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从“小别离”到“小欢喜”

 清池片语 2023-01-03 发布于陕西
转眼暑期过半,八月初的清晨天气依然燥热,我和宝爸轻轻起身准备收拾上班,但依然搅醒了睡梦中的宝宝。他一股脑爬起,揉着惺忪的双眼,环臂挂在我身上,奶声奶气问道:“妈妈,要上幼儿园了吧?”
我莞尔一笑,抱着他宽慰道:“现在天气热,小朋友们都要呆在家里过暑假,幼儿园也关门了,再等一阵子,就可以去幼儿园,见到你的小伙伴啦。”听我这么一说,他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接着躺下,静静想着什么。
很难想象,就在半年多前,当我们决定把才三岁半的宝宝塞进幼儿园小小班时,却是另一番情景——
磨磨蹭蹭起床,痒痒地被拉到幼儿园门口,一下车,他继续跟挂件似得抱着我的腿,眼眶微红使小性子,“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妈妈我会想你的”、“妈妈,我不要”……当然他绵软的声音淹没在周围吵嚷的大环境下,倒显得没那么过分难过。再看看旁边几组家庭,小孩个个嚎啕大哭,蹲在地上赖着不走,大人或威逼利诱,或好言安抚,俨然一场悲惨离别剧。
我只好继续宽慰他,“没关系,今天我们只在幼儿园呆半天”,“你到幼儿园会有许多小朋友陪你玩”,“咱们玩会儿滑滑梯,吃玩小蛋糕,妈妈就过来接你,好吧?”他还是挺懂事地向校门里走去,不忘一步一回首红着眼眶看看我。成长路上第一次小别离,孩子可以淋漓尽致地以哭闹表达自己的感受,大人何尝不是在克制着自我的不舍。
很快,在我们和学校的双边配合下,差不多一个月后孩子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感叹幼儿园老师们的专业,新生入园的最初一个月里,学校采取分段渐进式延长入园时间的方法,帮助孩子循序渐进慢慢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生活,明白自己的学生身份。此外,幼儿园在新生入园初期设置了一些活动项目,比如相互拥抱,互动游戏等,也一点点消除孩子在家长“缺失”的地方,同样获得一种被关照的亲切安全感。
另一方面,家庭依然是幼儿教育的主场,面对第一场亲子分离,我们在给孩子灌输积极思想的同时,也要让父母自己平稳过度这场小别离。
因为孩子是九月初生日,我们先说服自己让孩子提前半年入园,并在入园前一个多月里就一点点跟他灌输关于幼儿园的概念。
“宝宝,知道为什么你下楼后,七仔、琪琪(孩子的玩伴)都不在吗?因为他们都去幼儿园了,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小朋友们就会到幼儿园一起玩耍。”幼儿园在他的观念里,是一个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
然后,我们继续“诱惑”式灌输幼儿园的各种好处——有更好吃的食物,有很多娃娃书,有玩具积木,还有老师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每次一说到这些,孩子会懵懂地一脸向往的。
等孩子开始入学后,我们时常会和孩子在“小离别”时有约定,表现良好就适时给予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放学后主动诱导他回忆、描述今天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趣事,帮他重温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点滴。让孩子在离校后,依然能对幼儿园有怀念和期待。
此后几个月里,每个清晨我的宝贝被送到幼儿园门口后,都会简单和我挥手拜拜,然后头也不回欢喜地跑向学校,那里才是他未来的主场。棒棒哒,我亲爱的小孩。
原创首发《云南教育》,转载请后台联系。

作者简介

清池,文案策划、期刊写手。

清池06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