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父母、原生家庭,谁不曾被这些困扰呢?又是谁操纵了你的人生?

 做快乐的小面包 2023-01-04 发布于天津

我不止一次想过脱离这个充满压抑的原生家庭,逃离讲不通道理的父母,就像有人说的那样,自由、自在、快乐,一辈子很短,我想我已经到了该为自己活的年纪。

每一次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替我做决定时;每一次父母说'看看谁谁谁多优秀’时;每一次父母催婚催生时;每一次父母表达为了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时;每一次和父母谈后无疾而终时;每一次父母忽略我的想法时;每一次看到'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以及他们说'父母总是在用自己的爱操控着孩子’时。

以至于,我无时无刻地不再思考,如果离开了他们,就没有了强迫、压抑、操控,也没有了被原生家庭迫害的下半生。

我想,那一定会非常轻松,至少能让我脱离一部分痛苦。

你是不是也曾这样想?或者正准备这样做了?

而这个问题是无法这样彻底解决的,或许我们缺少的不单单是办法。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甚至曾经夜不能寐,后来我开始寻找起始,试图解决。

于是,我总结了八个词汇:爱、父母、我、原生家庭、教育、信息茧房、极端的诱惑力、解决方法。

我想,你一定也需要真正的了解它。

1st

父母

我看过太多关于父母的文章,也听过太多关于父母的故事。只是这其中一定出现了不少信息差,比如:有人会说他们这一辈子为了子女奉献,也有人会说他们是在'滥用职权’,用自己的付出来换取对孩子的控制。

那些文章在批判父母的行为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那些故事又在说父母的爱是任何情感都无法超越的存在。

想起我的父母,的确是没有人比他们对我更好,但也没有人比他们更爱干预我的事。

就说结婚这事,想必能引出不少人的共鸣吧?尤其是父母总是摆在嘴上的那句:“不结婚等老了就你自己,谁照顾你啊?谁管你啊?到时候我们都走了。”

其实这套说辞,在催生环节里一样能听到。

我当然据理力争,回复的也无非是那些话:“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不找个合得来的怎么结婚?现在都自私又自我,我可不想一味的迁就别人,您们管好自己就行了,有我给您们养老,就别管我了,现在社会压力多大啊,哪有时间找对象。”

相似的场景太多了,父母总是想干涉我的生活,而我总是想躲开这令人窒息的'关爱’。

每一次都会从谈话变成充满了火药味的争吵现场,然后不欢而散。

就像那些文章说的,父母总是顽固不化,而我自然也不愿意妥协。

他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吧?我想是的。

我父母是在那个'老传统年代’的教育下成长至今的,他们经历了饥荒的尾巴,被'愚孝’耳濡目染,甚至在他们的眼里会将不听父母的话与不孝顺划为等号,他们只知道为了孩子能长大付出什么都是应该的。

我爸经常会说:“我是一家之主。”

因为他的父亲也是这样说的。

他们也经常会说:“为了你,我多辛苦都不觉得累。”

我知道,这是真心的,他们说出这话的时候,一定没有想着索取什么回报,也没将孩子绑在道德上去看待。只是在我出现'不听话’的时候,这份'真心地付出’变成了摆在心中的尖刺,怎么动都觉得疼,所以他们开始衡量开始思考,孩子为何不听话?孩子为何要叛逆?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我明明是为他着想的。

所以,他们不知不觉中便成了'道德的绑架人’,他们做过的事变成了'需要回报的付出’。

社会变得太快,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真理,想屏蔽过去的'糟粕’时,才发现被遗留下来的不光是'糟粕教育和思维’,还有被它们影响的'人们’。

比如:父母。

而父母根本不懂什么叫'现代化教育’,却养出了一群'现代化’的孩子。

他们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做父母,也是从小被'某些文化、环境’侵染长大的人。

2nd

我小时候还很'懂事’,父母说什么我做什么,这样就有奖励。

比如:玩具、好吃的零食、去公园玩。

慢慢的我长大了,接触了更多的人事物。

我开始学着分辨什么是我喜欢的、愿意的,什么不是我想要的。

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最不愿意的就是被人'左右’思想。

独立这个词从我的脑海里,一直叫嚣着,尤其是面对父母对我说教时尤为的明显。

明明那些道理我都懂,他们何必要一次次的当个说教者?果然爱教育人才是天性,我总是这么认为的。

我想,除了父母再也没人能打着'爱我’'管我’'关心我’的旗号,来干涉我的思想了。

我自己的喜好,还会有别人更了解吗?

年少时不懂,才会出卖我的'思想’,变成个听话的孩子,现在我懂了,被管教和操控的生活真的太压抑了。

我当然也尝试过沟通,但总是效果不显著,我的耐心越来越消减。

所以,我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

比如:拒绝、逃离、厌弃。

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要'体谅别人’,却总是'让我不用体谅他们’,长大后,父母突然却说'你为什么不体谅我们’。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3rd

原生家庭

似乎现在一说起这四个字,大部分人都会自动将它化为'不好’的那一类里。

'离开原生家庭’这样的声音总是能从众多家庭话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销的那一位。

每一个'家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变成了所谓的'原生家庭’。

我看过很多讽刺的话,也看过很多自勉的话。

比如:有这样的原生家庭,肯定好不了哪去。

再比如:我总是告诉我自己,未来不要成为我的父母这样的人,让我的孩子变成'原生家庭’中的一员。

其实,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结婚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它或许不该被赋予那么多的'形容词’。

那些呼喊着不想让自己未来的家庭成为'原生家庭’的人们。

是否真的了解什么叫'原生家庭’?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没有尝试去改变,未来是否有能力在真正意义上的脱离'原生家庭’呢?

