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法》: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在山清泉水 2023-01-04 发布于湖北
处于信息爆炸快节奏生活的当代人,每天忙着生活、工作、挣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静下来,思考活着的意义的时候,有的人会说,活着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享受人生的乐趣。有的人也会迷茫到不知所以,到底何为人生?生而为人,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
 
所幸,有这样一本书,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著的《活法》,就诠释了这个问题。他所思考并践行的“活法”,是一种提升心性、磨炼灵魂、追求做人正确的法则。遵循这些法则的人,就能取得成功。无论是企业、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都适用于这个法则,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人的集合体。
 
稻盛和夫是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立者。也曾在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会长,短短一年就将破产重组的日航公司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史上的最高利润。他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更是日本企业界的传奇人物。代表著作《活法》《思维方式》《京瓷哲学》等著作,都好评如潮。
 
现在让我们走进他的著作《活法》里,去了解他的心法和哲思,并领悟活着的意义。
 


01
你连想都不敢想,还谈什么成功?
 
在当今社会,梦想这个词不再是成功人士的标配,也不再是事业有成的人才配谈梦想。就算你只是一名普通人,也有谈梦想的资格和权利。
 
马云常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没错,当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得敢想。如果我们连想这件事的勇气都没有,还何谈能够实现它?
 
正所谓,心想才能事成。稻盛和夫在书里就提到了“心不换物,物不至”的观点。
 
他将心中的愿望比喻成一粒小种子,每天都将自己的精力倾注在这粒种子上。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吃饭也想,睡觉也想,走路也在思考。甚至心中还会出现一种强烈的声音:“要这样,必须这样”。当你一天24小时都陷入在这种对愿望实现的“痴狂”里,你就取得了人生或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稻盛和夫在初创京瓷公司时,曾设立了一个目标,要将京瓷公司打造成全球称霸的新型陶瓷企业。但在当时,他并没有详细的战略和计划。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目标听起来有些“大得过头”。但他仍在日常工作中反反复复地向员工诉说他的愿景。久而久之,员工在老板的潜移默化中,也将公司的梦想变成了自己的梦想,齐心协力地实现了这个超级大梦想。

先向愿望注入非凡的热情,解决问题方法就能自然呈现。


当然,稻盛和夫所说的“想”,不是空想,不是简单的发呆,而是要冲着目标不断的深入思考每一个细节,做好周密的计划,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他告诉我们,当我们想要做成某事的时候,首先要描绘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它的过程在头脑里不断进行模拟演练。一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而这个结果用黑白颜色呈现还不够,还要让它以接近现实结果的“彩色”出现。这与体育比赛中所说的“意象训练”一样。
 
比如,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从一开始就坚信微信在未来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将会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他心中的追求和梦想。张小龙在人们的将信将疑中,仍全神贯注地打磨产品、迭代系统,增加人性化功能。事实证明,微信现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如果要将脑海中的构想转为现实中的成果,需要做哪些计划呢?

《礼记》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90后国民学长李拓远是耶鲁和哈佛双科学霸,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就立志要考入耶鲁大学。在向目标前进的道路上,他将这个大目标分解为每天、每小时的小目标,并严格加以执行,最终被耶鲁大学录取。事实证明,国民学长的成功就在于他既有梦想,也有周密的计划。
 
那么,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点,该怎么办呢?
 
稻盛和夫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念——“物应心应”,简单来说,就是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当事人一定要到现场去找寻答案,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在现场找答案时,还要心、眼睛、耳朵并用,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三者缺一不可。这就好比中医给病人看病时,使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一样,这样才能给病人给予全面的诊断。
 
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大叔,在他的经营理念中就有一条叫“现场指导管理”。他认为更多的问题都只能到门店现场才能发现,也要虚心聆听顾客的意见,并将服务工作及时加以改进。山姆大叔的“现场指导管理”与稻盛和夫“答案在现场”的经营理念如同一辙。
 
由此可见,不论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要想实现梦想,首先得敢想,正所谓心想才能事成。其次,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也必不可少。最后还要知行合一,并到现场去攻克难题。这样,在迈向梦想的进程中,全力以赴,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成功!
  


02
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从简单的原则考虑问题,收获成功
 
梦想有了,也开始采取行动落实具体计划了,那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人会受到外围诱惑的干扰,比如人情、比如利益。当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们内心应该以哪种原则来指导行动呢?
 
稻盛和夫认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以“单纯”的心境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而单纯之心就是我们在幼儿园所学的做人原则,比如: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亲切、博爱等。在解决问题或纷争时,采用这个思维方式去判断和行动,就能快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人生才能取得成功。
 
后来他将这个思考进行了延展,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人生方程式”来阐述:
人生. 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这个公式里,稻盛和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思维方式,因为它具有好或坏的方向性。如果一个人具有好的思维方式,你的内心就有了定力,事业才不会跑偏。
 


曾经,当日本的很多企业从银行贷款,疯狂的投资房产,想挣快钱的时候,稻盛和夫却保持了冷静,并没有跟风。他认为,这种只把土地从左手转到右手的投机挣钱方式,属不义之财,房产泡沫一旦破裂,将会导致负债累累。而他当时的信念就只有简单的一条,只有靠自己努力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所以在日本房产泡沫破灭时,京瓷公司“毫发未损”。
 
而要人的一生都保持这种“单纯”的心境也非易事,需要每天修心,磨炼我们的灵魂。
 
一次,有人问了稻盛和夫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稻盛和夫回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
 
