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现理:豫东鹿邑婚闹风俗:大伯子哥开轿门

 河南文苑 2023-01-04 发布于河南

豫东鹿邑婚闹风俗:

大伯子哥开轿门

文/李现理

 

每年春节期间,是许多地方城乡适龄青年“扎堆”结婚的“黄金时期”。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豫东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市乡村,一般在男孩子家操办结婚喜庆事宜时,至今流传下来了几个百年不变的民间经典风俗:请主、燎轿、大伯子哥开轿门、新娘子过石门砧(zhen)、道喜、客拜。其中最为闹笑话的就是“大伯子哥开轿门”这件事。

请主。就是在男方举行新婚典礼的前一天下午,帮忙操办婚事的喜总(一般叫大总)撕开一张红纸,然后折叠成上尖下成长方形的“主牌”,正面上下方向写上已故长辈亲人的名字。如果是男性,则为“显考x氏xx(姓名中的后两个字)府君之神位”; 如果是女性,则为“显妣x氏xx太君之神位”。并且在“主牌”的上方,左边还写上“供”字,右边写上“俸”字,左下角写上“儿男(或孙男)xxx叩拜”字样。“主牌”写好后,用筷子(或相当粗细的枝条)在中间粘住固定,然后插在用红纸包封的馒头上。第二天早饭前,在铁炮轰鸣、唢呐声声的“开路”下,喜总便带着新郎的男性亲族家人,抬着供品桌,用竹篮子㧟(kuai)着“主牌”到祖坟地上去“请主”。在到达地点点燃纸钱时,新郎的父亲跪在地向已故的亲人说:“爹、娘(或爷、奶),您儿子(或孙子)xxx今天结婚哩,现在特意请您回家去受头哩。”而后把“主牌”规规矩矩地放到供品桌上,在唢呐和铁炮的“开路”下,小心翼翼地抬回家,放到正房中间的条机或方桌上。不过,“主”被请回来后,还有“送”回去的规矩,一般是在喜事结束的当天下午或晚上,新郎的父亲一人,在坟前烧掉就行了。

燎轿。就是待新娘子来到新郎家还未下轿前,出于辟邪驱邪的目的或怕在迎亲路上途径大桥、坟地时“遇见啥”,喜总就提前安排五个年龄在6岁至15岁的男孩,分别挑着点燃的鞭炮、烧热的犁铧、没有点燃蜡烛的灯笼和两小捆点燃的麻秸秆,围着花轿或轿车,正跑三圈和掉头反跑三圈。

大伯子哥开轿门。在豫东地区,弟弟的媳妇对丈夫的哥哥或平辈的哥哥的称谓是“大伯子哥”。燎轿结束后,紧接着喜总会立即大声喊叫新郎的一位同胞哥哥或近亲属、平辈的哥哥开轿门。在以前普遍使用花轿迎亲时,这位开轿门的哥哥在众人的逗笑、打闹声中,上前摸一下轿门或花轿杆后,喜总会立即帮助把轿门打开,随即而来的两位女性迎接和左右搀扶着新娘子下轿。至如今许多地方花轿变成了轿车后,则是对着轿门作一个揖,再上前摸一下轿门就行了。关于“大伯哥开轿门”这个风俗,许多人都认为是闹笑话、不文明的举动。都认为新媳妇娶来了,应该让新郎或其母亲、婶子、姨、姐妹等女性去高高兴兴地开轿门,轮一百圈子也轮不着一个大伯子哥,先前一步对着新娘子作揖或者是前去“摸”一把。还有许多人普遍认为,孩子结婚是每个家庭和亲邻都高兴的事情,让大伯子哥去开轿门,是活跃气氛,是闹笑话玩类。深有体会的人都知道,大伯子哥开轿门也并不是件啥好事,因为在开轿门时,会有许多平辈或关系好的人,早就咬着耳朵密谋一群人,会冒不妨的从四处窜出来,立即劈头盖脸地“猛打一通”。甚至被打得三天后还一直头疼的“恶作剧”,也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且事后也不能为此为报复性地“玩闹”。现在,有的“大伯子哥”怕开轿门时挨打痛苦,早就提前“脚底板子踩瓜皮--溜之大吉”了。无奈之下,喜总会随即和新郎的父母商量人选,一般是让和村里人不熟悉的新郎表哥来代替开轿门,这样就没有人前来暴打了。再者就是,在豫东地区有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定”,就是一般被称谓哥哥的,平时在说话聊天时,不能和弟弟的媳妇乱说话、出洋相、说笑话、大哩戏,如果不经分寸乱开玩笑、瞎胡扯,弟媳妇会红着脸、笑着同着众人嘲骂道:“大伯子哥,老叫驴,也能拉(指以前的拉磨),还能骑,看你出奇不出奇;还省粮食还省料,看你今后还可敢再胡闹。”

新娘子过门砧。新娘子在新郎的姑姑、姐姐(一般两个人,或大姨、妗子)的搀扶下下轿后,其婆母会在大门口提前放一个红纸包封住的门砧,并立即关上大门不让进,来个“六亲不认”的下马威。目的是杀一杀新娘子在娘家的坏脾气,让她知道今天是来到了这个新家,可不是你以前娇生惯养的娘家,今后要好好地改改脾气和性子。于是,新娘子会站在堵住大门口的门砧外说:“爸,妈,您媳妇来了,我会遵守妇道和记住一切的,请开门吧。”

道喜。在新娘下轿后换衣服的空隙时间,喜总安排进行的仪式是道喜。就是所有来参加婚礼的男性,被请到屋内对着已故亲人的“主牌”作揖磕头,一般是“一揖四叩”,即先作一个揖、然后跪下磕四个头、站起来再作一个作了事。其先后顺序是:新郎的父亲及其兄弟、平辈兄弟、亲戚,最后客拜仪式结束后的新郎和新娘。

客拜。豫东地区一般把“客”字的音,顺口说成“开”。客拜就是平常说的受头,新郎和新娘向前来祝贺的亲戚长辈们一一磕头致谢,而后索要“拜礼钱”。喜总在大声吆喝一声“能受到头的长辈们,请摸摸腰包准备好钱,往前来了昂。受了新人的头,最低能活九十九”后,就开始了。其先后顺序是父母、爷奶、大伯大娘、叔婶、邻居、干爹干娘、姑爷姑奶、外祖父外祖母、姑父姑母、姨夫姨母、表叔表婶等等。但是客拜也严肃的“规矩”:一是第一个受头者必须是“全贯头”,就是必须是夫妻俩人,如果新郎的父母中有一个去世或离婚,就得先让夫妇健在的大伯大娘或叔婶取代;二是顺序是“先姑后姨”,就是先喊叫与父亲有血缘的亲戚长辈,然后再喊叫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长辈。如果顺序乱了,碰见有脾气和小性的亲戚长辈,可能会引发当场发脾气“不愿意”、不吃饭立即走人、今后永远断绝亲戚关系等不和谐事情的发生。

作者简介:李现理,男,汉族,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鹿邑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鹿邑县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3月从事新闻报道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周口日报等媒体发表并获奖,2018年12月出版了28.2万字作品专集《二十六年新闻路》。

 李现理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拾粪”印记||李现理

人到中年恰如秋||李现理

李现理|爹娘健在最幸福

李现理|老干部王书金轶事

李现理|“忘记他,我养你!”

李现理|城里人﹒乡下人

李现理|祭语天堂于“王局”

李现理|胖 哥

李现理|小小说:离婚风波

 李现理|《三党轶事》《新闻效应》《归 来》

李现理|“大网红”老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