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力确认的实施

 昵称18013950 2023-01-05 发布于辽宁
原创 戚健民 高黎红 计量资讯速递 2023-01-03 15:38 发表于北京

根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的规定,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力确认除了某些特定的技术领域需要从外部取得资格外,实验室可以自行进行能力确认。当实验室实施检测人员能力确认时,应避免流于形式,实验室应明确能力确认的前置条件、考核内容、方法和要求,并形成作业文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验室每个检测岗位的上岗标准一致,从而确保检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准。

一、前置条件

通常检测人员在能力确认前需接受培训,跟随已获授权人员学习,在监督人员监督下检测,取得一定的检测工作经验。当监督人员认为其基本具备独立工作能力时,再提出能力确认的申请。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由检测人员岗位任职条件决定,内容涵盖检测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

1.基本条件

包括教育(学历、专业)、培训和检测经历等。

2.通用知识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通用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以及实验室相关体系文件等。

3.专业理论

包括产品标准、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检测器具、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等。

4.实际操作技能

按照相应的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开展检验检测的过程和结果报告。

三、考核方法

1.审核

对于检测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可以直接对照学历学位证明、培训和检测经历进行审核确认。此审核可在整体确认时一并进行。

2.考试

考试分别按通用知识、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分设3个科目:

科目1:通用知识。

重点考核检测人员对通用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试题重点关注通用基础知识,突出试题的基础性和通用性。

科目2:专业理论。

专业理论考试根据实验室承检能力,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分类,并按不同专业类别分别设置试题,以提高专业理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科目3:实际操作技能。

对于具体的项目或参数检测技能应考核:操作程序的正确性、操作过程的熟练性、原始记录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等。以考查检测人员是否能正确和准确地执行某个检测方法;是否能对实验每一步骤进行完整记录,正确处理数据;检测样品的结果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果取决于样品。对于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主考人应加以重点关注,可以在考核过程中进行提问。对于检测对象,主考人可选择所检产品中操作难度大、功能全面、数据处理复杂的作为检测对象。每项操作技能考核应有考核记录。

四、考核要求

1.新入职检测人员,应参加通用知识、相应专业类别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3个科目的考试。

2.已取得检测人员资格授权,需要在同一专业类别中增加专业项目或参数的人员考核,应当参加相应专业项目实际操作技能1个科目的考试。

有时可设置所增项目的理论考核,是否进行理论考试,应取决于新增项目与已授权项目的差异,如果执行的标准有较大差异、标准中对不同被检产品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标准方法描述还不够具体,可通过理论考试考核检测人员的理解。

3.已经取得检测人员资格授权,需要增加不同专业类别的项目或参数的人员考核,应当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理论和项目检验操作技能2个科目的考试。

4.已确认能力,离开检测岗位达到一定期限返岗的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相应的科目进行考试。

五、整体确认

考试结束后,由相应领域的监督员根据受考核人员各科成绩,按实验室有关体系文件规定进行整体确认,并形成能力确认和授权记录,由技术负责人签署授权意见,经批准同意后上岗。

六、其他事项

1.通用知识和专业理论试题是动态的,当相关命题的依据发生变化时,应适时对相关试题进行修订。

2.操作技能主考人一般由实验室已取得该专业领域的监督员担任,当开展全新项目时,可委托已取得检测资格的同类实验室考核,或直接以外部评审项目通过情况予以认定。

3.检测人员能力持续保持情况,实验室可以通过人员能力监控这一规定动作予以保障。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