简而言之,就是精进。极度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每日三省吾身。而这种修炼,并不是指你一定要住到山里,与世隔绝,每日打坐。而是说生活和工作就是道场,在这个过程里体味酸甜苦辣,戒掉自己的贪欲,净化心灵。为此,稻盛和夫还从自身的经验里归纳出了“六项精进”法则。
 
这“六项精进”是包括了什么?第一个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然后是要谦虚戒骄,天天反省、要有感恩之心、积善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通向悟境之路。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树林里有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杆。
 
晾衣杆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此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琢。”
 
听罢,晾衣杆沉默了。
 
人生也是如此,需要经得起打磨,耐得住寂寞,在自己的领域刻苦钻研,日日精进,人生才能进阶,看见别人成功的时候,不要觉得不服气,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
 
正如《菜根谭》所言:“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那么,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又要如何挑选和提拔人才呢?是不是只启用那些精英们就够了?
 
稻盛和夫在这点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他提出了要起用德才兼备的人才,甚至是对于品德的要求还要重于才干。如果人格扭曲或者邪恶,就算能力再强、热情再高,带来的结果只会让人跌入深渊,一无所有。
 
他认为,当年正是日本的统治阶层有着军国主义的思维方式,才发动了侵略战争,最后以战败告终,且将本国人民生活带入了泥潭,这些都是因为统治者的失德而导致的后果。如果日本今后还采用这种求利无道的哲学,势必会将日本带入深渊,甚至毁灭。
 
此外,稻盛和夫还提出了,在日本的教育中也要加入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保持谦逊、利他之心,这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现在的学校都过分地强调“个性教育”,而如何做人这个基本的素质教育却无人问津。试想这些小孩长大后必将会深陷在生而为人,应该如何去生活的迷茫中。
 


回观我们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只是单一地看待成绩。分数高的学生,就能受到老师的重视或优待,而那些待人接物都很有修养的学生,却总是被老师忽视。长此以往,会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
 
社会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只要是自食其力,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就都值得被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教育的使命。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稻盛和夫“以德为先”的思想,与古代圣贤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在《论语》中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认为,对于千里马不是要称赞它的力气,而是要称赞它的品德。对于一个人也如此,德行是一个人的修为的体现,是一切行为的基础。
 
当你心中秉持“大道至简,心存善念”的法则,坚持每日精进,保持全力以赴的决心朝着目标前进时,成功已经离你不远了,而财富或名望,那些都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带品。
 
正如一位知名学者所言:“你做三四月份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03 
知足者富,做人创业都要有利他思想,回馈社会
 
当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成功了,赚了钱有了名,那是否就只将名利揣在怀中,自我膨胀,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呢?
 
在稻盛和夫看来,利他就是企业的原点。
 
企业所赚取的财富和利润,都只是企业家将社会的财富暂时存在这里,最终还是要回馈给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和其它企业更快的成长,让更多的人享受世间的美好。所以,经营企业不光是自己公司要赢利,也要考虑客户、消费者、股东、社区的利益,要创造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在京瓷创业后不久,稻盛和夫就倡导全体员工实践利他的精神,从自己工资中捐出一部分,公司再捐出同额的资金,捐赠给过年买不起年糕的穷人。这种善举得到了员工的认同和支持,该公益行为延续至今。
 
随着京瓷业务的高速发展,公司利润也越来越多,稻盛和夫心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创立了“京都奖”。用于奖励在科技和艺术领域做出优异成绩和卓越贡献的人。
 
这些善举都是稻盛和夫利他哲学在实际中的践行。随着慈善事业逐步受到好评,在2003年稻盛和夫荣获了卡耐基协会授予的“卡耐基博爱奖”。

 
在社会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生活条件已经焕然一新。我们要感恩现在的生活,更要学会知足常乐。
 
“知足这种生存模式自然界里就有。”稻盛和夫在书里告诉大家。自然界的动物不会去破坏自然环境,它们有一个可循环的食物链。
 
比如,食草动物贪得无厌把植物吃光,不仅自己会饿死,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狮子在吃饱了后,也不会再捕捉猎物,这就是动物的本能,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
 
而人类却永不知足,甚至以破坏自然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永不懂得何为“节制”,变得越来越傲慢。人类不应该再去追求超过自身需要求的东西。总是对身边之物感到不满足,不断的去追求,那么到手后就会满足吗?
 
绝非如此。
 
老子说“知足者富”。意思是说,私欲的追求要适度,当达到满足状态时,剩余的部分就与他人分享,要具备这种度量和慈爱之心,自己也会获得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
 


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足,不是指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而是随时对新生事物“保持渴望”,具有创新意识。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就是让人们避开消极的知足,竞争的年代要勇于进取。
 
玻璃大王曹德旺,正是以一种坚定的决心要创新出中国人自己国产汽车玻璃为信仰,通过18年不停地探索、科研、分析,迭代,在试验,在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终于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将福耀玻璃厂打造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商。
 
知足、进取、谦逊、利他,这些基本的修为,决定了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能够获得多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能够走多远。

 
写在最后

《活法》这本书里,稻盛和夫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讲的都是大白话。他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一场不断精进自己,磨砺自己灵魂的旅程。践行正面的思维方式,就能让个人、家庭、企业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这是一本讲解人生道理的书,也是一本指导企业如何取得成功的书,更是一本哲学书。作者将自己的为人之道和经营之道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活的方法。如果我们践行稻盛和夫的哲学,终将迎来闪闪发光的人生和事业。
 
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