,如果不考虑土壤中的氮,全部靠施肥解决需要约72公斤尿素,如果利用率只有30%,我们就需要150公斤尿素。同样,对于磷和钾来说,提高利用率就意味着用量就少;用量少,投入成本就较低呀。

图片

3、什么是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是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

传统的肥料利用率(NUE),指作物吸收的肥料养分占所施肥料的百分率,也常被称作肥料吸收利用率或回收率(RE),这一类称作吸收效率。

差减法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吸肥量 - 不施肥区作物吸肥量)/施肥量×100%。

4、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有:1. 土壤类型、性质、酸碱度等。2. 气候条件。3. 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时期。4. 肥料的种类、性质等。5. 施肥方法和其他技术措施的配合等。

施肥量是施肥技术的核心也是影响氮肥利用率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增加,肥料利用率显著降低。

因此,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我们水肥一体化中,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施肥习惯,按照作物需求规律施肥,少量多次施肥;其次,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位点施肥;最后,要结合作物长势情况科学用肥。

第三、施肥时间要慎重

1,什么是施肥时间

施肥时间对于传统施肥来讲主要是指在作物的什么生育期施肥施多少,通常采用的是施肥制度或者施肥模式;对于水肥一体化来讲,施肥时间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基于全生育期或者周年施肥来讲的施肥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时候是基肥、什么时间施有机肥、不同时间施肥多少等;第二个层面是基于单次灌溉施肥来说的施肥时间,比如同样一次灌水六个小时,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磷酸一铵3公斤,到底是前施磷肥还是前施氮肥,或者说是同时施用,甚至不同到底多长时间清水后在施肥。这两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水肥一体化中的施肥时间的概念。

图片

2,单次灌溉施肥中如何合理考虑施肥时间?

对于单个灌溉周期,随水施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滴清水,第二阶段将肥料和水一同施入土壤中,第三阶段用清水冲洗施肥系统并将肥料运移到作物根区。

图片

大田土壤中的养分运移规律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走 ”的规律。随着灌溉施肥时间的增加,湿润锋水平、垂直运动距离均在不断增大,氮磷钾双向迁移的距离增加。

目前第二个阶段一般采取的是氮磷钾复合肥或者单质肥料混合施用,然而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和速度不同,尿素随水滴施后容易随水分运移;磷肥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移动性相对氮素而言较弱;钾素的移动性相对氮素而言较弱,而较磷素强。

由于灌水量以及肥料元素中不同分子量的移动特点,及灌溉施肥的三个周期分配不合理,氮磷钾在根区分布出现五种情况包括氮磷钾都未到达根区,氮到达根区磷钾未为到达根区,氮钾到达根区磷肥未达到,氮钾超过根区磷肥刚好到达,但是我们最理想的方式是氮磷钾均在根区。因此,建议先滴清水,再滴磷钾肥,然后氮肥,最后清水的模式,具体时间根据施肥量、灌溉时间和土壤湿度综合考虑,另外所有时间应考虑扣除从泵房到滴头的流动时间。

第三,全生育期的施肥时间如何分配

作物养分需求规律是指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征,不同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尽相同,且同一作物各生育时期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吸收量也不相同。

图片

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中期占80%,后期占9.5%。

图片

棉花在苗期,吸收氮5%、有效磷3%、有效钾3%;现蕾期到初花期,吸收氮11%、有效磷7%、有效钾9%;从初花期到盛花期,吸收氮56%、有效磷24%、有效钾36%;盛花期到始絮期,吸收氮23%、有效磷52%、有效钾42%;吐絮后,吸收氮15%、有效磷14%、有效钾10%。

对于一炮轰等传统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少量多次、按需供应”,按需供应讲究的就是按照需肥规律供应,因此,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一定要先考虑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然后结合灌溉周期,制定施肥模式和标准;然后根据单次施肥量,综合考虑单次灌水量制定包括全生育期施肥时间和单次施肥时间相对统一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第四、用肥手段要重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图片

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根系获取土壤中矿质养分的方式主要有截获(根系生长中遇到养分)、质流(养分随着水分流动到根系附近)、扩散(土壤溶液中的养分离子,随着浓度梯度向根系运移)三种方式;施肥可以增加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从而直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同时增强养分向根系的扩散势;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养分供应量、提高作物单产和扩大物质循环的保证。

图片

如何施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施肥才能让有限的肥料更有利于作物吸收,且不会产生肥害这个很重要。

1、现在新疆任存在的施肥方式还有哪些

1)、水肥一体化,讲肥料溶于灌溉水,进行水肥同施,这个是目前新疆重要的施肥方式和施用手段。

图片

2)、种肥同播:是指机械化播种玉米时,将种子和肥料一次性施入土壤中,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使用适合的肥料。

图片

3)、其他施肥方法,如沟施、穴施、辐射状施肥、撒施等。

2、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主要有哪些

滴灌施肥的效率取决于肥料罐的容量,用水稀释肥料的稀释度、稀释度的精确程度、装置的可移动性以及设备的成本及其控制面积等。化肥及农药注入的装置和容器应安装于过滤器前面,以防末溶解的化肥颗粒堵塞滴水器。

常见的将肥料加入滴灌系统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肥料罐法,根据进出肥料雄两端水流压力差的不同,通过水流将肥料带入灌溉系统中。缺点是不易控制加入肥料的浓度,即肥料的加入属定性的,不适合对养分控制要求严格的温室栽培的需要。另一类是采用肥料泵的方法,将肥料注入灌溉系统。

3、如何用好水肥一体化中的施肥技术实现水肥高效

常见的将肥料加入滴灌系统的方法可分有重力自压施肥法、泵吸肥法、泵注肥法、旁通罐施肥法、文丘里施肥法、比例施肥法等。如何通过施肥技术实现水肥高效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水肥协同原则。综合考虑农田水分和养分管理,使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2)按需灌溉原则。水分管理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考虑施肥与水分的关系,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合理调控自然降水、灌溉水和土壤水等水资源,满足作物水分需求。

(3)按需供肥原则。养分管理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考虑农田用水方式对施肥的影响,科学制订施肥方案,满足作物养分需求。

(4)少量多次原则。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根据灌溉制度,将肥料按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分配,充分利用灌溉系统进行施肥,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追肥次数,实现少量多次,提高养分利用率。

(5)水肥根协同原则。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水肥一体化将养分施在土壤或者说是根区,依靠作物主动吸收参与作物的养分循环和累积,做到根在哪,肥在哪,水在哪;未来努力的方向就是靶向施肥,做到根区~水区~肥区的三者统一。

综上所述,肥料用的多,棉花产量还是不行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句话: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用的全;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配比合适;肥料用的多,不等于肥料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肥料用的多,不等于施肥时间合适。不合适的养分比例,错误的时间,不高的肥料利用率,如何让棉花高产呢?合理适量施肥才是棉花高产的关键因素;但是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单位化肥增加的产品量反而下降,甚至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作物产量开始下降,这个报酬递减规律,需要高度重视。

本问部分内容节选自,本人(梁飞)主编或者共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水肥一体化实用问答及技术模式、案例分析》、《正确选择肥料与科学施肥》、《科学灌溉与合理施肥200题》3本书的部分内容。

作者:梁飞谈水肥;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转载请私信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