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地球多了一个新大洋

 大科技杂志社 2023-01-04 发布于海南

如果问你,世界上有几个大洋?也许你很快会回答四个,这一答案在2021年6月之后会被判定错误。就在2021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将南极洲周围海域称为南大洋,与此前公认的四大洋合为五个大洋,从此,世界地图和地理图书等都将出现南大洋这一地理名词。这个宣言发表不久,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承认了这个新大洋的存在。这个消息不禁让人疑惑,大洋的存在不是确定的吗,为什么还能随意增减呢?

  难以分割的大洋

  16世纪初期,随着欧洲地区航海技术的发展,一批勇敢的水手首先“发现”了地球第一大洋。

  海洋大探险时代之前,人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是什么样的。直到大探险将地球的面纱一点点掀开,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陆地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大海。人们习惯给新事物命名,他们将大海按与陆地的相对方位和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比如,发现了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将南美洲以北的海域统称为北海,包括从欧洲到美洲的一大片海域,这一称呼延续了此后数百年。

白令海峡是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地理分界线

  后来在南端发现的海域理所应当被称为“南海”,那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前往美洲腹地探险时发现的新海域。1513年9月,当巴尔沃亚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可以俯瞰美洲中部的巴拿马海湾的一处丘陵时,他惊讶地发现,巴拿马海湾走近看像一个广阔的大海,但在丘陵上往下望,它不过是漫长的海岸线上一处微不足道的下凹处。可以想见,远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海将是多么雄伟壮阔!这片大海就成了人们口中的“南海”。

  但是,“北海”和“南海”就像地图上画的那样,将地球像切蛋糕一样分成了两半吗?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不相信这个说法,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沿着南美海岸线航行,寻找着“北海”和“南海”的连接处。海上生活很是艰苦,以至于麦哲伦在穿越南美洲大陆最南端,从“南海”进入“北海”时,他一下子从西风带盛行而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来到平静的太平洋海域,情不自禁地大喊出声:“多么平静的大洋!”据称,这就是今天地球第一大洋——“太平洋”之名的由来。

  麦哲伦的航行结果让人们了解到,其实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片的整体,无法被分割开来。不过,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麦哲伦从不平静的海域来到平静海域其实就是穿越了大洋的分割线,大洋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但是它们的海底环境和表面洋流造就了彼此的不同。

  模糊的大洋界线

  确实,地球的海洋是一个连通的整体,它并没有被大陆隔开,因此,在大海中航行时,我们很难像在陆地一样,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到了新天地。但是,海洋实在太广阔了,如果不加以区分,我们不仅很难弄清楚身处的位置,还难以对海洋进行深层的研究。海洋大探险时代后又过了几个世纪,为了便于认识海洋,人们终于一致同意,将全球海洋划分成几大块,并以显著的陆上界限作为区分,比如太平洋与印度洋北面的界限是马六甲海峡,南面则由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连线划定;大西洋和太平洋南面由德雷克海峡分隔;太平洋和北冰洋以白令海峡为界等。

  但以这种方法划分的大洋并不太准确,即使在大洋分界处,分属不同大洋的海水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而有时候在同一个大洋中,水体却可能存在盐度、温度和生物种类等各种不同,比如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水文特征存在许多差异。所以,想更准确地划分大洋,人们还需要更多方法。

  寻找大洋的本质特征

  随着对海洋认识的增加,人们发现了一些海洋的本质特征——海底地形与表面洋流,以此来区分海洋会更准确。

  海洋与陆地的成因相似,都是源于地质作用,因此海底也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称为大陆架,大陆架的宽度各不相同,地形平坦的地方大陆架较宽,山区较窄。在大陆架的外缘,陆地急剧下降,形成了大陆坡。随着海洋深度变大,大陆坡坡度减缓,延伸到深海海底,就成了深海平原。





  深海平原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地貌,大约30%的海底区域都属于深海平原,平原上散布着深海丘陵和水下火山。在深海平原的中心地带,绵延着一条巨大的山脉,由许多个小型海底山脉和构造裂缝组成,这就是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标志着构造板块之间的边界,同时也是海洋的发源地,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从裂缝中涌出,在称为海底扩张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海底和大洋。因此,人们可以以是否有大洋中脊来判断一片海域是否可以被称作大洋。

  但是,大洋中脊长度超过6.4万千米,贯穿着全球海洋,即使在不同大洋的分界处也连绵不断。将大洋中脊作为单一的大洋分割线,很难满足人们划分海域、了解海洋的需求。

  根据表面洋流来区分海域是另一种常用方法,即使是容易混淆的大洋边界,也适用这一规律。由于各海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存在差异,海面上方大气压强不同。而且,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蒸发的水分越多,从而导致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不相同。

  在太阳辐射、大气压、海域温度和盐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表层水会出现有规律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洋流。海洋表面大气压越小,海水温度越低,盐度越高的海域容易形成外流的洋流,反之洋流则会回流。洋流平衡着全球的温度和湿度,也使养分和氧气等生物生存必需的物质在海洋中流动,营造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洋流的存在也是不同海洋有所差异的原因。我们通过比较洋流的类型,就可以将海水划分到不同海域中。

  新“独立”出来的南大洋

  其实,这次南大洋之所以能“独立”出来,也与它具有独特的洋流有关。由于南极洲的存在,来自大西洋的暖流无法通行,无法像北大西洋暖流一样给北冰洋输送热量,造成南极地区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加严寒。南大洋的海水温度平均为-2℃~10℃,极寒的海水密度很大,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流——南极环极流,输送着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河流水量总和的100倍的水量。南极环极流向东围绕着南极洲移动,与其他海域的环流都不相同,也营造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海豹、明虾、巨蟹等生物。由此,人们认为,南大洋能够与其他大洋区分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大洋。

了解南大洋有利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海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划分海域、了解海洋对人类有着重大的意义,比如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大洋中脊的运动会对地球的地貌地质条件产生较大影响;而洋流不仅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还会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这些海洋知识都是建立在找准陆海边界、海域边界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增设南大洋,不仅意味着地球多了一个大洋,也标志着人类对海洋又多了一些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