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是辋川

 菊斋 2023-01-03 发布于江苏



世上有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病痛,没有烦恼,不必为生计挣扎,无须为职场上的纷争心累,触目都是美好的风景,人在这里每一天都过着自由自在的快活日子,这样的地方,有吗?

有。或者说,曾有过。

那是辋川。

辋川的全称是辋川山庄或辋川别业,是一千多年前唐诗人王维在陕西蓝田的别墅。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王维请求将辋川别业捐为佛寺,又三年,王维溘然长逝。

辋川别业渐至荒芜。但辋川的样子,却被越来越多人画下来。从宋元至明清,郭忠恕、赵伯驹、赵孟頫、宋旭、沈周、仇英、王原祁都绘过各种版本的《辋川图》。

这些《辋川图》中,数北宋郭忠恕的最忠实于原版,南宋佚名版最特别——南宋佚名的《辋川图》上,远近屋宇,空无一人,柴门半掩,小舟自横,只有两只鹤孤零零地在门口徘徊。还有一卷最容易被漫不经心忽略的,是明人宋旭的《辋川图》。



壬寅年初冬,我象往常一样去欠伸堂,泊云师问我是否知道王蒙的《辋川图》?那时候我正在写辋川,知道《辋川图》各种版本中,有王蒙的一个长卷,但是否是王蒙的手笔,很难确定。

泊云师遂指着他案上的一卷画稿说,传为王蒙的这卷《辋川图》,可能是宋旭画的。

宋旭,是明万历年间的画家,号石门,清人沈季友的《檇李诗系》里有一段他的小传,说他是个布衣,能诗擅画,和松江莫是龙、吕心文等人交好,是当时很有名的画家。

旭字初旸,崇德人,家石门,号石门山人。隆万间布衣,好学,通内外典,能诗,善八分,尤以丹青擅名于时。层峦迭嶂,邃壑幽林,独造神逸,海内竞购之。年七十有八,苕上诸名流招致绘白雀寺壁,时称妙绝。与云间莫廷韩、同邑吕心文友善。晚入殳山社。所作偈颂多透脱生死语,非区区一艺之士也。
——清沈季友编《檇李诗系》卷十四“石门山人宋旭”


万历年间那么有名的画家,到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了。

去翻宋旭留下来的《五岳图》和《松壑幽居图》,果然笔触松秀,与王蒙有很相似的气息,与传为王蒙版的《辋川图》神似。

泊云师接着说,王蒙这长卷有11米长,是《千里江山图》之外最长的山水长卷,他看过以后,惊讶于宋旭在山川布局上的手段,“丘壑布置太妙了,就是笔法差了些”,所以他决定自己重新画一遍。

后来泊云师花了两个月时间,把这个长卷画完了,12米长……



宋旭应该画过两卷一模一样的《辋川图》。

其中一卷,就是被认为是王蒙画的那卷上,题识是这样的:
“1366年夏,我在陈氏藕花轩见到王右丞的辋川图长卷,可惜长卷已经破得很厉害了,笔墨几乎不可辨认,同玄高士让我再画一卷,现在过去三年了,终于画好了。王蒙字。”

丙午夏,见右丞辋川图于表村陈氏藕花轩,惜卷中残破,笔墨几不可辨,同玄高士属摹,越三载而始就,黄鹤山人王蒙。


这卷,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说个不重要的知识点,这卷在画首有个标题,是“辋川图 王叔明摹右丞本 黎氏表题”,长度是30x1075.6厘米。

另一卷,据说现在收藏在美国旧金山的亚洲美术馆,上面的题识是这样的:
“吕心文从前见过王蒙临王维的辋川图,爱不释手,就跟我讲:你也能这样摹一卷不?我当时应了下来。1574年夏天,我在吕心文的三愿斋中避暑,就为他摹了辋川图,以了此心愿。”

