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矿石矿物的特征

 昵称阿龙 2023-01-03 发布于北京

 喝“地质魂酒”   点击购买  敬地质精神


01
黄铜矿

手标本:致密块状或粒状矿体,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2}、{101}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能导电。鉴定特征:以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与黄铁矿相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主要为气体-热液及火山成因的矿产。

显微镜下:反射色为淡硫黄色。反射率47。硬度3.5-4,内反射无,偏光性微弱,有双反射时较清楚-蓝灰、黄绿,45°位置光亮。双反射无或微弱,高温者明显,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染棕。弱非均质性。可见聚片双晶。





02
辉铜矿

手标本:致密细粒状矿体,颜色铅灰色,条痕暗灰色,金属光泽,硬度2-3,相对密度5.5-5.8。略具延展性。小刀刻画不成粉末,呈光亮刻痕。具有导电性。溶于硝酸,溶液呈绿色。碎块加HNO3后烧时,呈绿色,加HCL烧时,呈天蓝色。形成于内生过程,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显微镜下:反射色浅灰色略带蓝色。反射率29。硬度2.5-3,内反射无,偏光性微弱、清楚,翠绿至淡粉红色,双反射微弱,加HNO3浸蚀反应染蓝色,加KCN浸蚀反应染黑色,加FeCL3浸蚀反应染蓝色。





03
方铅矿

手标本:呈立方体、八面体,粒状或块状集合体,颜色铅灰色,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解理,相对密度7.4-7.6,硬度2-3,性脆。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与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共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纯白色。反射率43。硬度2-3,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HNO3浸蚀反应染黑色,加HCL浸蚀反应染棕色,加FeCL3浸蚀反应染棕色。





04
闪锌矿

手标本:呈四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灰色、浅黄、棕褐至黑色,条痕为白色至褐色,松脂光泽-金刚光泽。相对密度3.5-4,硬度3.94,性脆。形成于气液或火山矿床。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微带棕色。反射率17。硬度3.5,内反射有,淡棕色,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FeCl3浸蚀反应淡棕,显结构。





05
白钨矿

手标本:呈八面体,通常呈不规则的颗粒,较少为致密块状,颜色灰白色,有时带浅黄、褐色。油脂或金刚光泽。紫外光照射可发浅蓝色荧光。相对密度6,硬度4.5,主要形成于交代型的矿床中,与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硅灰石等矿物共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反射率10。硬度5,内反射无,偏光性微弱,双反射微弱。





06
黑钨矿

手标本:呈厚板状。短柱状,晶体上有纵纹,集合体多为刃片状或粒状,颜色褐黑色,条痕褐色。半金属光泽,一组完全解理,相对密度6.7-7.5,硬度4.5-5.5,性脆。形成于高温热液的石英脉内。常与锡石、毒砂、辉钼矿等共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反射率17-18。硬度4.5-5.5,内反射有,为深棕红色至深红色,含铁高时无,偏光性清楚,黄色,可见双晶,斜消光,双反射微弱。





07
镍黄铁矿

手标本:呈不规则粒状或包裹体,颜色古铜黄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相对密度5,硬度4,性脆。主要形成于铜镍硫化物的岩浆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密切共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淡黄色。反射率53。硬度3.5-4,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HNO3浸蚀反应染棕黄色。





08
黄铁矿

手标本: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散染粒状,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形成于各种地质条件。

显微镜下:反射色淡黄色,反射率53,硬度6-6.5,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多色性无。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染棕。





09
辉银矿

手标本:颜色铅灰至铁黑色,条痕亮铅灰色。风化面暗淡无光,贝壳断口,相对密度7.4,硬度2.5,主要形成于含银硫化物的中温热液矿床中。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白色微带绿色。反射率36。硬度2.5-2,内反射无,偏光性无或微弱,双反射无或微弱,加FeCl3浸蚀反应染灰黑色,加HCL2浸蚀反应染棕色,加KCN浸蚀反应染棕黑色。





10
自然金

手标本:常为分散颗粒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为金黄色,相对密度18。不易氧化,热和电的良导体,主要形成于热液矿床,也常见于砂矿中,与石英、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等伴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浓黄色至淡黄色,反射率85,硬度2.5-3,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多色性无。加KCN浸蚀反应染黑。





11
锡石

手标本:呈双锥柱状、长柱状、针状,集合体不规则粒状。颜色红褐色,条痕淡黄色。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贝壳断口。半透明-不透明,相对密度6.8-7.0,硬度6-7,性脆。形成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反射率11。硬度6.5-7,内反射显明可见,粉末淡黄棕色,偏光性清楚,双反射微弱。





12
辰砂

手标本:呈厚板状或菱面体,集合体多为粒状,颜色红色,有时表面呈铅灰的锖色,条痕红色。金刚光泽,相对密度8.05,硬度2-2.5,导电性差。形成于低温热液矿床中。

显微镜下:反射色蓝灰色。反射率27。硬度2-2.5,内反射有,朱红色,偏光性显著,常被内反射覆盖,双反射微弱,O-灰色未紫;E-较亮微黄。





13
辉锑矿

手标本:呈柱状或针状,柱面具明显的纵纹,集合体多为放射状或致密块状,颜色铅灰色,晶面常带暗蓝锖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相对密度4.6,硬度2。

显微镜下:反射色白色-灰白色。反射率30-43。硬度2.5-2,内反射无,偏光性特显著,45°位置蓝色-灰白色、棕色。浅粉红棕色,双反射显著,灰白、棕灰、微带橄榄绿色、纯白色,加FeCl3浸蚀反应染灰黑色,加HCL浸蚀反应染棕色,加KCN浸蚀反应染棕色。





