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松刺配两千里孟州,卢俊义却刺配三千里沙门岛,距离远近有猫腻

 思明居士 2023-01-04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水浒传》中,有一种刑罚经常出现,就是“刺配”。比如青面兽杨志刺配大名府,行者武松刺配孟州,宋江刺配江州,美髯公朱仝刺配沧州,玉麒麟卢俊义刺配沙门岛,等等。

“刺配”之刑,实际是两种刑罚的合称,“刺”就是刺字,属于黥刑,也称墨刑 ,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刻痕涂墨,在皮肤上留下伤痕,最初用凿来施刑,后来才改用针刺。虽然黥刑属于小刑,但脸上的印记却是一生的耻辱,因为它始终是不能抹去的。

“配”是流刑,就是发配,将犯人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这种刑罚早在秦汉就开始使用了。

“刺”和“配”这两种刑罚原本是分开的,而且在使用这两种刑罚时,通常还要再附加一种刑罚,所以后来成了三刑合一。

文章图片2

比如在南北朝时代的南朝宋,在施刺配时要再加上一种刖(yuè)刑,就是挑断犯人脚筋,由于这种刑罚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后来就废除了。

到了隋唐采用新五刑制度,即笞、杖、徒、流、死,与奴隶制下的墨、劓、剕、宫、大辟相比,不再纠结于肉体,所以墨刑也就此消沉了一段时间。

但是隋唐将流配、服役结合了起来,但凡处流刑的,至五代后唐时,都要附加杖刑。也就是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黥刑又被搬了出来,并将刺面与流配结合了起来,从此合称“刺配”。

古代刺配之刑实际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与死刑相区别的一条就是,在犯罪情节上有可以被原谅的成分。比如武松杀嫂是有缘由的,在法律程序走不通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私自报仇,所以武松才被判了刺配。

文章图片3

其实北宋主要实行的是杖刑,起初有关刺配的刑罚也很少。直到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要求对岭南盗窃犯实行决杖、黥面、配役,此后刺配成了宋代的定制之法,杖其背,配其人,刺其面,一人受三刑成了标配。

比如,在小说中,武松杀嫂案被判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宋江杀阎婆惜判的是脊杖二十,刺配千里之外的江州牢城;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判脊杖二十,刺配沧州;卢俊义遭陷害被判脊杖四十,刺配三千里外的沙门岛,等等。

从上述的刺配之刑看,都是三刑合一,而且我们还发现,流配的距离也不一样。武松流配两千里外,宋江流配千里之外的江州,而卢俊义最惨流配的是三千里外的沙门岛。那么流配的距离远近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流配的距离远近与罪犯的罪行轻重挂钩,那为什么武松和宋江同样都是杀人,流配距离差别那么大呢?实际这个差别也很好解释,其中存在一个人情厚重的问题。

文章图片4

先看武松,他虽是打虎英雄,但实际在阳谷县并没什么背景,要不然也不会武大被残害后,他想走正常的法律程序都寸步难行。

在官道走不通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行天道了,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所以武松虽然杀了人,但也是被逼的,有情可原。

不过武松虽然没有背景,但人人都认他是个义士,所以不论县官还是东平府府尹都有意包庇他。县令帮他重新修改了招状,改作潘金莲不让他祭祀兄长,两人相争,武松失手杀了潘金莲。而对于西门庆则改为因与潘金莲通奸,潘死后上来寻仇,与武松斗殴,进而斗杀身死。

这么一改,武松就占了很大便宜,就是过失杀人。但到了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处,他又再次出手做了修改,并且还找人帮他疏通罪行。

陈府尹把这招稿卷宗都改得轻了,申去省院详审议罪;却使个心腹人,赍了一封紧要密书,星夜投京师来替他干办。那刑部官多有和陈文昭好的,把这件事直禀过了省院官,议下罪犯

这样一来,武松这起故意杀人案经过两改,越改越轻,虽存在自首情节,但毕竟有两条人命,所以最终被判了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

所以从武松的判罚过程来看,他也是受了人情的,只不过人情再大,也抵不过事实,所以脊杖四十,刺配两千里,已算是对重刑犯最好的结局。

文章图片5

宋江就不一样了,他的江湖人气本身就很高,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他的身份也不一般,起码也是官府小吏。

