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下)

 小飞学长 2023-01-04 发布于河南

上一篇: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

上一篇和大家探讨了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很多所谓的成功方法犯了“简单归因”谬误,但依旧追随者众多的原因是:这些所谓从成功人士中提炼出来方法适合大家普遍的胃口,简单易懂,且人为可控,可学。

然而,稍加思考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大多数因素是不可控,不可学的。本篇文章将和大家探讨另一部分。那就是,如何增加接近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统计学中的数学期望。

先从大学支教开始说起吧。

近年来,大学生到一些贫困地区的现象越加常见,而且很多支教团队在招聘队员时要求还很高。等暑假开始,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去了。

当然,每个人的目的不同。有人只是想去体验农村,有人想带去大学的见解,有人想要和这些孩子接触,也有人满腔热血想把它当成未来的一份事业,还有人想要“实践证书”,获得某种资格......

在此,笔者不作任何评论。所有的行为,最后都会结出相应的果实。

三年前,一位朋友曾同笔者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当我不能确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时候,我尽量不去打扰。”

1)我因为什么想去支教呢?

2)我能为他们争取到什么资源吗?

3)我的出现能让他们获得什么改变呢?

留着这三个问题。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答案。

下面笔者想与你分享一些如何找到适用于自己条件的路径,需要提前说明的是,仅代表笔者不成熟的言论。

先看一段话吧,来自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先生的《谋生》。书中写道:

生涯规划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只有干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掘出来,发挥到最大,才能够充分燃烧自己。即便中途遇到挫折痛苦,做自己喜欢的事总是苦中有乐。

第二,要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先有一专再求多能。没有一专,在市场分工里就没有你的地位,但是光有一专,你只能是一个技术人员。有了这个专,你再去发挥你的多能,去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就是我讲过的在跟社会上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主观和客观的磨合。当你人微言轻时你得适应规则,而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话语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天地越来越广阔,你越来越自如,这时候你不想成功都难。除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还加了一项:“历万端事”。阅历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把这些东西理清楚以后,知行合一,最后你就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你当初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到六十岁回头来看,才不至于有太多的遗憾。

笔者拆解阐释一下,有离题太远的地方,还请指出。

1,找到“我的兴趣”

兴趣这个词被人用得广泛以致让人产生误解。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兴趣?

兴趣就是即使没有人看得起,没有人关注,即使遭遇挫折,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并不断为之付出,却仍能从中获得幸福的事。

即使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正反馈,你依然热爱,能做到吗?

不要简单说我的兴趣是玩。玩什么?怎么玩?玩过哪些?有何不同?

2,按照“一专多能”发展

职场上,领导首先看重的是你的专业技能。比如,你的专长是视频剪辑,那就要精通它,不仅快,还要满足要求,而不是知道个大概。

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你这个“专”,就要深深嵌入部门里面,确保不松动、不脱链条。专才之外,你还要去发展其他的,比如领导团队,比如优化组织效率等。

如今,朝着“专精特新”发展,应该会有不错的机会。

3,做事、做事,还是做事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要到鱼多的地方去钓鱼。做事才能获得反馈,才能获得能力,才能修正认知。

翻开历史,你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关键。

世界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动荡起伏的经济发展史。国家、族群部落、家庭,皆是如此。

同样的,实践是学习一切事情的基石。成长是超越一切问题的根本。

唯有“会当凌绝顶”,方才“一览众山小”。

以上是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对原文的解读。同时也是当下笔者所正在探求的。希望你也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启迪。

哲学家、思想家家以及文学家胡适曾给年轻人开过三点药方,意思大致相同,放在现在也很贴切,他说:

1)心中要常带问号,问号是知识的祖宗

2)要培养一个业余爱好,业余爱好决定了你的人生

3)要总有一点信心,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都是

不像古代,要么努力考试做官,要么下田耕地种田的有限选择,在这个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环境中,不要局限自己。

对了,说到这里,推荐一本小册子书吧,仅一百多页,詹姆斯·卡斯写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美团创始人王兴都极力推荐的。

当然了,就如阳明先生所言,“人言不如自悔之真”。一个人只有碰到南墙了,感受到疼痛了,才知道一些道理。

所以啊,带着目标,就去阅读、去学习、去查阅资料。毕竟,信息能够为你带来掌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