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寒读书活动”每日伴读第14天:我做您们的后盾

 宝妞 2023-01-04 发布于河南

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01

涂色

图片

消寒图

连冬起九 欢奕&洁涂色
02

读书
图片

读书内容:周朝篇 第五集 我们做您的后盾——《诗经·郑风·缁衣》

03

吟诵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吟诵:久而吟诵团 天青
04

伴读



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周朝篇的第五篇,《我们做您的后盾〈诗经·郑风·缁衣〉》。

这个书如果卖得好的话,我很有可能会在再版的时候改改这一集的名字,改成“我做你们的后盾”可能会更好一些。改名的原因是什么,我最后再说。

我们先来说说这一章我要给大家讲的历史,那就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丢掉了首都的故事。

很多人都写,周幽王之所以会让犬戎杀进都城,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一章最早的一版的稿子里,我特意说到了“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假故事,只有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讲了,这是个孤证,别的书籍里都没有。我们很多讲给儿童的历史,就这么公然地把“烽火戏诸侯”写上去了——原来周幽王被犬戎侵扰,原因就是“狼来了”。

“烽火戏诸侯”有几个非常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诸侯的作用就是“候”。这一点我在前几章里已经说清楚了,他们叫“侯”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等候”,他们要“时刻准备着”。周王就算没事,叫你来你就得来,怎么能说点了几次烽火你就不来了?第二个问题在于,“烽火”这个东西是秦汉以后才有的,周朝初年没有点烽火这个习惯。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犬戎会打周幽王?周幽王戏他自己的诸侯,为什么犬戎要打他?只要一深究,就会发现这故事漏洞百出。

司马迁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司马迁的《史记》可以当文学作品来看,也就是说可以当小说来看。他要强调的是历代帝王兴衰的原因,而并非历史的真实。我前两讲跟大家说过了,纣王在历史上已经承担了一个反面帝王的角色,周幽王也是如此。后代大臣只要劝谏帝王,就说“你可别当纣王,别当幽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跟自己的学生说过,千万不要“居下流”,就是你不要站到被人家给否定的那个位置上,否则“万恶归焉”,什么错都是你的。

“烽火戏诸侯”这事根本就不存在。犬戎为什么打周幽王?这一集当中说得非常清楚,这里面有一个西申国。

那到底有没有诸侯来救?有,至少有四大诸侯来救,这四大诸侯就是秦、晋、郑、魏。这里边最为突出的就是郑。郑的国君陪着周幽王死在了骊山脚下,所以郑国是报仇军队。郑国最早是在西边的。这个国家为什么成了东边的大国?我也说得非常清楚了,这是郑桓公的远见。郑国是东边的新兴大国,是最晚被封的一个国家,但是它却是东周初期非常大的一个国家,他的实力很强劲。这又是为什么?这里面我也说的非常清楚了。

这一篇,我们要讲一讲西周、东周的历史,以及为什么东周就会产生春秋战国诸侯国做大的情况。诸侯做大,与西周末年犬戎攻进首都,杀死周幽王这件事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讲诸侯做大,我们就要找一个郑国来做代表,而讲郑国的故事,就从《诗经》里找一首《郑风》的诗歌。诸侯做大,一方面有历史的偶然原因,一方面也有一个国君努力做好自己的必然原因。这些重要原因,通过郑风的第一首《缁衣》能看得很清楚。“缁衣”是黑色的衣服。鲁迅后来还在作诗,说“月光如水照缁衣”,语文老师讲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说“月光如水,照着鲁迅黑色的衣服。”

鲁迅的这个“月光如水照缁衣”,来自《为了忘却的纪念》,上过高中的人都读过这篇文章。鲁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缁衣,是周朝的官服。他在文章里面要纪念的和要反对的,都是国民党干的事,可是那时候他自己却是一个国民党的官员,所以有羞愧之感。这才是“缁衣”二字的典故放到鲁迅那个时代的诗歌里的意义。

大家一定要看看《缁衣》这首诗歌背后到底谁是那个做衣服的人,谁是那个穿衣服的人。我以前也讲过很多遍《缁衣》,这次我又找到了非常多的资料和很多人的研究结果,把它统一了起来。

“缁衣”的制作者是郑武公——当然这都是象征意,作诗的人把郑武公象征成了一个缁衣的制作者,而把那些贤臣们比喻为了诗歌里的丈夫。所以这首诗歌是在表明郑武公这个国君的优秀,他愿意给贤臣们做好辅助工作,他很明白领导是干什么的,他知道怎样才可以维护好一个国家。所以,题目如果改成“我做你们的后盾”就更合适了一些。

希望大家能够如此来关注这一章,让我们的时代进入春秋时期。

(文字整理:孙玉婷)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