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锡瑾 | 大先生

 丁中广祥 2023-01-05 发布于江苏

大先生

江都  陈锡瑾

作者陈锡瑾先生:1937年生,丁中1955届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有六百余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看图说话》《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著有《一串红灯笼》等。

过去,我们村里有一位老者,姓乔,五十开外年纪,留着花白胡须,是位私塾教师,他为人忠厚,态度和善,知识渊博,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有方,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同时,他还写了一手极其漂亮的毛笔字,享誉四里八乡,蛮有名气的,人们都尊称他为“大先生”。

每逢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腊月二十刚过,附近的农民都纷纷请他写春联,大先生就起早带晚忙个不停。曾记得,他写的最多的大门联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春耕夏种,秋吉冬祥”。横批多为“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厨房门联则是“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岂是等闲来”、“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等等。除夕那天下午,各家将春联一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吉利、平和,年味十足,一下子充满了温馨的欢乐气氛。

大先生,除了毛笔字写得好,还会画画儿。他年轻时,聪明好学,无师自通,刻苦练习,自学成才。平时,他借助于一些图画资料,进行模仿、创作,画什么,像什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大伙儿见了,无不拍手叫好。

那时候,农村里割麦、收稻,没有机械,全部靠人工操作,因而每家大门外都有一块很大的打谷场,村里有七八户人家,谷场连着谷场,从东到西,一字儿排开,有一百多米长,四五十米宽,平平坦坦,四四方方,就像一张偌大的图画纸。

大先生画年画的方式很特殊,他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不是画在纸上,也不是画在墙上,而是画在这打谷场上,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快过年了,大先生就从街上买回一袋石灰粉,泡着;还买了两把长柄的洗锅帚儿,一大,一小,备用。除夕当天上午,各家各户就把门前的打谷场扫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为作画做好了准备工作。当天,大先生吃中饭时,为了长劲,特地多喝了两杯酒。饭碗一丢,就乘着酒兴,长袍儿一脱,就拎着竹筒儿,提着锅帚儿来到了场头,手一挥,就大刀阔斧地画了起来。场头,不同于案头,在地上作画,细描慢绘可不行。于是,大先生就学习丰子恺,运用漫画的形式来画。瞧,只见他用帚儿蘸满了石灰水,长一笔,短一笔,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只几笔头,就把物体的轮廓画了出来,快得很呢。画幅,以场头为单位,一户一幅,连贯起来,就像连环画儿似的,真神。

一、春耕图:两头水牛,一个耕田,一个耙地,农民鞭儿一甩,犍牛四蹄腾飞,泥浪翻滚,沃土流油,耕平耙细,准备培育秧苗。抬头看,蓝天白云,燕子展翅,云雀鸣叫,一派喜人的景象。

二、丰收景:瓜地里,一个个西瓜,又大又圆蜜蜜甜;棚架上,一条条丝瓜,长长短短嫰又鲜;山药蛋呢,东一堆,西一堆,乐得人们合不拢嘴;那玉米棒儿,金灿灿,亮闪闪,让人喜上眉梢。

三、鹅鸭戏水:池塘圆,溪水弯。一群群鸭,一队队鹅,悠悠荡荡似小船。鸭儿呀,吞鱼虾,嘬螺蛳,呷呷呷,翅膀一掀撒了欢;大白鹅,曲颈高歌,嘎嘎嘎,映得彩霞满天飞。

四、金鸡报晓:旭日东升,光芒万丈。那一只只大公鸡,有的站墙头,有的站草垛,还有的呢,就站在树梢上。它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引吭高歌,一声比一声响,一阵比一阵高,喔喔喔 ,唱得牛羊出了栏,喔喔喔,唱得农民呀,一个个荷锄肩担满脸笑。

哟,画了两头画中间,当中的那一户场头最大,那就画个“金谷满仓乐陶陶”。

你看,这个谷场中间矗着好几个粮囤儿,有的大,有的小,最大的一个有七八尺高,里面分别装着稻子、麦子、玉米、大豆,尖尖的,满满的,差点儿就淌了出来。周围呢,还有许多缸儿、坛儿、罐儿,里面也装满了细糠瘪谷,还有山芋、萝卜什么的,再有呢,就是狗儿,猫儿,还有一大群猪猡,它们绕着粮囤儿,欢快地跑着,叫着,可不是吗,粮食丰收了,它们能不高兴吗?再有趣的是,这些粮囤上,还画着几十只大大小小的老鼠,手舞足蹈的,一副淘气的样儿,挺逗!人们见了,忙问:“哎,怎么画这些败兴的玩意儿?”大先生听了,“扑哧”一声笑道:“明年是鼠年,这叫啥?这叫'百鼠闹新春’,图个喜庆嘛!”

年画年年画,岁岁不相同,一直待续了好多年,这种独特的年俗,成了我们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来,因为大先生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不再坚持,从此也就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