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3-01-04 | 阅:  转:  |  分享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类别(必修 /选修): 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Basis

总学时 /周学时 /学分: 56/4/3.5 其中实验学时: 4

先修课程: 计算辅助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及金工实习 等

授课时间: 周三 3,4节 ; 周五 3,4节 授课地点: 松山湖 7B-312;7B409

授课对象: 2015工业工程 1,2班

开课院 系 : 机械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 /职称: 谢春晓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712301605 Email: xiechx@dgut.edu.cn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上课课室 的 课前,课后 ;非上课时间教研室 现场答疑 ; 电话 、 QQ、微信 答疑 。

课程考核方式: 开卷 ( ) 闭卷 ( √) 课程论文 ( ) 其它 ( )

使用教材: 《机械制造基础》,唐仁奎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黄健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庞国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韩秋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课程简介 :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金属

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基本知识、机床基本结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有

关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刀具、夹具的应用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

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将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获得机器零件切削原理,加工工艺、精度、设备等方

面基本知识;

2.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

种类、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能力;

3.熟悉部分机床的用途、工艺范围;掌握机床夹具的基础知识;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

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4.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

生产模式以拓宽视野。



本课程 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

的关联 (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

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

█ 核心能力 1.应用数学、基础科

学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 核心能力 2.设计与执行实验,

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核心能力 3.应用工业工程领

域所需技能、技术以及软硬件工

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 4.对生产系统进行

规划、建模、改善、评价的能力;

□核心能力 5.项目管理、有效沟

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

□核心能力 6. 发掘、分析与解

决系统工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 核心能力 7. 认识科技发展现

状与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

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

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核心能力 8. 理解职业道德、

专业伦理与认知社会责任的能

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1

材料及成形技术发

展史;机械制造概

论;工程材料的分

类及其力学性能

4

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重点

学习材料的强度、硬度及塑性)。

讲授,

课堂练





2

工业用钢;铸铁、

非铁金属材料与硬

质合金;钢的热处



4 钢的各种分类;工业用钢牌号表示法;铸铁的

分类;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硬质合金;

退火、正火、淬火与回火的工艺方法及应用。

讲授,

课堂练





3 铸造成形;压力加工工艺方法

4 铸造工艺特点、分类及简单应用;自由锻造、

模锻、冲压、挤压及拉拔的工艺方法特点、加

工设备及产品类型。

讲授,

课堂练





4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金属切削刀具

4 主运动、进给运动、切削 3要素;切削刀具的

分类、刀具几何角度及刀具材料。

讲授,

课堂练





5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

本规律;切削力、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4 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区、切屑的类型、积屑

瘤、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产生的来源、

影响因素;切削热的来源、传出;切削温度的

影响因素;刀具磨损与耐用度。

讲授,

课堂练





6

材料的切削加工

性 ;切削条件的合

理选择 ;夹具的功

用分类和组成

4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评定指标;常用材料的

切削加工性;改善工件材料切加工性的途径;

难加工材料; 切削用量、切削液等的合理选择 ;

夹具的功用分类和组成 .

讲授 阶段性

作业一

7 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

4 基准及工件的装夹方式;六点定位原理;常见

定位方法与定位元件;夹紧装置的组成;夹紧

力的确定;典型夹紧机构。

讲授,

课堂练





8 外圆表面加工 4 外圆表面加工的技术要求及方案选择;外圆车 削(车刀、车床及其附件);外圆磨削及磨床。 讲授

9 平面加工 4 平面加工的技术要求及方案选择;铣削(铣刀、 铣床及铣削加工); 平面磨削及磨床 讲授

10 孔加工 4 孔加工的技术要求及方案选择;孔加工特点、工艺方法、机床、刀具类型; 讲授

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概述;工艺规

4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

成及各自概念;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讲授,

课堂练

阶段性

作业二

程的制订 的作用、制订步骤及格式。 习

13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

规程的准备;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的拟订

4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结构分析;毛坯的

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工序顺序的安排;工序的组合

讲授,

课堂练





14

机械加工工序的设

计;机械加工工艺

过程技术经济分

析;复习

4 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及其计算;时间定额;工艺方案技

术经济分析;

讲授,

课堂练





合计: 52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 /综合 /设计) 教学 方式

12 刀具几何角度的 刃磨和测量 2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及各静态几 何角度。 综合 演示;动手测试

12 夹具结构的拆装 2 夹具的组成、结构、各部分作用 及各部分连接方法。 综合 演示;动手组 装

合计: 4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 形式 评价标准 权重

阶段综合性作业(共

2次,课外完成)

1. 评价标准:习题参考解答。

2. 要求:保质保量、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每次 5%,共

10%

实验(共 2次)

1. 评价标准: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

准确性和回答实验思考题的正确性。

2. 要求: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按照实验报告要求对实验数

据进行合理分析,回答实验思考题。

每次 5%,共

10%

出勤

1. 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时间和实验教学时间。

2. 要求:按时参加每次上课和实验。三次以上未出勤者无

该成绩。

10%

期末考核(闭卷)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70%

大纲编写时间: 2017-09-01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主任签名:张智聪 日期: 2017年 9 月 20 日

注: 1、课程 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 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理

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

一定的对应关系

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

部分复制( http://jwc.dgut.edu.cn/)

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实验 /实训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

献花(0)
+1
(本文系通信农民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