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明朝那些事儿》里的好老师(一)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3-01-04 发布于江苏

《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主角是明代的帝王和帝王身边的权倾一时、智慧超人的大官,原本没有老师什么戏份。然而,这些人物的学习与成长又少不了老师的指点与栽培。因此,当年明月在写某个人物时,也会顺带写写影响这位人物的老师。

如今,我已经读到了第六本。前五本里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守仁

这是一位殿堂级的名师,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

当年明月认为他是胜过于谦的道德品格、人格魅力综合第一的人物。他这样评价王守仁: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所学倾囊传授;他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这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

他有真才实学,创立心学,是躬行君子。同时,又在保家卫国,消灭叛乱中建立卓绝功勋。这样的人即使狂一点,傲一点也实属正常,可是他既不狂,更不傲,还谦逊得要命。当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时,程朱理学家们忍无可忍,纷纷发起攻击,漫天风雨,骂声不绝,而他却一蓑烟雨,泰然自若。

他教人是肯教到底的。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曾着奇装异服拜见王守仁,目的是借他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王老师毫不介意,并指出他的问题。在王艮灰溜溜地准备逃走时,他大方地说:“你仍然是我的学生,可以继续留在这里,而且想留多久留多久。”王艮折服于他无私的传道授业精神,便死心塌地师从王老师,最终成为王老师最优秀的学生。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是他留给弟子的人生格言。这句格言历经500年,在今天依旧振聋发聩。

这是王阳明的弟子,也是扳倒严嵩父子的首辅徐阶的老师。当徐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县学生员时,知县聂豹与生员们探讨经史子集时,遇到了徐阶。他发现徐阶是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可造之材。“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未必是聂豹的座右铭,毕竟他的老师有教无类。但是,聪慧又勤奋的学生,哪个老师不喜欢呢!新科进士聂豹就收徐阶为徒了,教的就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智慧——所谓“致良知”之心学。

两年来,徐阶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日夜不辍。后来,这种智慧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后来徐阶高中进士,并成为探花。他的老师聂豹将去福建担任巡案御史,便向他告别。虽然,他已经无私地将平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了徐阶,但是他十分清楚,这位极其聪明的学生此时仍未能领会那最为精要的一点——知行合一。于是,他来面授机宜。他是为将来有一天徐阶成为大人物而反哺他吗?显然不是,他只是想尽师者的最后一点义务。那就是,临别前再叮咛一番。如此热忱,如此坦荡,完全承继了他的老师的风范。

这位老师名气不大,但是他的学生几乎无人不知——抗倭英雄戚继光。当年,戚继光家境贫寒,虽是世袭的将军,但是依旧穷得叮当响。他十岁时继承了父亲的将军之位,成了四品的大官。

看似风光,实则很惨。按照朝廷的规定,他必须做马车去学校,可是这不现实啊。于是,只能屈从现实,无奈辍学,在家里苦读。他的家庭条件是请不起家教老师的。就在这时,梁老师来了。他风里来雨里去,勤勤勉勉地来戚继光家里教他读书和做人的道理,连饭都不吃。戚家过意不去,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想感谢老师。谁知梁老师勃然大怒,他说:“你家清贫,却如此破费,难道我到你这里是为了吃饭吗?”戚继光立刻撤掉了饭菜,老师的脸色缓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虽是世袭将军,却如此勤奋好学,实在难得。我上门教你,只愿你日后坚持不懈,早日成才,报效国家,便已不负我所望了”面对这位无私的导师,戚继光无言以对,只能眼含泪水,郑重地向老师行礼。

当我读到这段故事时,热乎乎的眼泪也一下子涌出来。真的被梁老师感动到了。他的无私不仅为关爱学生,更为国家强盛。这份家国情怀实在让人动容。有这样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戚将军怎能不成才,怎会不保家卫国呢!有其师必有其徒嘛!

事实上,梁老师不仅为戚将军开小灶,也为其他孩子开小灶。他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富有治世之才,风度举止也为人称道。遗憾的是,他屡次乡试皆不中。他没有沉落堕落,反而以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办教育,教学生,培养出报效国家的人才。

了不起啊!

这三位老师有这样一些共同点:才学渊博,品格高尚,热爱教育,襟怀坦荡,教人教到底,且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也都培养出了绝对优秀的人才。

由此看来,好老师自己要有品有才,同时还要有情怀。当然,还不缺恰当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