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2023-01-03 | 阅:  转:  |  分享 
  








福建正闽钢圈制造有限公司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SPC)







编号: JS-WI-003



版本: A/0



编制:  蒋可能  



审核:  高书辉   



批准:    

目的

提供SPC的使用准则及步骤,并说明使用方法,以便在运用控制图时能够正确地决定、检讨控制界限与进行控制图的判读。



范围

X-R控制图、P控制图、Cpk(制程能力指数)的运用管理。



定义

3.1 计量值特性

   凡产品的品质特性以实际量测方式取得的特性称为计量特性,例如重长等。 

3.2 计数值特性

凡产品的品质特性不连续,不易或不能以实际量测方式取得,只能间断取值的 特性,例如不合格数、不良品率等。



职责

4.1 相关部门:SPC的运用与维持。

4.2工程部:SPC的使用的规划。



作业指导

5.1控制图使用规划及选择原则

5.1.1 使用规划由QA及工程部根据各制造工序影响因素及质量影响因素,结合成 本及效

益,全面规划需采取控制图控制的工序和产品特性。

5.1.2 选择原则

5.1.2.1 计量值特性选用X-R控制图。

5.1.2.2 计数值特性选用P控制图。

5.2 控制图绘制、使用步骤

5.2.1 首次使用控制图的作业程序

5.2.1.1 决定须控制的特性。

5.2.1.2 搜集25组数据。

5.2.1.3 计算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2.1.4 绘制控制图。

5.2.1.5 检查是否有超出控制界限的点

5.2.1.6 将这些超出控制界限的资料剔除并重新计算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2.1.7 决定控制图的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2.2 现场使用控制图的作业程序

5.2.2.1 在新的控制图纸划出控制图的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2.2.2 依规定的抽样频率及抽样数,并将所得资料记录于控制图上,且依所使用的控制图

种类进行计算。

5.2.2.3 将计算结果描点于控制图上。

5.2.2.4 控制图判读及异常控制图纠正/预防措施

5.2.2.5 检讨控制界限

5.2.2.5.1当完成一张控制图时,根据控制图图纸上的资料重新计算中心线 (平均值)及控

制上、下限。计算时须剔除超出控制界的资料。

5.2.2.5.2 比较计算前后之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2.2.5.3 若无重大差异时在新的控制图纸延用计算前的中心线(平均值)

5.2.2.5.4 若有明显的差异时,可在新的控制图纸使用计算后的控制中心线(平均值)及控制上、下限。

5.3 控制图判读原则及异常控制图的纠正/预防措施

5.3.1 正常之控制图其各点的动态为:

5.3.3.1 出现任何超出控制界限的点,都应提请相关单位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5.3.3.2 对于连续7个点在中心线之上或之下,或连续7个点上升或下降,或其它明显非随

机图形,都应提请相关部门分析原因,留意趋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3.3.3 如相关责任部门无视不良现象的存在或长期行动无效果, 必要时发出《纠正/预防

措施要求书》要求其改善。

5.4 X-R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X-R控制图是以控制平均值(X控制图)与全距(R控制图)的方式达到管

制的目的。

5.4.1 决定样本数

5.4.1.1 使用X-R控制图的样本数(n)以2 ~ 5个为适当,但不要超过10个为宜。

5.4.1.2 样本数一经决定后必须在使用时固定不变。

5.4.2 平均值与全距的计算

5.4.2.1 平均值(X)= 各组内数据的和÷样本数。

5.4.2.2 全距(R)= 各组内的最大值-最小值。

5.4.3 X 控制图与R控制图之中心线与控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4.3.1 X 控制图之中心线与控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4.3.2 R 控制图之中心线与控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4.3.3 X-R控制图的系数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A2 1.88 1.02 0.73 0.58 0.48 0.42 0.37 0.34 0.31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3.08 D3 0.08 0.14 0.18 0.22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5.5 P 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P 控制图是以控制不良率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5.5.1决定样本数

5.5.1.1 使用P控制图的样本数(n)以能够发现1-5个不良品最为适当,样本数的决定公式为:



5.5.1.2 若未决定样本数,导致控制下限小于0,则下限取0。

5.5.2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必须依控制上、下限公式计算,若样本改变时,以实际样本数代

入。

5.5.3 P 控制图之中心线及控制上、下限的计算公式:



5.6 制程能力指数 Cpk 使用规划

5.6.1 工程部根据各制造过程或工序影响以及质量特性,全面规划需进行制程能力控制的制

程或工序并明确相应的Cpk值。

5.6.2 制程能力指数   

5.6.1.1 使用制程能力指数时,应依统计学的原则,同时衡量制程中的集中(平均)与分数

(变异)状况,以确实掌握制程品质特性。

5.6.1.2 Cpk值、Cpk等级、不合格率及相应措施关系列表如下。

衡量等级 Cpk值 Cpk等级 不良率(P) 相 应 措 施 A 2.0(含以上) ≥6 P≤0.000000002 本公司的优势,需要时配合控制图控制。 B 1.67~2.0 ≥5 P≤0.00000057 希望制程能够达到的水准,应考虑配合控制图进行控制 C 1.33~1.67 ≥4 P≤0.00006 产品可免检,但应考虑配合控制图控制。 D 1.0~1.33 ≥3 P≤0.0027 制程有改善空间,要改善并可采取抽样的方式检验产品 E 0.67~1.0 ≥2 P≤0.0455 制程应进行专案改善并考虑设置检查站,确认唯有合格的批才可进入下一制程。 F 0.33~0.67 <2 P≥0.3174 制程很差,应考虑实施全检

5.6.3 制程能力指数运用的前提

5.6.3.1 所使用的规格上下限依内部或客户要求。

5.6.3.2 如客户另有特定制程指数值要求时,另和客户协商。

5.6.3.3 指数计算的结果可能因抽样误差而有所差异,使用时掌握其等级,并采取适当措

施即可。

5.6.4 制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5.6.4.1 符号说明

  USL:表示规格上限。

   LSL:表示规格下限。

X :表示所搜集或抽样资料的平均。

σ :表示自所搜集或抽样资料中所推算(估计)的标准差。

5.6.4.2 制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

Cpk:相对于规格同时表示制程集中与变异的指数。



5.6.4.3 标准差计算公式

δ=R/d2



R 是子组极差的平均值,d2 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

5.6.5 制程能力指数异常的处理当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客户要求时,责任部门应采取措施

以改善,必要时应以《纠正/预防措施要求书》的形式提出改善

6.附件

6.1 X-R控制图图纸样式

6.2 P控制图图纸样式















































































献花(0)
+1
(本文系是庄主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