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这么看就不乱

 hercules028 2023-01-03 发布于四川

长城分南北,南方是以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农耕民族,北方是以游牧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部落军功贵族政治的游牧民族。二者在农耕民族统一,且游牧民族部落分散时通过贸易保持和平关系。在农耕民族分裂,且游牧民族统一时,就会通过战争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游牧民族善战,魏晋时期多被用作中原政权的边防军,随之迁入中原,之后在文化、经济等层面接受汉化。但胡族的汉化程度即便再高,也难以消除与汉人之间的隔阂与华夷之防。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胡族纷纷割据独立。北方由匈奴、鲜卑、氐、羯、羌“五胡”以及汉人和賨人建立起众多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在这135年的乱世中,政权不断更迭,但北方大体上经历了胡汉分化、胡汉杂糅,直至北魏统一,并最终形成胡汉二元统治的局面。

那么本篇文章即从上述三个阶段来讲述五胡十六国的乱世,希望通过这个视角为大家捋清这段乱世。

在众多政权中,公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四川建立的成汉政权,以及同年匈奴人刘渊在山西建立的汉赵政权,二者因在西晋灭亡前建国,因此史学界将二者排除在五胡十六国之外。尽管如此,想要弄清五胡十六国政权更迭的逻辑,汉赵政权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刘渊为南匈奴留在中原的质子,趁西晋八王乱政之际,携匈奴五部割据并州。因其有一半汉室血统,同时为了笼络人心,便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将法统续接到西汉,建立汉赵政权。

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部族风气异于汉民族。当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需直面农耕文化及官僚体制,这就会出现胡汉杂糅的现象。初期,异族文化形态的不适应性就会造成胡汉分治现象。

刘渊起兵之初,自称“大单于”,其下又设有鹿蠡王、於鹿王、独鹿王等。这是匈奴传统的称号。称帝后,刘渊任命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司农、太史令等官职,这些是汉式官僚名号。

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刘聪任上将汉族编户与六夷部落上百万人迁至平阳。并以大单于台管理除匈奴、汉人之外的六夷异族约100万人,以左右司隶统领汉民约215万人,由皇帝亲自统领十多万以匈奴人为主的军队。由此可见异族、汉族、同族的分治轮廓就出现了。

刘聪派其族弟刘曜和大将石勒灭了西晋,从此五胡十六国拉开了序幕。刘聪继位2年后病死,刘曜夺取汉赵政权,割据关中,改国号赵,史称前赵。同时羯族人石勒割剧河北,国号赵,史称后赵。

中原地区战乱纷飞,西北也没闲着。前赵刘曜称帝的同年,西晋的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前凉。

前赵一面向西同前凉和前仇池相互攻伐,一面向东同后赵交战。最终刘曜的前赵政权被石勒灭掉,此时后赵占领了除河西、辽西、辽东以外的整个北方地区,并形成同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石勒死后,其侄子石虎篡位。无论石勒还是石虎,依旧奉行的是胡汉分治的政策。石勒在位期间竭力提高羯人乃至匈奴人的地位,称他们为“国人”,严禁称“胡”,汉族人民的地位则较低。石虎是五胡政权中的著名暴君,他有意识地加强民族压迫,苦役晋人,并在中原大规模地圈地为猎场,征发大量人民为猎场修围墙。

后赵政权历七帝,共计33年。在整个五胡十六国中,后赵是徙民次数最多的政权,有迹可循的达三十多次。

前赵刘曜统治的关中地区大多数为氐人、羌人和汉人。后赵灭了前赵后,为了加强对关中民众的管控和治理,便将此地居民大规模迁徙到自己政权所在的关东地区。后赵政权在33年的时间里,从雍州、秦州、关中地区,往司州、冀州、襄州的关东地区迁移了巴人、羌人、羯人、氐人、汉人共计七百余万人。

石虎死后,众子争权内乱。汉人石虎的养孙冉闵趁乱夺取后赵政权并称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后赵灭亡。冉闵利用当时汉族人民反对石虎残暴统治的诉求,使之变为民族复仇,大杀羯人,陷入非常混乱的局面。因此他的统治根本无法巩固,于公元352年为鲜卑慕容部所灭。