14
辉钼矿

手标本:呈六方板状。通常多以片状、鳞片状或细小分散粒状产出。颜色呈铅灰色,条痕呈绿色,强金属光泽。具完全的底面解理。主要产于高温和中温热液及夕卡岩矿床中。

鉴定特征:辉钼矿以其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低,底面解理极完全,比重大,光泽强,颜色及条痕较淡可与相似的石墨区别;比石墨重,同时略带蓝色,石墨则略带棕色;在条痕方面,辉钼矿条痕呈绿色,但石墨呈黑色。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白色。反射率35-15。硬度1-1.5,内反射无,偏光性45°位置特强,为白色微带粉红色、浅紫色,不十分正交时为暗蓝色,常具有波状消光,双反射显著,多色性为灰白色,灰色稍带暗蓝。





15
斑铜矿

手标本:呈致密块状或粒状,新鲜断面颜色呈暗铜红色,不新鲜面常有蓝紫斑状锖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相对密度4.9-5.0,硬度3,性脆,具导电性。主要为气体-热液及火山成因的矿产。

显微镜下:反射色为粉红棕色至紫色。反射率21。硬度3,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染紫棕色,加KCN浸蚀反应染棕色,加FeCL3浸蚀反应染橙色。





16
孔雀石

手标本:呈柱状或针状,集合体多为钟乳状或结核状,内部可见纤维状构造,颜色深绿-鲜绿色,条痕淡绿色。半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纤维状集合体呈丝绢光泽,相对密度3.9-4,硬度3.5-4,性脆。形成于气体-热液及火山成因的铜矿床之中。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略带浅紫色。反射率9.6。硬度3.5-4,内反射明显,粉末淡绿色,偏光性微弱,双反射显著,黑灰-灰,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显结构,加HCL浸蚀反应发泡,加FeCL3浸蚀反应发泡黄色沉淀。





17
黝铜矿

手标本:呈四面体,通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粒状。颜色钢灰至铁黑色、新鲜断口黝黑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4-5.4。形成于各种热液矿床中,与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共生。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略带浅棕色。反射率29。硬度3.5-4.5,内反射油中可见粉末棕色,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HNO3浸蚀反应染棕色,加KCN浸蚀反应染棕色。





18
蓝铜矿

手标本:呈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钟乳状、皮壳状、土状集合体。颜色深蓝色,玻璃光泽,土状块体为浅蓝色,光泽暗淡。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摩斯硬度3.5-4,比重3.7-3.9。与孔雀石紧密共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略带浅紫色。反射率9-7。硬度3.5-4,内反射明显,粉末淡蓝色,偏光性显著,双反射微弱。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加HCL浸蚀反应发泡。





19
铜蓝

手标本:单晶体极为少见,呈细薄六方板状或片状。通常多以粉末状和被膜状集合体出现。颜色靛蓝,浅蓝,深蓝或黑色。条痕灰黑。金属光泽。硬度1.5-2。解理平行完全。相对密度4.67。性脆。形成与含铜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中。

显微镜下:反射色深蓝色微带紫色变至白色。反射率28-16。硬度1.5-2,内反射无偏光性显著,45°位置火橙色、红棕色。双反射显著,深蓝微紫-蓝白色微紫,加HNO3浸蚀反应染棕,加KCN浸蚀反应染棕黑。





20
铬铁矿

手标本:呈细小的八面体,通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集合体,颜色黑色,条痕深棕色,金属光泽,断口参差到平坦,硬度5.5,相对密度4.2-4.8,具弱磁性。形成于岩浆型矿床。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略带棕色。反射率14。硬度5.5,内反射可见粉末棕色,偏光性无,双反射无。





21
磁铁矿

手标本:呈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在菱形十二面体的菱形,晶面上常有平行于该面长对角线方向的条纹。依{111}尖晶石律成双晶,集合体通常成致密粒状块体。半金属至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有时可见∥{111}的裂开。性脆。硬度5.5-6。相对密度4.9-5.2。具强磁性。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色略带棕色。反射率20。硬度5.5,内反射无,偏光性无,双反射无,加HCL浸蚀反应染黑色。





22
赤铁矿

手标本:呈板状,集合体形态多样:显晶质的有片状、鳞片状或块状,隐晶质的又鲕状、肾状、粉末状和土状等。颜色钢灰色至铁黑色,常带淡蓝锖色;隐晶质或粉末状者呈暗红至鲜红色。具特征的樱桃红或红棕色条痕。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有时光泽暗淡。无解理。因双晶可具和裂开。硬度5-6。相对密度5.0-5.3。

显微镜下:反射色灰白色略带蓝色。反射率25。硬度3.5-46,内反射有,血红色,偏光性清楚,蓝灰至灰黄,双晶清楚。双反射微弱,白色质蓝灰白色。





23
毒砂

手标本:呈柱状,集合体成粒状或致密块状。颜色锡白色,金属光泽,硬度5.5-6,相对密度6.2。敲击时发出蒜臭味。产于高温或中温热液矿床中。

显微镜下:反射色白色略带黄色。反射率57。硬度5-6,内反射明显,粉末淡无,偏光性显著,浅黄褐色-浅蓝灰色,双反射清楚,油浸中明显,∥(001)白,微蓝,∥(100)淡黄红色,∥(010)淡红黄。加HNO3浸蚀反应发泡染棕色。




本文选自《地质工作方法概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