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杂志《武强年画》一文在介绍年画的题材时说:“还有对应各个节日的年画题材,如立春的《打春牛》、芒种的《春牛芒神图》、二月二的《龙抬头》、三月三的《兰亭图》……”“芒种”与“《春牛芒神图》”,虽然都有一个“芒”字,但不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与《春牛芒神图》对应的应是立春。 春牛本是象征农事的土牛,用藤、竹、苇之类的材料扎制,外面抹上土。古时风俗,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仪式,由地方官行香,有人扮芒神鞭打土牛。称立春为“打春”“鞭春”就是这么来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书就有相关记载。先是百姓买小春牛,后来就成了买《春牛图》了。 “芒神”又称句芒,传为司春、司耕牧之神。木盛在春,故又称木神为句芒。根据清制,每年六月,顺天府都要移文钦天监,预定下年的春牛,于冬至后辰日取水土塑造。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立春日……顺天府进呈春牛图。”人们所看到的《春牛芒神图》每年的画面都不太一样,因为那芒神的貌相、服色、装束等要按那一年的干支来定。芒神的位置也有讲究,一般是立春日在春节之前的,芒神站在春牛前。立春日在春节之后的,芒神则站在春牛之后。农家根据芒神的位置来决定农事的早晚。 《春牛芒神图》(春牛图)既有单张印制的,也有印在时宪书即皇历里的,所以有人说春牛图是旧时的一种日历。马烽小说《三年早知道》:“'三年早知道’是早年间腊月里卖的一种木版印的春牛图,因为上面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单张的《春牛芒神图》上都附印有二十四节气的交节日期、正月初一那天的诸神方位等信息。有了春牛图,农人们就不用再去买历书了。 “芒种”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这时农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名“芒种”。“芒种”和《春牛芒神图》是不搭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