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1.3 内外兼修谈沟通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3-01-05 发表于辽宁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说话美妙动作,表情讨好热络,这种人是很少有真诚心意的。”

「德鲁克」

“我们还可以确认的是,倾听是不够的。上行沟通必须首先聚焦于发布者和接收者都能够感知到的事物。其次,上行沟通必须着眼于预期接收者的动机,必须从一开始就关注接收者秉持的价值、信念和愿望”(彼得.德鲁克《认识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4,第421页)

时下,很多与沟通有关的技术都强调沟通者的倾听技术,比如不要打断发言者的发言,适当的肢体语言和回放关键词,要让发言者感受到我们正在认真听对方讲话,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是否可以做到同理心,真正换位思考,听懂对方。
真正的沟通需要内外兼修,孔子用的是“鲜”,代表这样的人做很少可以做到有真诚的心意,但“鲜”不是“绝”,代表的是沟通的技巧要与真诚的内心相配合,这样的沟通才会有效。
倾听的技术,不去打断对方说话,适当的回放,肢体的同步,这些是沟通技术的部分,是外在的擮,掌握住了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的沟通技术,但还不够,很多人只学会了外在的技巧之后和员工进行沟通反而更加让人反感,因为过多的套路让整个谈话陷入到形式大于内容的尬聊中。
除非你真的进行了换位思考,除非你真的可以将心比心,听到了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否则,就算是再怎样的回放和肢体同步,对方也只是感觉到你是在行礼如仪,在套路自己。
除了外在,孔子提醒我们的是要注意内心的真诚,如果你是真心想去听对方讲话,对方是可以感觉到的,这时候再加上外在技巧的配合,才是内外兼修,产生事半而功备的效果。
我于是想到的是卢森博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最核心的是讲到了“确认”在沟通中的作用,确认对方的情绪,确认对方的需求,因为有真诚作为原则,所以可以快速打破不轻大脑的条件反射型沟通,从而让沟通可以顺利的进行。
你可以把“确认”当作一种沟通的技巧,但是如果有了真诚的心意来加持,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比如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讲述了一个震撼的案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作为一个美国人,去伯利恒德黑萨难民营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当时,巴勒斯坦人对美国人并不友好。

演说的时候,他注意到从听众中传来低沉的声音,翻译提醒他:“他们正低声议论你是美国人!”

此时,一个男子喊了起来:“谋杀犯!”

许多人立即随声附和,大喊:“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

卢森堡博士没有离开,而是全神贯注地体会那个男人当时的感受和需要。他展开了非暴力沟通。一小时后,那个称卢森堡博士为谋杀犯的男子邀请博士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

卢森堡博士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内外兼修的沟通能力,我们看一下下面这段对话就会明白。

卢森堡博士:“你生气是因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变它使用资源的方式吗?”

他:“天杀的,我当然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管,不是你们的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房子!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国家!”

卢森堡博士:“所以,你很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来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政治上独立?”

他:“你知道我们带着小孩在这里住27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对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状况有一点点认识吗?”

卢森堡博士:“听起来,你感到绝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生活的滋味?”

……

我们可以据此做出总结,在沟通中,重要的不仅是你的说话多么美妙,多么动作,遣词造句多么优雅,表情怎样的丰富,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的在听对方说话。

希望你可以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沟通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