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质酸碱性的影响 SN1反应的中间体正碳离子是强酸,碱性条件下不可能产生,因此碱性条件下难以发生SN1反应 除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外,酸性条件下亲核取代反应通常按SN1机理进行。 (1)底物的亲电中心为伯碳原子,CH3-X。 (2)亲核试剂亲核性强。 (3)反应在强酸介质中进行。 2 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影响 SN1反应不存在这个问题,因而亲核试剂对其影响较小。 3 底物结构的影响 SN1反应存在碳正离子中间体的过程,因而形成的碳正离子越稳定(具体见: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有机反应机理系列36),越利于SN1反应。 4 溶剂效应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有利于SN1,因为SN1反应物的极性小于过渡态,在极性溶剂中能垒更低,更利于反应;非极性溶剂有利于SN2,因为SN2反应物的极性大于过渡态,在非极性溶剂中能垒更低,更利于反应(具体见:介质效应—有机反应机理系列5)。 5 离去基团的影响 但是因为SN1反应中离去基团时主动离去的,且离去的这一步是决速步骤,故离去能力对SN1影响较大,也就是说离去能力越强,越接近SN1。 6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当亲核反应按SN1机理进行时,其产物的立体构型会被外消旋化,因为亲核试剂可以从正反面进攻碳正离子。 例题1 分析以下反应的机理,SN1 或者SN2? SN2机理1: 不合理之处:酸性条件下的SN2反应需要强亲核试剂,未脱质子的醇不是强亲核试剂。 SN2机理2:该机理同样不能解释位置选择性。(SN2机理中亲核试剂是从背面进攻,因此甲氧基应该在平伏位,而不是直立位)。 SN1机理: SN1机理的合理之处: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可以解释反应的位置选择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