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纸雪意满纸香 作者:胡建君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01-05 发布于陕西

.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建君 日期:2023-01-05

胡建君

      雪似梅花

      玻璃艺术家王沁跟我有个约定,每年大雪天,在嘉定古猗园见面。他将古猗园落雪的湖水山石做成了凝霜澄水的玻璃器物,空疏的雪景与通透的园林最是搭调。如加上梅花,那更是妙。苏州拙政园有座雪香云蔚亭,“雪香”即是亭旁的白梅。随园的小香雪海,指的便是山下五百株如烟波万顷的梅花。

      张岱在《夜航船》中写到孟浩然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雪天确实让人神思飞扬。姜夔曾冒着风雪坐船至吴中石湖访范成大。范成大留他小住月余,二人饮酒赋诗,赏梅酬唱。《暗香》《疏影》两首词便是姜夔在酒席间所作,乃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读来满纸雪意。范成大在《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中称誉姜夔“新诗如美人,蓬荜愧三粲”。姜夔辞行回湖州之时,还携一位美人过松江垂虹桥,春风得意的他不禁吟诗一首:“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清冷的雪季,回望一起走过的桥,想着桥上美人“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也有似水如烟的醉意。

      我也曾在雪天乘兴游览松江的云间第一桥,写下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有兔爰爰,跨塘乘月,月生沧浪痕微。看万籁踪迹,风起云堆。浩荡浮生怎许,浑漫与、笔底芳菲。无人会,一声鹤唳,天地清辉。峰回。看潮走马,千万遍阳关,谁与同杯。问平生幽恨,有雪无梅。流尽江湖秋水,秋水外、莺燕双飞。因何去,云间一樽,更向何归?”雪与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一直是文人喜爱的赏景组合:“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又如“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读来便声情并茂、天地俱澄的。

      清人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不由忆起《红楼梦》中宝琴踏雪寻梅那一节,宛如神人之境:“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就像孟昶见到披鹤裘涉雪而行的王恭,不免会感叹一句:“此真神仙中人也。”

      雪景山水

       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自是一种不俗的气质。黄庭坚曾形容欧阳元老的深静香(古代一种香方)恬澹寂寞,非世所尚。这是一种远离浮世人群的格调,自带画意,也正是恽南田在《雪图》题画诗中所说的:“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落坚洁耳。”

      在中国传世山水画中有大量雪景题材的绘画。大致分为两种画法:借纸为雪或敷粉代雪。据张彦远记载,雪景绘画始于东晋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而真迹无存。目前存世最早的雪景画作品当属南朝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用白粉渲染的方法描绘雪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自然倾心于雪景,据《宣和画谱》记述,在他创作的126件山水画目中,有20余件与雪景题材有关。其《山水论》为最早涉及雪景山水画的理论文献之一,其中有“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可知“借地为雪”或者“借纸为雪”早已成为表现雪景山水的创作手法。后人评论王维的《江干雪霁图卷》,有“皎然高映”之趣,更有“人在冰壶玉鉴中”之感。传王维作品《雪溪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宋徽宗题签,大概是最接近史料记载的王维绘画风格的作品,冰天雪地、江村寒树、野水孤舟,画面亦留白当雪,一派“天浑地莽,玄冥充塞”之气象,直让人想到他那句“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有时空与往事扑面而来。

      “敷粉代雪”的表现方法在后世亦颇为常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藏在暗处的屏风乃唐代画家杨升的《蓬莱飞雪图页》,这幅雪景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作表现大片白雪堆积,用的是贝类磨成的蛤粉,千年不会变色。因其沾水后透明,且不易涂抹均匀,回笔后就会花杂不匀,所以用蛤粉切忌反复涂抹,还要做到每笔所含颜色一致。宋画的折枝花鸟、人物、山水中的白色能历经千载而光亮依旧,就有蛤粉“不变色兼有光彩”之功。一段时间热议的歌舞诗剧《只此青绿》描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中特别显厚的重彩石色必须先施以背托蛤粉底色,由此,色彩的宝光由淳而厚放出玉质般的沉蕴光芒,气质俱盛而品自高华。