满县人见说拿得宋江,谁不爱惜他,都替他去知县处告说讨饶,备说宋江平日的好处。“亦且阎婆惜家又没了苦主,只是相公方便他则个。”

知县和他要好,有心为他开脱;雷横和朱仝去抓捕他时,明明见着人也故意说没看见;县里但凡与宋江交好的人,都替宋江去说情,最后这个案子阎婆拿了钱,也就没了下文。

直到宋江被骗回去奔丧,才被抓获。话说宋江被捕后,几乎满县人都替他去说情,说他平日如何的好。再加上知县也有八分要开脱他,所以,宋江最后只判了个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从山东济宁市到江西九江市,大约距离在千里左右。

从宋江的刺配过程来看,其实还是挺曲折的,但结果却是很轻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愿意包庇宋江的人太多了,他的人气太厉害了。

文章图片6

那么卢俊义为什么那么惨呢?还被流配到了沙门岛,这可是很重的判罚了。说起卢俊义这个人,虽然名号大,又有钱,但说实话,这个人的人脉关系差劲很多,远不能与仗义疏财的宋江、柴进等人相比。

一个小小的李固就将他拿下了,而且能为他奔走的人只有燕青,这更能说明卢俊义平时为人真的一般。

话说刺配沙门岛远比死刑还惨,在北宋时被称为人间地狱,进去者基本都出不来。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沙门岛在山东蓬莱县西北六十里。从五代到元代,这个岛一直被当作监狱使用,是重犯的流放地。

据《宋史·刑法志》记载:“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可见,刺配沙门岛是最差的去处。

那么沙门岛到底有多差呢?据《宋史·刑法志》记载,当时的监管人员存在虐囚现象。

文章图片7

沙门岛的牢城营叫“沙门寨”,寨主就是监狱长,是沙门岛的总负责人。由于岛屿与大陆阻隔,岛上的一把手就像一个土皇帝。

据《宋史·马默传》载,宋神宗熙宁年间,沙门寨寨主李庆平时的乐趣就是虐杀犯人,有时为了节省粮食,在他担任负责人期间,两年就杀了七百多犯人。

此人不仅杀人成性,而且还制定了种种残忍的刑罚,从节级到小牢子,监管人员每日都用各种残酷手段来折磨犯人。

此外,沙门岛的监押条件也很差,大量囚犯挤在狭小局促的监房里,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迅速蔓延,就会有大量的囚犯死亡,有时在病囚还没咽气的情况下,就被扔进了大海里。

由于沙门岛粮食缺乏,又不具备医疗条件,因此岛上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岛上的犯人始终保持在两百人以下。

文章图片8

据《宋会要辑稿》载,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有报告显示,发配到沙门岛的犯人,如以每年三百人计算,十年应有三千人,除去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也应剩余两千人,但官方发现岛上仅有一百八十人,也就是说沙门岛的死亡率高达94%。

由此可见,“刺配沙门岛”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在《水浒传》第十七回,当济州府尹听到梁中书派来的人说,“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这句话时,吓得魂不附体,以至于在民间流传一句口头禅--投沙门岛走一遭。

卢俊义之所以那么惨,主要在于官府给他的罪名要远比杀人罪还要重,私通梁山贼寇,说白了就是造反。再加上李固给官府使了钱,一心要置他于死地,而卢俊义根本没人为他走门道,最后只能吃了哑巴亏。

从上述武松、宋江和卢俊义的案例,也可看出,刺配的距离与所犯罪行的轻重有关系,按宋代刑律,一般分为刺配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及沙门岛等不同级别。

文章图片9

犯人到了所配之地后,一般也没有具体要服役的年限,只能等大赦,宋代大赦比较频繁,几乎每两三年就能有一次。如遇大赦,一般由主管刺配犯人的官吏根据配役者的情况上报,犯罪情节较轻的,或者服役期间表现好的,就可以释放回家了。而那些罪行严重的,极有可能要终身服役。

至明清时,刺面之刑基本不用,但流配之刑却是一直延用,比如在清朝一提起流放宁古塔,也是谈之色变。

综上所述,北宋的刺配之刑,一般是三合一刑,即决杖、黥面、配役,而流配的距离远近影响因素就多了,其中自然少不了人情因素,相比之下,那些无门道的人,就惨一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