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安塞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秦、汉属高奴县。《元和郡县志》云:鄜上及甘泉、临镇、安塞皆高奴地。《安塞县志》载:高奴故城在今坪桥乡,倚山为城。《延安府志》、《读史方与》均说,高奴县城在安塞境内。北魏真君十年(449)置广洛县;十一年(450)置金明郡,其境与汉高奴县大致相同,即今延安市北和安塞县境。隋仁寿元年(601),为避隋炀帝杨广之名讳,改广洛为金明县。大业十三年(617),撤金明县,并入肤施县。唐武德二年(619)复置金明县(其故城在现沿河湾镇的碟子沟《新唐书》、《地理志》)。宋熙宁五年(1072)废金明县,割西南部为敷政县。宋以"安定边塞"之意设安塞堡,属绥德军辖。元初(1252)置安塞县,县从堡名,治城在今碟子沟。1268年,省敷政县入安塞县,属延安路辖。公元1369,明王朝朱元璋攻占延安,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安塞是其所辖十一县之一。明成化九年(1473)设榆林堡,下辖东、西、中三道,安塞县属西路靖边道辖。后又废堡、道建置,设府、州,安塞属延安府辖。清沿明建制,延安府仍辖三县,安塞为其一县。

1950年5月1日陕北行政公署撤销,安塞县改属延安专区辖,"安塞县政府"改称"安塞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撤销安塞县,辖地分别划归子长县和延安县。1961年9月恢复安塞县,先后属延安专区、延安地区、延安市。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04号):同意撤销安塞县,设立延安市安塞区,以原安塞县的行政区域为安塞区的行政区域,安塞区人民政府驻真武洞街道真武街1号。安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堡寨众多,关隘四设,较有名的有王窑秦直道、方家河仰韶文化遗址、云品寺北魏石窟、龙安古城、芦子关、高桥寨等。安塞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20多个中央直属机关设在安塞,是党中央重要的后方基地。毛泽东曾在王家湾居住过58天,指挥了青化砭、蟠龙、羊马河三大战役,发表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正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两篇光辉著作。安塞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1942年中央警卫局班长张思德在楼坪乡石峡峪烧木炭时,因崖窑崩塌光荣牺牲,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李铁映、曾宪林、伍绍祖、刘力贞等曾在县城南郊的延安保育小学就读。境内还有中央军委二局、延安保小、中国第一所航校等革命旧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