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下西社区上海经济社:小经济社也能盘活“产乡人文”大资源 | 善治乡村 活力南海

 朱觉超 2023-01-04 发布于广东

1月4日,南海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在大沥镇召开。在经验交流环节,九江镇下西社区上海经济社围绕经济社如何整合盘活“产乡人文”资源作经验交流。

undefined

九江镇下西社区作经验交流。

提升经济社“造血能力”

让年轻人成为生力军

下西社区位于九江镇中南部, 上海经济社隶属于下西社区经济社第一党支部,户籍人口493人,其中党员14人,占支部党员数31%,是下西社区面积最大、鱼塘最多的经济社,集体收入以鱼塘出租为主。

如何振兴养殖产业,提升经济社“造血能力”?九江镇下西社区经济社第一党支部书记、上海经济社社长关东权介绍,上海经济社积极推广社内资深养殖户的经验做法,通过技术、资源集约,推动全社鱼塘大棚式改造,既提升了鱼塘塘租,又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经济社集体收入大幅提高,由原来的60多万元增至110多万元。

同时,经济社提出一体化经营思路,由经济社社长牵头,组织社内年轻养殖户共同创办“大尚海渔业有限公司”,团队包含 5名党员、3名大学生和几名资深养殖户,“通过组团式发展,既做强了传统的水产养殖产业,也让集体收入实现了良性循环。”关东权说。

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为了吸引人才回流,培育经济社“新生力量”,上海经济社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经济社社长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鼓励带动社内父辈有鱼塘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由党支部书记手把手传授多年累积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并搭建技术交流教学平台,由养殖户互相探讨市场需求、水质特性、鱼病防治等经验,实现一塘鱼的利润净增收10%。

关东权表示,目前,全社的鱼塘基本上已由年轻人接手养殖耕作。同时,组织返乡创业的年轻党员、大学生加入党群志愿服务队,带动村民共同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年轻人成为建设经济社的生力军。

盘活老旧物业

唤醒经济社“精神内核”

此外,上海经济社还积极盘活老旧物业,通过发动社内乡贤带头募捐,将社内三座废弃蚕房改造为多功能文化楼、桑蚕文化体验馆和鱼苗孵化室,传承上海“桑蚕渔耕”的传统文化,并把上海公所旧址建设为经济社党群服务站,安排党员、群众骨干轮班值岗,倾听群众声音、办好为民事实。通过将闲置老旧物业打造为服务群众的暖心阵地,既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经济社的凝聚力,唤醒了经济社的“精神内核”。

小小经济社也能盘活“产乡人文”大资源。在关东权看来,在基层工作中,只有办好实事才能获取群众的信任,“经济社的产业强了、人气旺了、环境美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自然也就会更加拥护支持经济社和党组织的工作。”

如今,在党员的带领下,全村共同参与棚屋拆除、河涌整治等工作,高标准通过干净整洁村验收,村民们完成了从“不愿做”到“主动要求做”的思想转变,经济社在开展工作时也更加有底气和信心。传统养殖业在年轻人的技术和资深养殖户丰富经验加持下,焕发新的生机,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渔二代”回流,让经济社实现了良性发展。

“经济社虽然是最小一级的单位,但只要科学整合'产乡人文’等各项资源,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解决难题、办好实事,也能迸发出强大的党群合力。”关东权说。

文/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柯凌娜

图/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永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