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当好信息报送“前哨”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1-04 发布于甘肃

Image



全文字数:2400字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秘书工作按

信息报送既要报“喜”也要报“忧”。问题类信息是党委信息编报的重点和难点,是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近期,“秘书工作”陆续刊发介绍有关地方和部门开展问题类信息编报的经验做法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近年来,江苏省委办公厅专门制定《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信息工作规则》,对加强和做好各类信息报送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党委信息系统认真落实党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坚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突发事件类信息报送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


织密“信息网”,确保信息“收得全”



突发事件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突然性,只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建立一套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机制,责成各地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才能第一时间迅速反应、预判趋势、提出对策。
加强应急值守,实现“平战结合”。江苏省委对值班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在重要节假日带头值班。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建立领导带班和紧急信息值班制度,明确专人及AB角24小时紧盯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确保紧急信息报送全年24小时不间断、不卡壳。遇有特别重大情况,随时转入“战时状态”,必要时随同一线处置人员深入现场,直接获取第一手情况。

Image

如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省委办公厅先后派出两批人员赴现场指挥部工作30多天,跟踪了解事故处置,统一归口信息报送,向国务院调查组、省四套班子领导共报送《工作简报》100多期。

在全省疫情防控处于最吃紧阶段,省委办公厅两次安排重点处室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封闭管理,以防止突发情况发生后人员断档。
抓牢“主力军”,畅通主渠道。公安、卫健、应急、消防、交通、海事等部门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工作中,注重完善突发事件类信息部门联动机制,一方面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收集“不漏”;另一方面联合开展研判,防止信息报送“不准”。
督促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文件要求,明确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向上报送信息负总责,党委办公厅(室)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信息工作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推动全省各级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突发事件类信息报送工作,确保党委信息主渠道畅通。
重视“网”情民意,拓宽收集范围。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苗头隐患最先在网上出现,通过网络发酵甚至酿成事端。针对此类情况,动员各级信息直报点及时搜集各类苗头性信息,再与公安、网信等部门开展交叉核实、联合研判,尽可能多地了解网民的愿望呼声、关注热点、议论焦点,有针对性地作出预判预警。

Image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通过24小时不间断搜集涉疫舆情并汇总、上报,确保群众反映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生产生活面临的现实困难等社情民意及时抵达省委领导同志案头。


瞄准“参照系”,实现信息“判得准”


各类突发事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事态发展时刻处在动态演变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达不到紧急信息报送标准、但又存在事态恶化隐患乃至引发舆情等次生灾害的事件,是否需要领导阅知、以何种方式上报等问题成为困扰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现实困难,也对信息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提出更高要求。
实践中,通过经常性地研判总结,归纳出突发事件类信息报送的“硬性定量”与“软性变量”,明确报送要求,细化完善标准,拓宽报送渠道,确保实现信息“判得准”。
细化必须报送的“硬性定量”。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江苏实际和江苏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群体事件、治安和刑事案件等各类突发事件,分门别类明确必须上报突发事件类信息的32种具体情况,为基层判断是否需要报送提供更加精细精准的“标尺”。
界定模糊不清的“软性变量”。在实际工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突发事件虽然未达到“必报”标准或者难以进行量化,但隐含着事态扩大升级、舆情发酵炒热的危险。在总结既有处置经验基础上,收集了包括33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内的各类资料,梳理出时间节点、事发地点、人员特征、事件性质等多个需要综合考量的“变量”,加强对市、县两级党委信息工作部门的指导,提高全省信息员“一事一分析”的能力。
全面拓宽报送范围和报送渠道。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党中央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各级党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此,除传统紧急信息类刊物外,借助已有的信息专报,增设刊物扩大突发事件报送范围,每日搜集涉及江苏的各类媒体、自媒体报道并实行一日三报,为省委领导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服务。


打通“报送链”,推动信息“报得快”


速度与时效是突发事件类信息的生命线,也是应急处置的关键。信息报得及时,能够为应急处置争取更多主动,一旦渠道不畅,就可能使小问题变成大矛盾、小错误酿成大祸端。
严肃时限纪律。不定期印发通知、组织座谈、开展培训,提醒强调突发事件信息属地首报、1小时内必报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即知即报纪律。保持见叶知秋的高度敏锐性与防患未然的高度警惕性,高度重视迟报、瞒报行为,通过及时约谈、通报批评、追责问责等方式予以警示。
制定报告模板。以要素完整、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练为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分别制定了针对不同报告对象的内容模板,把“写信息”变为“填信息”,在缩短信息编写时间的同时,避免遗漏关键信息要素,大大提高了报送效率。
灵活报送方式。对于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鼓励各地各部门灵活运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报送,尽一切可能提高报送时效。

例如,2021年7月12日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某酒店突发房屋倒塌事故后,对于被埋人数这一关键信息,采用有关部门的口头报告内容,在1个小时之内就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委主要领导,为省委快速高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Image
来源:《秘书工作》2022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