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云语禅心 2023-01-03 发布于湖北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所作的解释。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一、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

一年级第一学期拼音一学完,我就给家长发了打印好的预习要求,并请家长把预习要求贴在孩子语文书第一页。我每天利用一节自习课指导孩子按预习要求预习新课。带着学生预习了四个单元的课文后,大部分孩子就能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后面的课文。

一二年级时预习要求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1.把课文拼读三遍,语句读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2.圈出会认字,拼读五遍。

3、用“—”画出会写字组成的词,认读五遍。

4.会写字口头组词(组得越多越好)。

5.试着标出自然段和句子。

6.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在做什么?(第二学期开始用)

以上的六项预习要求从熟读课文、识记生字、组词、扩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五个方面进行了训练。一年级学生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了,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再逐渐提高预习要求的难度。

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就增加到八项,难度由认字组词过渡到理解词语、大概理解课文。

1.课文读三至五遍,家长签字;

2.用“——”画出新词,读会,并解释自己读不懂的词语;

3.标出自然段,试着概括段意;

4.给文中加中括号的多音字组词;

5.在生字条上下方写出会写字的大写字母,部首,除部首以外的笔画数;

6.找出会写字的形近字(同音字);

7.思考课后的问题;

8.写一写,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预习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家中预习,另一个是在校利用早读时间集体预习。家中预习以完成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

一个学期训练下来,我班大部分学生都能按预习要求去预习新课,而且每学期开学初的家庭作业都以预习为主,争取在开学两个月内学生能把新的教科书读过一遍。

这样,学生就能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上网,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中就会对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留意。家中预习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提前对课文有个全面的了解。而在校集体预习主要是达到熟读,帮助学困生和家长不管的孩子读熟课文。

每个语文早自习,领读员组织大家一起预习。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全班一起进行,另一种是四人小组进行。对于难读的课文,先由领读员教读,然后四个组轮读,最后全班齐读。

对于较简单的课文,可以出示读文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读。一是小老师教读;二是四人开火车读书;三是齐读;四是说说每段话写了什么。

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预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而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为学习新课扫清了障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就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经过预习基本读会了课文,一年级时还有些孩子让家长提前教会了查字典,每天都兴致勃勃地比赛谁组的词多。由于现行教材的识字量特别大,仅靠课堂的时间是无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预习让孩子们自己初步学习了课文和字词。

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检查、提高的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能动起来,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大班额,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在倾听上下功夫。

1.调动发言积极性,发言纸条动力大。我用卡纸打印了一些上面印有“发言最积极”的小纸条,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每节课发言两次奖一张小纸条,每周累计五张的奖一分,把分数记在班级的评比栏。自从发小纸条,班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举手发言。以前从不发言的孩子,也慢慢举起了手。

2.给每位孩子都创造发言的机会。认读字,词,读课文这些简单的内容,机会让给学困生。一些整理,归纳,总结,想象,体会、感悟类的发言,机会留给中等生和反应快,能力强的孩子。尽量引导学生大段表述,互相补充,更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质疑。

3.对于一个话题的发言,要及时引导学生补充、归纳、总结。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4.给学生提供辩论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习26课《天窗》,当分大段时,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第一大段是1-3自然段,第二大段是4-6自然段,第三大段是7-9自然段。”他刚刚坐下来,沈博文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第二大段是4-7自然段,因为第5自然段是解释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而第7自然段是解释第6自然段的。”

杨思朔站了起来说:“第二大段明明是4-6自然段,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最后出现在第6自然段里,这就告诉我们第7自然段与第4、5、6自然段是没关系的。”接着武凯睿等同学都支持杨思朔的观点。

刘颖不服,大声说:“我不同意杨思朔的说法。我支持沈博文的观点。我有三个理由说服大家。第一个理由是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第五自然段解释了这句话;第二个理由是请大家看第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它是和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一样的,当然第七自然段是解释第六自然段的;第三个理由是请大家看第8自然段第一句话'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里已经没有提到'慰藉’”了。同学们听了刘颖的发言都心服口服。

听着孩子们的辩论,我特别欣慰。因为:第一,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非常有主见;第三,他们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说理,辫倒对方。 课堂上这样的辩论有很多次,虽然耽误了进度,但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听的专注度,培养了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5.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学会审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对平时课堂发言的评价。(2)结合教材内容和主题班队会,举行“故事会”、“朗读,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评价。

三 、培养小学生及时整理知识点的习惯

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按照“双音节词语”、“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带有'的’和'地’”的短语、“四字词”、“单元内容回顾”这七块内容进行整理复习。

“单元内容回顾”是每学完一个单元,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要求,指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梳理,归纳,做好单元回顾。

例如学完第一组课文,学生这样整理:“学习了《小麻雀》一课,我认识了一位关爱孩子,不厌其烦,不畏牺牲保护孩子的麻雀妈妈;还认识了幼稚,好奇,不听劝告,自作聪明,固执,勇敢,坚强,敢于实践、敢于锻炼的小麻雀普季克。

这项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积累词句,及时进行小练笔,而且教会了学生归纳整理的学方法。

好习惯益终身。从小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习语文,从而从小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拥有自信,不断进步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