前赵、后赵政权完全继承了汉赵政权的胡汉分治的政治模式,无论是前赵的异族、汉族、同族各设掌管部门,还是后赵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策略,还是冉闵以汉杀胡的政策。都是实行胡汉分治的策略。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出现了人口大规模地迁徙,迁徙方向大致有三支:流向南方一支侨寄于孙吴故壤,成为东晋臣民;流向西北方一支归附于凉州张轨;流向东北方一支托庇于鲜卑慕容政权。

其中流向东北不乏西晋时期的世家大族,而慕容部首领慕容廆,以河东裴嶷、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以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萸、河东裴开为股肱,以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以文章才偶任居枢要,以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母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引为宾友,以平原刘馈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

这些从中原流入东北的士族对慕容政权的建国与推行魏晋屯田旧法,以及对东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冀州、豫州、青州、并州等地的庶民也大量涌入慕容政权下,为辽东的农业和纺织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士族还是庶民的到来,都为东北鲜卑慕容氏带来了汉文化。因此鲜卑族的首领慕容皝自建立前燕政权起,就已经孕育了胡汉融合的政治基因。于是前燕打破了前赵、后赵时期胡汉对立的局面,形成了以鲜卑军功贵族把持军事要政,以汉族士大夫掌管政治的胡汉混一的政治雏形。

随后前燕灭掉冉魏政权,称雄关东地区。就在冉魏政权灭亡的前两年,氐族人苻洪在关中的长安建立前秦政权。前秦政权到第三代君主苻坚任上,他重用寒族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政治改革,并采纳儒家礼仪,中原官制,抚恤百姓。同时苻坚用胡族来充实军事力量,其中就有从前燕投奔而来的鲜卑人慕容垂。

在这胡汉一体的政权支撑下,前秦向东灭了前燕,往西灭了氐族杨氏的前仇池国、汉人张轨的前凉,以及鲜卑族拓跋氏的代国,同时命大将吕光征伐西域。自此前秦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

前秦政权发展无疑是超前的,在迅速建立起胡汉合一的政权后,又迅速放弃原有的氐族共同体,同时又任用关东的鲜卑族军事贵族势力抗衡作为自己政治根基的关中氐族军事贵族。结果就是前秦不但失去了对其他民族的掌控,同时也使自己能控制的氐族军队涣散了。其最好的证明就是淝水之战的失败。

统一北方后,前秦挥鞭南下,欲灭掉东晋统一中国。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的谢玄打败。此战后,前秦政权分崩离析,先前投靠前秦的慕容垂在河南荥阳称王,史称后燕;慕容垂的侄子,前秦北地长史慕容泓在山西割据,史称西燕;羌族姚苌叛秦,逃至渭北,建立后秦政权;鲜卑人乞伏国仁(大概是隶属西部鲜卑的高车族的分支)在甘肃兰州建立西秦政权。

西征西域的吕光听闻苻坚后被姚苌杀害后,于公元386年在甘肃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建立后凉政权。至此整个北方重新洗牌。

东北方的政权割据中。后燕灭掉西燕,但随即被北方兴起的北魏灭掉,后燕一分为二,北方的叫北燕,后被北魏灭。南方的叫南燕,后被东晋的刘裕北伐灭掉。此时东北方为鲜卑拓跋氏统一。

西北方的政权割据中。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历时17年后被后秦吞灭。后凉灭亡后,其政权一分为三:李广的后裔李暠割据敦煌,建立西凉政权;匈奴支系卢水胡的沮渠蒙逊占据张掖,建立北凉政权;鲜卑族的秃发乌孤占据青海乐都,建立南凉政权。后,西凉因偷袭北凉被灭国;北凉又为北魏所灭;南凉随即为西秦所灭;西秦又被胡夏所灭。

关中割据政权中,后秦灭亡前秦后发生内乱,东晋刘裕趁机北上灭掉后秦。

至此,北方只剩匈奴人建立的胡夏政权和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胡夏是匈奴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在陕北统万城建立的政权,历时24年,赫连勃勃死后发生内乱,最终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灭。胡夏政权的灭亡,也标志着北方十六国时代的结束,最终北方被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