心文吕子向见王叔明临王摩诘辋川图卷,展玩殊爱,戏谓余曰:子亦能仿佛往迹,无愧若人乎?余笑而诺之。万历甲戌夏日,避暑心文三愿斋中,意兴闲适,笔研多暇。因想像高风,率尔为此。何敢仰希摩诘!而叔明尚未能得一班也。心文之戏宜哉,故白。余歉于末,并识岁月云。邑人宋旭。

这卷的标题是“明宋旭仿黄鹤山樵辋川别野图”,长度是31.5x1074.5厘米。
两卷的尺寸,几乎一模一样。
泊云师说,看过两卷,哪里是宋旭摹王蒙,两卷的内容都一样,笔触也是一人,这就是宋旭自己画了两卷,为掩人耳目,故意说是摹王蒙的。
至于为什么要掩人耳目,原因也不难猜想——第一卷画得好,卖掉了,又有人想要,第一卷既已署名为“王蒙”,第二卷只好说是自己临王蒙的……


上图:明 王蒙(传)辋川图王叔明摹右丞本(局部)30x1075.6厘米 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中图:明 王蒙(传)辋川图王叔明摹右丞本(局部)
下图:明 宋旭 五岳图局部



这卷辋川图,宋旭的手笔确实非凡。

有关记载宋旭的寥寥的几则小传里都说,晚明画坛,文人写意画占据主流地位,画家们多重笔墨意趣而拙于构写复杂的景致,因此清空小品居多,长卷巨轴很少,但宋旭却独擅繁密布局,尤爱作长卷。

万历甲戌年(1574),宋旭五十岁,正是壮年,是他精力和创作最盛的时候。在这巨制长卷上,宋旭以他惊人的构景能力,亹亹布置,山重水复,长林叠嶂,极尽丘壑之变!

这也是泊云师最为赞叹的妙处。

黄泊云 摹宋旭辋川图

在这令人惊叹的万壑千岩、奇峰危石、茂林烟树、清溪曲涧之间,仔细看,可看到有十几个点景小人出没,似乎与别的辋川图一样。

一样吗?
其实不大一样。

溯源过辋川的人都知晓,辋川别业早已堙没,王维自己画的辋川图也已失传,那里华子冈、斤竹岭、文杏馆、竹里馆、宫槐陌、临湖亭等等不但都已无迹可寻,甚至都不晓得原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昔人所绘的辋川图里,除了北宋郭忠恕那版据说是忠实于王维原作,其余人所画的辋川,都是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凭着对《辋川集》的理解,取几景放进去,即是世传的“辋川样”。

宋旭也不知晓辋川什么样。虽然在他的画上,也能依稀寻到辋口庄、孟城口、停云馆寥寥几景,但景致和人物,已很难与《辋川集》一一对应上。

宋旭的辋川,已是更彻底地抛开了地理上的辋川。在这一点上,他甚至比其它辋川图的作者走得更远。

他仗着他那枝能创造天地万景的笔,造了一片他理想中的连绵起伏的山水,又在这片山水间一一安置好他理想中的文人生活。

你可以想见的文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想见的文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所,几乎都可以在这卷辋川图上寻找到。

比如一个人的寻幽踏胜、抚琴独啸。

比如与三两好友挑灯夜谈、长河放舟。

要有供给衣食的良田鱼塘,也要有人迹罕至的湖边小筑、采药寻仙的云山雾谷、登高远眺的高岗幽径、放飞心事的松坡竹林……


黄泊云 摹宋旭辋川图

忽而幽深,忽而雄奇,忽而阔大,忽而险绝。

世间万美,无一不入我眼中。
世间赏心,无一不在我掌握中。

这里是辋川。
这里又不是辋川。

这是宋旭心里的辋川,也是王维之后无数文人孜孜追寻的理想境。



六年后的万历庚辰年(1580),宋旭再为吕心文画了《桃花源图卷》,上面题写道:吕心文避世长林中,余以此卷归之。万历庚辰春日宋旭识。

桃花源和辋川,永远是吕心文和宋旭们挥之不去的念想。

却永远,都只能存在于纸上。


黄泊云 摹宋旭辋川图


作者:任淡如  图源:黄泊云 摹宋旭辋川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