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咸咸的味道

 日月存心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观兖州 知天下


有一种咸咸的味道 
张金鹏

年过半百,身体的诸多敏感指标都敲响了警钟。为健康着想,必须 “管住嘴,迈开腿”!迈开腿自然是指多活动多锻炼,只要身体能活动也容易办到,但这个“管住嘴”问题就大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看来这张嘴关乎一个人的生死祸福,不容小觑啊!远离高脂肪高蛋白大肉大鱼,多吃素菜水果粗食淡饭,最重要的还有一个
关键词,就是“咸”。少放盐,少吃咸。
一个咸字,多少滋味在心头,与咸作别,如同搬家离开自己居住几十年的老屋,乔迁新居,虽然是件好事,感情却接受不了。提起咸字,脑子里咸鱼、腊肉、咸鸡蛋、咸菜疙瘩……这些词语和形象便鲜活地窜出来。回想起来,是咸菜咸鸡蛋滋养了我的童年,咸鱼腊肉更是美味佳肴奢侈品。
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窘迫,有时连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菜了。煎饼窝头这些粗食,没有油水没有盐味难以下咽。油很稀罕,为什么农谚里说“春雨贵如油”?因为那时老百姓的字典里再也找不到别的比油更贵重的东西了。没有油,就靠盐。于是咸菜疙瘩就成了调味的主打。记得每年秋季萝卜、蔓菁、辣菜疙瘩下季,母亲都会把攒下的一篮子鸡蛋拿到供销社去换回一些盐,然后选一些辣菜蔓菁洗净晾干加盐放到老咸菜缸里腌渍起来。老咸菜缸不知用了几代人多少年岁,又大又厚实,黑黢黢的,不知浸过了多少盐渍。那时农村各家喜欢端着碗到大门外头街上吃饭,边吃边闲聊,有了好吃的也乐于端到街上炫耀一番。谁家能喝上白面条,那算是上等饭了,端一碗热腾腾的白面条,上面再放几筷子咸菜条,咸菜条伴着白面条,吃起来嗖嗖地津津有味,就连捞完面条喝碗里的汤也呼噜呼噜几口下肚,然后还要伸出舌头舔一下碗沿。吃的人汗津津的满面红光,一边看的邻居则非常艳羡,悄悄地流出口水。
各家平时还用小的坛子罐子腌少量的咸鸡蛋,因为多数日用品要靠鸡蛋来换取,鸡蛋平时是舍不得吃的,腌了咸鸡蛋是要等到夏秋农忙时节,割麦炸豆的时候吃。家的祖居之地,承载了满满的童年的美好回忆,提起来未免唏嘘感伤。岁月如梭,世事变幻如过眼云烟, 沉淀下来的是人世情感的寄托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以及他们所浸染的老城的风雨沧桑。 
里的男劳力在地里累了一天,晚上歇下来,就着咸鸡蛋喝杯散打白酒。这点犒劳,也是特殊待遇,妇女和孩子是不敢奢望的。父亲有时高兴,从咸鸡蛋皮上刮剩下的一点用筷子放到我们小孩子嘴里。我们则含在嘴里,好长时间舍不得下咽,细细地品那鸡蛋的香味,还有那一丝丝的咸。
到了冬天入了腊月,我家还要腌一点腊肉。这在村里是极少的,也是村里乡亲所称道和羡慕的。我家姑姑嫁到了城市里,有工作,每年都能接济我们家一点钱。我们家平时也舍不得吃肉,只好买少量的肥肉腌成腊肉存放起来。那时没有细盐,买到的都是豆粒大小的粗盐粒,母亲就拿到碾上轧碎,或在蒜臼子里確碎,把肥肉切成方块,将细盐四面搓到肉上,放几天后再搓一遍,几遍下来盐就渗透到肉里,肉的水分也挤干得差不多,这样便能存放很长的时间。时间久了,腊肉就变黄,吃的时候切成片放到锅里一炒,腊肉晶莹剔透,变成琉璃一样透明的,吃起来满口流油,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腊肉除了过年过节吃上一点,还要留下一部分待客,并且只有长辈尊贵的客人来了,母亲和父亲商议后才肯在菜里放几块腊肉。自家人谁都不能动筷子叨肉,这是都知道的规矩,虽然大家闻见肉香馋得口水直往肚里咽。
还有咸鱼,到了年节或谁家来客煎了咸鱼,街坊四邻大老远隔着几家都能闻到香气。在那个年代,咸鱼是一种咸咸的香,是渗透到骨头里的香。
也许,这些关于咸的味道和记忆,早已渗透在骨子里,隐藏在意念里。一见到腊肉咸鱼咸鸡蛋这些食物,便不能自已,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起来香味远不如记忆中那么强烈刺激。
几十年过去了,一路吃来,越吃越好,终于吃出了问题。人们终于醒悟,越来越多的病,都是吃出来的。特别是我们鲁西南习惯吃的鲁菜,特点就是口重。虽然色香味俱全,但放的料和盐太多,长期吃下去,容易导致“三高”、心脑血管、肝肾等各种病变。
是到了该“管住嘴”的时候了。不得不克制自己的食欲,竭力抵制美食的巨大诱惑。什么红烧肉酱猪蹄,什么鲑鱼大虾,什么北京烤鸭辣子鸡,这些小时候连想也不敢想的美味,现在成了身体的累赘和负担。
有些东西,在极为稀缺的时候,感到是那么渴望和美好,一旦大量拥有了,便不觉得怎样了,甚至反而成了累赘。当然,不仅仅是美食。然而,真正到了要舍弃,要告别的时候,却还有诸多的不忍,诸多的纠结,诸多的依恋。
就如同记忆中那一丝丝咸咸的味道,也许,她就是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