为何北魏能够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并且国祚能延续148年,这是我们这篇文章后半部分要分析的。

鲜卑拓跋部居住在现在的内蒙和山西北部地区,包括九十九个氏族(加上拓跋王室共一百个氏族)和三十六个部落。首领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它西边的邻居铁弗部(匈奴、鲜卑的血统,又称“杂胡”)铁弗部和拓跋部非常接近,或许是表兄弟,后来由于拓跋部的鲜卑血统多一些,铁弗部的匈奴血统多一些,因而就分开了,二者常为争夺部落联盟的首领地位而开战。

后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投靠前秦,依靠苻坚的力量推翻了拓跋部的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地位,拓跋什翼犍又为其子拓跋实石所杀。这样一来,拓跋部所建立的国家还没有得到巩固便被消灭了。“淝水之战”后,苻秦政权颠覆,拓跋部乘机复兴。

此时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重建国家,改国号为魏。建立政权后,拓跋珪和后燕慕容垂和好,并于公元391年击溃了经常和他争夺部落联盟首领地位的铁弗部。

统一北方后的北魏吸取前秦灭亡的教训:既要控制旧有军事贵族,又要驾驭汉族臣民。

为了管控鲜卑族的军事贵族,道武帝拓跋珪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并将鲜卑各族重新编为八部,设八部大人统领。这样,既破除了军事贵族对于帝国一统、君主集权秩序所构成的威胁,又保留了部落制的形式,确保草原骑兵的战斗能力。

同时北魏重用清河东武城的汉人士族崔宏、崔浩父子。用以整备北魏的官制、礼仪等各种制度。

地方上北魏实行均田制,即该种多少桑田、多少麻田、多少菜田,都一一规定之。同时实行三长制度,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正如战国授田制,构成了秦汉编户齐民体制的前乡、构成了早期专制皇权的基础一样,北魏的强大国家通过均田制和三长制,重建了编户齐民体制。

以草原军事部落来驾驭中原政治,以中原政治来驾驭草原军事部落。北魏这种胡汉二元统治既克服了草原游牧政权军事寡头政治的弊端,又克服了中原集权政治周期性衰落的缺点。

长城分裂了游牧军事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五胡十六国期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面对中原政治文化的迥异,游牧民族面临两种抉择:胡汉分治、胡汉杂糅。

胡汉分化既无法克服胡族继承危机:前赵刘聪、后赵石虎、后秦苻坚、后燕慕容垂、北燕冯跋、后秦姚兴、后凉吕光、胡夏赫连勃勃这些君主死后,诸子皆夺权相互厮杀,最终迅速衰落。同时又无法利用政治手段建立大一统国家。

胡汉杂糅的游牧政权会丢弃原本军事贵族根基,无法得到军事保障,就会造成既无法抵御异族入侵,又引起祸起萧墙,内部叛乱的危机。此种危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秦苻坚政权。

从前赵刘聪到前秦苻坚这90年的时间里,北方政权由胡汉分化到胡汉杂糅不断更迭。从前秦到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到洛阳这96年的时间里,北方政权完成了从胡汉杂糅到胡汉二元统治的蜕变。

北魏为后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奠定了胡汉二元统治的政治基础。如后来的辽、满清。

十六国其实不止十六个国家。主流以16个在西晋灭亡后较大的政权计算。为了方便记忆,有以下两种分法:

地理区位划分:

东北“五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鲜卑族慕容氏);

西北“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

中原“二赵”:前赵、后赵;

中原“三秦”:前秦、后秦、西秦;

陕北:胡夏

政权形式划分:

胡汉分治:前赵、后赵、前燕

胡汉杂糅: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秦、后秦、西秦、后燕、西燕、南燕、北燕、胡夏

参考文献: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

《㟙华山馆丛稿》——王仲荦

《汉赵国史》——周伟洲

《魏晋南北朝史略》——何兹全

《氐与羌》——马长寿

《波峰与波谷》——阎步克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