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州酒器4】荆博镇馆之宝——三鸟三牲首大口尊

 郢都故事 2023-01-05 发布于北京

【荆州酒器4】荆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三鸟三牲首大口尊

文/张卫平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从唐代诗人李白《送袁明府任长沙》的诗中可见,樽是古时候的酒器。

       资料显示, “樽”是由“尊”字演变而来,“尊”是“樽”的本字,后来假借为尊卑之尊,便加木旁作“樽”,表示酒器。尊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三鸟三牲首大口尊

商代酒器

高67.2厘米,口径58厘米

荆州市沙市岑河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大口,口沿上折,尖唇,束颈,呈喇叭状,广折肩,斜直腹,下壁微内收,微圜底,高圜足。颈部饰三周凸弦纹,肩、腹、圈足等部位以云雷纹衬底。肩部饰三鸟三牺首。铜尊上的夔龙纹、饕餮纹风格粗犷。

      有学者认为,夔龙,是传说中近似龙的动物。铜尊上饰夔龙,并以云雷纹衬底,正是上古神话中夔腾云驾雾的情景,也是统治阶级企图御飞龙、乘云气,越海升天的心理写照。

       这种大口尊,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考古专家认为,荆州市沙市岑河出土的三鸟三牲首大口尊,造型精致,与中原地带所出毫无逊色,是研究商文化南传的重要实物资料。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卷十四酋部:“尊,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尊或从寸”,说的就是尊是为祭祀时接待款待宾客所用的盛酒器,并有六种不同的尊,分别接待身份不同的宾客,以表达主人的敬意,所以尊有敬重、高贵之意。有专家认为,尊重一词由“铜尊”引伸而成。

       尊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酒樽,表示进献,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此义后来用“樽”表示。而陶制的尊,则可写作为“罇”字。

       文献资料显示,上尊是商周时所有礼器的代称或共名。宋代时,才把一种最为庄重的盛酒器专称为尊。          

        “只今满坐且樽酒,後夜此堂还月明。”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

       从古人的诗句中我们看到,尊(樽)这种酒器,在历史的蜿蜒中已经从专供祭祀的盛酒礼器,逐渐演变成为专门款待宾客所用的盛酒器了。

       这件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三鸟三牲首大口尊,是比较传统的式样。后来,充满创新精神的楚人在制作酒器时,脑洞大开,发挥了无限的创造力。

战国酒器——蟠蛇漆卮

       比如,从荆州市雨台山471号慕出土的战国蟠蛇漆卮,乍一看,就是一个蛇窝。一件圆筒形的盛酒器,被工匠雕成了12条纠缠成一团的蟠蛇。特别有趣的是四蛇对称,两黄两红。另外8条精短的黄蛇,相蟠其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蛇共舞的画面。

参考资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小组,《湖北文物奇观》,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文物图源:荆州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