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史上最大的金融骗局:1948年金圆券币制改革,出自这个人之手

 公元2012 2023-01-05 发布于新疆

王云五是今天绝大多数人都感觉陌生的名字,但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华民国,他却是一个大名人,同时也是他一手策划和实施了备受诟病的金圆券币制改革

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北平无战事》,是刘烨、陈宝国、倪大红演的,里面就讲了金圆券币制改革的真实故事。
金圆券是目前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货币,从1948年8月19日发行,到1949年7月停止流通,统共10个月时间,却让当时国民经济秩序乱到无以复加。
图片王云五
在金圆券币制改革之前,市场上流通的叫法币。法币是从1935年开始发行的,存在了12年左右,1948年随着金圆券上市,法币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要说国民党为什么要发行金圆券,迫不及待取代法币?
一切都是因为1948年初的时候,法币已经称不上是钱了,很多时候连废纸都不如。
从1935年到1948年,法币的发行量增加了30多万倍,特别是在1937年抗战之后,因为打仗需要大量的钱,因此国民党就大量的印钞票。
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市场上钱多了就导致东西价格上涨,然后东西贵了又导致需要更多的钱,就这样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到了1948年中旬的时候,一张法币的印刷成本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面额价值。
比如广东有一家造纸厂,一次性买了800箱钞票,但是面额800-2000元左右的,然后把这些钱来用作造纸的原料
如此荒唐的事情,就是发生了1948年的中国。
图片兑换金圆券
于是,为了掩盖通货膨胀的事实,蒋介石于1948年8月9日颁发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开始执行币制改革,用金圆券取代法币。
而这个币制改革方案就是出自于王云五之手。
王云五1888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小时候没读过几年书,很早出来做工,后来是机缘巧合之下自学成才。
他早年当过英语老师,据说胡适都曾是他的学生。1921年的时候,就是在胡适的推荐下,王云五入职了商务印书馆,先后担任了所长、总经理。
1938年抗战爆发后,王云五弃商从政,先后担任了国民政府参政员、经济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务。1948年5月,蒋介石任命翁文灏当行政院长,然后翁文灏又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
而王云五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金圆券币制改革。蒋介石对此十分欣赏,把它当作挽救国民经济的最后一线希望。
图片兑换金圆券
然而,就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言,国民党政权已经危在旦夕,所谓的币制改革无非就是捞钱,就是用金圆券来换老百姓手中的黄金、银元、美元、港币、英镑等。
金圆券的发行,完全就是用武力强制推行的,国民党动用了警察、宪兵和特务,所有老百姓必须把手里的黄金兑换出去,否则就是犯罪。
在这期间,国民政府大量印制金圆券,一开始是面值10万、50万、100万,最后甚至1亿、5亿的超大额钞票都陆续面世。
金圆券发行之初, 50 万元算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能兑换 2500 两黄金,但是到了后期,50万金圆券只能买一盒火柴
再比如,上海的白粳米,1937年的时候,每石白粳米价格是法币11.05元,然而到1949年5月的时候,每石白粳米价格上涨到了金圆券44000万元,相当于1937年1320万亿法币。
图片
由于金圆券贬值速度太快,普通百姓拿到金圆券,就立马换成物资,抢购米、面、粮油副食等风潮一浪高过一浪。
许多商店的店主、店员,甚至故意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人们别买,但是人们根本不管,见到什么买什么。
“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个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比钞票值钱’。”
上海小花园一带的女鞋店,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绣花鞋,不论大小都被抢购一空。除此外就连棺材都被抢购一空。
图片
到1949年5月的时候,金圆券已经买不到什么东西了,500万元只能和1948年9月的1元买等价值的商品。甚至有许多人干脆弃用金圆券了,改用银元、铜元和铜钱,甚至于很多人自愿回到远古时代,选择以物易物
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荼毒百姓,丧尽民心,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促使它更快走向了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