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HZAAAAAAA 2023-01-03 发布于广东

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天,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瞬间便摧毁了这两座城市。

据统计,广岛当天就死亡8万多人,长崎也死亡4万多人,在随后的岁月里,更有无数人由于遭受核辐射引发的各种疾病,过早失去了生命。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原子弹的确是一种空前的杀伤性武器,它的巨大威力也足以震撼世人,因此,原子弹爆炸的新闻立即就成为世界各国报纸争相刊登的头号新闻,引起了世人的震惊和恐慌,一时间,原子弹成为“神话迷信”般的存在。

不仅普通民众恐惧,就是那些亲自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对原子弹在战争中产生的史无前例的杀伤力,以及产生的种种悲惨后果,也是非常震惊。

据说,参加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在拿到那些触目惊心的原子弹受害者照片时,许多人都不敢看,爱因斯坦看过后,也惊呼:“上帝啊,我有罪!”

即使是一向冥顽不化的日本法西斯,也被原子弹吓傻了,日本天皇哀叹道:“日本国民可能被敌人以极其暴虐手段灭绝,朕还有什么脸面对123代先皇?!”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在中国也引起了轰动,不过,中国人民在惊叹原子弹巨大威力的同时,还是充分表达心中的喜悦,因此,国内各大报纸都充分渲染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然而,延安的《解放日报》却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从中显示出了毛主席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和弥天大勇!

原来,《解放日报》在报道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时,使用了《战争技术上的革命,原子炸弹首袭敌国广岛》做头版头条新闻,如实报道了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文中这样描述:“广岛长崎两城,所有生物被烧死,烈火弥漫,原子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高达四万英尺!……”

实话实说,《解放日报》这种报道还算中规中矩,基本都是如实报道,并没有像欧美报刊那样刻意耸人听闻,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观后感,主要还是原子弹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威力造成的。

不过,毛主席看过后,却勃然大怒,把手中的报纸扔得远远的!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见过毛主席发这么大的火,尤其是对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自从创刊后,毛主席就对它非常重视,经常彻夜为报社撰写文章,每天报纸出来后,毛主席也会第一时间阅读。

那么,毛主席这次为什么如此嫌弃《解放日报》呢?

毛主席拿起电话,拨通了《解放日报》社总编室,对总编博古喊道:“博古,你搞什么名堂?制造什么恐怖?想吓唬谁?!你还有没有一个共产党人的立场?你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我命令你立即来我这里!”

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毛主席的声音非常大,也非常严厉,整个总编室的人都听到了,可见毛主席的愤怒程度。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博古和副总编余光里等人,立即赶到毛主席的住地,当面接受毛主席的批评。

毛主席其实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原子弹这种新型武器,不管是出于个人感情还是军事家的判断,都不难理解原子弹这种武器的划时代意义,但是,毛主席却不像普通人那样惊慌失措,而是立即意识到,原子弹虽然可怕,但是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反人类的特征,是邪恶的东西,必然会被全人类有良知的人们共同反对和抵制,只有那些野心家才会用它来恐吓世人。

因此,毛主席作为一个目光深邃的政治家和大智大勇的军事家,不但没有被原子弹吓住,反而对原子弹产生出了憎恶和轻蔑。

后来,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特朗采访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这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凡夫俗子的差距!

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解放日报》写了什么,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其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当斯大林得知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原子弹只是吓唬那些神经衰弱的人的,它必然遭到人类反对。”不过,斯大林还是命令苏联的科研人员,立即加快苏联原子弹研发的步伐。

抗美援朝时,美国叫嚣要对中国发射26颗原子弹,毛主席毫不畏惧,轻蔑地说:“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最后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败美帝国主义!”

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毛主席的正确,原子弹等核武器是被世人排斥的,只有那些战争贩子才会动不动就以发射核武器来威胁别人,也必将遭到世人的唾弃。

由此可见,毛主席确实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战略眼光的伟大政治家!

(参考资料:《百年潮》《文史博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