      促成《千里江山图》的宋徽宗赵佶,亦画过不少诗意的雪景。他的《雪江归棹图》,画中群山雪意以青墨烘晕山色映衬而成,又间以轻粉点缀白雪。这亡国之君真是大浪漫之人,他流亡之时,有人告发他写词怀念故国。因为担心被金人审查,只能把自己的诗词与书画付之一炬。漫天雪地里,他边烧边想象,这冉冉升腾的灰烬与香烟乃是蓬莱仙境的云雾。

      石涛题画跋云:“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这漫天雪景,也是心血铺就。

      雪天神器

      古人在雪天有各种取暖神器。比如春秋时期的燎炉粗笨简陋,主要是通过木炭御寒。汉代的熏炉形如海上仙山,主要用来熏香和取暖,又作求长生之想。唐代的香炉精巧别致,甚至有“卧褥香炉”,暗含陀螺仪的高科技,香炉随意滚动而不会侧翻,既可熏香又可取暖,且平添生趣。黄庭坚在雪天喜欢用汤婆子暖脚。《山谷集》里有《戏咏暖足瓶》:“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到明。”到了清代,各种精美绝伦的手炉应运而生。《红楼梦》中宝玉去上学,不忘带一手炉。黛玉去串门,雪雁便跑去送上手炉。宽袍大袖的古人,将手炉藏在袖底,真是“阳春腕底已生姿”。

      唐宋时期,雪天盖“纸被”盛行,苏轼、陆游等都心心念念地记述过纸被,说明当时纸的工艺和质量已相当过关。可以用来制作被子的剡藤纸在当时备受追捧,“似雪肤,似珊瑚,光于月”。朱熹来剡地赈灾访友时,曾将剡藤被作为礼物赠给家在越州的陆游,诗人感慨记之:“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称雪天的纸被胜过丝绵,也是感念主人的珍重情意。宋人刘子翚曾在《吕居仁惠建昌纸被》里记载纸被制作的过程和工艺。托名苏轼的《物类相感志》中,还记述了如何修补破损的被子。诗人徐夤描绘“一床明月盖归梦,数尺白云笼冷眠。披对劲风温胜酒,拥听寒雨暖于绵。”将纸被描述出了旧时明月般的诗情画意。当时还有人穿着楮皮纸缝制而成的纸衣,御寒效果甚佳,就是不太透气。

       雪天极寒,浪漫的古人却自有巧思与热肠。越人王冕见当天大雪,便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可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相与映照。极寒萧瑟之时,内心竟如此欢喜充盈,正所谓“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亟宜着笔”。

      雪水烹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天的热酒自然是极好的,或者伴随一炉暖香,可作天际真人想。相传苏东坡曾在大雪与小雪之间调制出“雪中春信”的香品,寒冬阴极之日的这一炉暖香,在无限清冷之中暗藏着一丝生机。

      《红楼梦》中妙玉雪水烹茶,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体己茶”,黛玉问所用是否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收的是梅花瓣上的雪,在地下足足埋藏五年,待夏天取出,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宝玉喝了茶之后,赏赞不绝。

      雨水与雪水取之于天,古人誉为“天泉”。雪水泡茶也常见于古人的记录。如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让后人读来齿颊生香、心驰神往。雪水烹茶的爱好者不在少数。某个雪天,梁实秋想及古人烹雪论茗的做法,心中动念,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一层,放在甑中融水煮沸,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又举起喝干了的杯子猛嗅三两下,却“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或许,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白色对于我们的心理作用就像是一片毫无声息的静谧。古人在乎的,更是那种宁寂的心境和生活的仪式感吧?

      隔着距离和文字,更能生出无限美意。宋人野史记载,欧阳修在钱惟演幕下时,有一次与友人携游嵩山,回程时又去龙门香山赏雪。登高远眺之时,突然看到远处不少人策马渡伊水而来,竟是钱惟演派人送来美酒、美食和歌妓,并让小吏带话说,山行劳苦,二位只管在龙门山赏雪,府中事少,不必着急回来。

       此番叮咛,其心可鉴,其情可明,都赶得上钱镠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和深情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