4th

这又是一个大的话题。

我理解的爱,是无私的、热情的、奔放的、充满关怀的、可以付出自己一切的,甚至是忘我的。

相悖的是,如何将无私和忘我融洽的同时进行呢?

我将我最喜欢的割舍给了你,算不算一种无私?在私心这方面,我甚至做到了忘我。

当爱只是爱,它便可以如此。

但当爱被人当做抒发感情的最高情绪时,它又怎能不带有'人’的情感。

父母觉得好,便把'它’给了你。

你不一定觉得好,但对于父母来说,'它’是他们能给得最好的。

“不给?”那怎么体现爱呢?

对于父母:爱是要付出的。

对于孩子:爱也是沉重的。

那是因为,爱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身为人,如何做到握住这把双刃剑,而不被伤害到?

5th

信息茧房和极端的诱惑

这个先进的年代,促使我们更快速的吸取知识,得到更多的信息。

从身边看到的,以及网络上听到的眼花缭乱的事件,每一桩似乎都具有真实性。

我的好恶被拆分开来,我更愿意看到以及接受我想看到的,只要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便多去关注,并从心底认可'它’。

我开始寻找那些和我思想一致的群体,加入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愿在这信息茧房里坐稳不动,又安全又快乐。

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总是那么有趣,和他们在一起也总是如此的简单,完全不需要我在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如何'加入’,如何'说服’,如何'表达自我’。

我不愿意听不同的声音,那会使我无法思考,以至于烦躁。

当我看到了一篇批判原生家庭以及父母控制欲的文章,我便和他们说:“你们管好自己吧,人得先为自己活着。”

就像有的人,看到另外一些歌颂父母不易的文章,会赶紧检讨自我的问题,回家和父母道歉'尽孝’,或者自我怀疑自我压抑。

人总是容易被'信息茧房’困住。

被困住后,便会有极端的产生。

正如刘瑜所说:“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辨识度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真的太有诱惑力了。”

6th

教育

人这一生总是离不开'教育’。

来自父母、老师、社会、校园、周边环境等。

教育者负责的是如何教授,而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和知识是自己的本事。

'教育’这两个字本就不该被赋予情绪。

只是后来,我们都忽略了,它的真正意义

教育不该用千篇一律的方式。

尊重受教育的差异性,才是真正的教育。

可惜,那个时候的父母不懂,我们也不懂。

而我们会说,未来一定不和父母一样,不注重教育的意义。

这对自己的孩子可以,反之对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去尝试。

7th

解决方法

“我小时候特别希望你姥姥姥爷可以多关注关注我,那时候孩子多。”我妈和我说的时候,我很不以为然。

“那你就把自己想要的强加在我身上了。”于是我这么回复她。

现在,我想起的是她当时无措的脸和那句'我对你好还错了吗?’

谁不曾被家庭的问题困扰过呢?

但当你把父母和自己的生长环境放在一起,便会清楚,这是新旧时代的碰撞,我们不该用对错来评价一个时代和时代的思想,但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总结方式,改正问题。

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他们的理念,是因为我们的生长环境是现代。

而他们无法适应现在的很多理念,同样是因为他们在过去成长。

年代的不同,便会产生差异的教育问题。

了解问题的原因不是为了去避责,而是为了找到解决方式。

这个世界最困难的便是感同身受,感受自己是本能,而感受他人本就是一项特异功能般的存在。

现代的素质教育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没有接受过这样教育的父母和我们自己,已经缺乏同理能力的前期教育,看到这里,是不是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相同点?

对,缺乏'同理心’。

同样没有'感同身受’的我们,又怎能不通过了解便能彼此和解呢?

那么。

我们是否了解过父母的思想,以及他们所成长过的年代?他们又为何有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呢?

有没有和父母坐下来谈过?不是争吵,不是输出观点,而是倾听。

有没有不耐其烦的去和父母聊过自己的想法,一遍一遍的,就像是小时候他们对我们做的那样?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出生,但却可以选择和父母切割,可是他们,已经把自己长死在了我们的身上,想分都要连着筋骨挂着肉。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谁就要被'道德绑架’,比如如何。

只是,除了切割和逃避,是否还尝试过其它的办法呢?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随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一定要做好随时解决问题的准备。

解决问题的态度、尊重、沟通、耐心,一定是缺一不可的。

先和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新旧思想的环境、教育、思维的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明确的表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也要倾听父母的想法和目的。

解决方式一定是在彼此不断探讨、不断沟通、不断尝试之下总结出来的。

耐心、耐心、耐心。这直接决定了每一次的探讨是有效还是无效。

就像当初,他们带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用笨拙而专制的方式来教育我们。

他们无从选择,我们也一样。

而今,我们也拿出笨拙而专制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我们无从选择,他们也一样。

只有做过了,你才能去说,我曾努力,只是无法做到。

'原生家庭’是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家庭,而不单单是父母控制下的'产物’。

不是脱离原生家庭,而是纠正原生家庭。

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