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样地域 | 若开邦,阿拉干,妙乌古城兼缅甸佛造像历史简述

 遇事明言 2023-01-04 发布于甘肃

        若开邦、阿拉干王朝、妙乌古城、皎漂港 、佛教集结会、罗兴亚人,很多经常听到的词汇汇聚于这个谜样的海滨城邦。

除了“万塔之城”蒲甘,缅甸还有一个更原始的佛塔古城………

若开邦~~阿拉干王朝的神秘面纱

阿拉干这个地方,有阿拉干山脉和茂密的丛林与缅甸的其他部分阻挡,而且与印度-孟加拉接壤,长期处于和印度、波斯、突厥等文化接壤、交流的地区,但是仍然是东南亚文化圈。

显著特征:

长年被阿拉干山脉阻隔形成的狭长海岸线地形恰恰使若开人培养出了足够优秀的海洋文化使之在与孟加拉的海上竞争占据上风。这个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生产大米。

佛教有利于其与一洋之隔的上座部佛教中心的锡兰保持紧密的交流,佛教文化十分兴盛,保证了国王在以相对开放的姿态面对基督徒和穆斯林时,依然能够保护好本国的传统。

若开妙乌古城
若开妙乌古城

阿拉干王朝(Arakan Dynasty 1433~1824),阿拉干人(又称若开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缅甸西南沿海一带。阿拉干建国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

公元11世纪初,阿拉干北部曾一度臣服蒲甘王朝,一直至1287年蒲甘王朝灭亡后才独立。1404年,国王那罗弥迦罗被缅甸人所逐,后借助孟加拉军队,1433年在谬汉(又译末罗汉)建阿拉干王朝。

阿拉干在16世纪,也是东南亚-南亚格局的重要参与者,与缅甸东吁王朝长期对抗,甚至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结盟。此时也是新航路开辟,欧洲人纷纷在东南亚贸易的时期,葡萄牙人在阿拉干建立贸易站和堡垒,阿拉干苏丹国还雇佣葡萄牙雇佣兵,使用火器。就这样,阿拉干的实力大增,不仅可以有效对抗东吁王朝,还与葡萄牙人一起在孟加拉进行海盗活动,劫掠孟加拉奴隶进行贩卖。

阿拉干长期保持独立,使得其传统文化得到保存。直到18世纪后期,缅甸贡榜王朝再次强大起来,征服了阿拉干等地。这一次,缅甸贡榜王朝不满足于之前东吁王朝对于藩属较为松散的控制,决定加强中央集权,向阿拉干大举迁移缅甸人,建立许多村镇,把阿赫木旦这样的兵农合一制度移植到阿拉干,还建立寺庙,从缅甸派遣僧侣,以加强官方意识形态的控制,在阿拉干实行文化同化政策,可以说是要把阿拉干在行政体系和文化上彻底融入缅甸。

贡榜王朝对阿拉干等地的征服,体现了不满于东吁王朝时期的松散朝贡体系,要加强中央集权和文化同化,无论是大局移民缅人,建立村镇,移植阿赫木旦制度,还是建造佛寺传播缅甸官方意识形态,都是这样的表现


这当然使得阿拉干这个长期独立的地区,人们奋起反抗缅甸贡榜王朝。但是1824-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打断了缅甸的同化进程,因为1826年缅甸战败后被迫割让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给英国。由于阿拉干在长期战争中人口锐减,许多土地缺乏劳动力开发,英国决定从印度引进大量移民,作为廉价劳动力。后来阿拉干乃至整个英属缅甸(大部分时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擅长工商业印度移民很快控制了经济,在英国引入土地私有制下,印度商人、高利贷者还夺去了许多缅甸农民的村社土地,这导致长期缅甸人对印度人的不满。

如果说英国的殖民统治,对于哪些国家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最大,我感觉就是缅甸。英国的殖民统治打断了贡榜王朝中央集权化,进行政治、文化上整合的进程,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扶持少数民族,如印度人、克伦人、克钦人、掸人对抗缅人,训练克伦人等民族的军队,彻底摧毁缅人的军事力量,经济上摧毁缅甸民族工业,使其沦为稻米等初级产品产地。)

现在缅甸阿拉干的罗兴亚问题,可以说追根溯源是英国殖民时期大量印度-孟加拉移民的引进。总之现在阿拉干的佛教徒,还是和缅甸政府联系较为紧密,而不像贡榜王朝时期那样反抗中央。缅甸独立后的政府,尤其是在吴奈温时期奉行“佛教社会主义”,对分离主义进行严格的压制政策,并且试图摆脱殖民时期的问题,尊崇佛教的官方意识形态,这强化了小乘佛教在阿拉干的地位。

首先身份有所冲突,早在公元8世纪左右,由于孟加拉湾繁荣,少量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若开地区,罗兴亚人主张他们是这批阿拉伯商人的后裔,但是这种说法现在依据不足,而缅甸政府认为罗兴亚人是“吉大港人”,如果被认定成阿拉伯商人后裔,则罗兴亚人就是缅甸的原住民,如果被认定为吉大港人,那么就是英国殖民者的帮凶,这点在政治含义上区别比较大。

很多人把罗兴亚人和若开穆斯林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若干的穆斯林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了,穆斯林分为几波进入若开地区,早在1430年,孟加拉国国王就占领过若开地区,这只穆斯林军队驱逐了当地缅甸人,建立了穆斯林政权,1669年,印度莫卧儿王子带了一大批穆斯林来到了若开地区,后来在英国人入侵缅甸后,又在孟加拉吉大港地区征召了一批穆斯林。这几波穆斯林,是若开地区穆斯林的主要来源。

妙乌古城与妙乌王朝

在15世纪中叶到16 世纪中叶,妙乌王朝取代四城王朝,在地形较为复杂的丘陵地带修建了妙乌城,同时修建了便利的水运系统和大量的佛教建筑,这里也成了若开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趣的是,妙乌古城在周围的山头上不建碉堡,而是建起佛寺,代替瞭望与烽火台传递信息的功能。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山和山之间的低矮丘陵地带修建有城墙,这些城墙既是军事防御设施也是防洪设施和农业灌溉设施。由此不难看出,妙乌古城的规划将宗教、王权、居住、军事空间完全融为一体,在东南亚城市格局中非常特殊。

缅甸佛造像系统

缅甸属于大面积知识盲区,包括佛造像也未见有特别详细的研究资料。各大博物馆也未见有很多收藏。下图部分来自博物馆,如缅甸国家博物馆,部分来自拍卖行如佳士德,部分是私人收藏,作与同好资料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