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育帆老师改了三次的方案什么样…|青海原子城纪念园

 XIN的景观图志 2023-01-05 发布于四川

‍‍

结尾附送方案论文

前面我们已经分享了几个纪念景观案例

SWA、WHY、岱禾、彼得沃克团队

都是行业内知名的设计团队

本篇则介绍朱育帆老师团队的设计方案

一起来看看~

如何因地制宜的设计纪念空间

 01 

案例详解

 基 本 概 况 

项目名称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

项目地址青海省海北自治州首府西海镇

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

项目面积:12hm²

 项 目 背 景 

20世纪60年代风云突变,新中国面临着核威胁的巨大压力,为此决定自助研制原子弹。两弹的核心技术都是在青海湖东金银滩草原221厂研制完成的。

1987年221厂完成其历史使命正式退役,2006年申请转型为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遗址保护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场 地 分 析 

1 区位分析 

位于西海镇镇中心东南,园三面紧邻城市道路。从305国道(西宁到青海湖的必经之路)一进入西海镇就能看到原子城纪念馆。作为青海省最具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文化项目,纪念园无论从内容还是选址上讲都是地标性的。

2 自然条件 

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四周高山围绕,中间为开阔的河谷地貌。所处中纬度地带是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长,风大且多,自然灾害频发。3100m的高原气候使得植物生长尤其困难。


3 场地气质 

景观材料毛石墙锈蚀钢板是该纪念园设计的基调,两者都拥有着对信仰的暗喻整体呈现为简单、粗犷、淳朴、坚毅

高原景观中的韧性有着坚毅的力量;1m多高的嘛呢堆是藏民的精神寄托;221厂中656号试验厂保存最为完整,是原子城纪念馆建筑方案的原型,它的钢板试验墙给予观者震撼。


4 场地现状

纪念馆建筑位于场地的偏南部,将纪念园空间划分为纪念馆南广场、纪念馆和馆北纪念园3个区域。园子北端伫立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纪念碑,纪念碑南北轴沿线于纪念馆主轴线之间相差70m。

纪念馆与纪念广场空间关系

2002年10月4日场地航空影像图(左)设计前场地内部关系(中) 现状青杨林,巨型青杨与纪念馆建筑和纪念碑的轴线关系(右)

场地内分布150m南北青杨林荫走廊、百米青杨林带走廊、纪念林以及一些散点分布的青杨。其在恶劣环境中坚强不屈生长象征科研人员在高度紧张的国际形式中艰苦奋斗。

 设 计 理 念 
“为了那片青杨”是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环境设计中一切创作行为的基点。为此,设计一条路径把青杨林与讲述中国独立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叙事史诗线性表达相结合并实现理想的无缝对接

 设 计 策 略

1 隐形的中轴

方案最初采用最经典的纪念性景观的空间模式—强中轴模式,但青杨与规划中轴方案叠加在一起,二者很难有机结合在一起。

A原规划方案2006年4月版;B. 2006年9月版方案一;C. 2006年9月版方案二。

为解决中轴模式与现存的青杨格局的冲突,借鉴了颐和园佛香阁轴线对万寿山昆明湖区的“虚轴”控制,同时也参考了意大利朱利亚庄园游线组织与中轴空间戏剧性剥离的手法

图左颐和园图右意大利朱利亚庄园

2 情景化的叙事表达方法

借鉴罗斯福纪念园中情景化的叙事表达手法,将罗斯福的一生中4个阶段以非中轴式的布局方式沿线性展开。

华盛顿罗斯福纪念园平面图

一种新的设计模式使得本方案集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隐形的中轴与自由叙事游线叠加生成新纪念性空间的复合模式

 空  间  序  列 

1 视线控制 

钟摆式模式-根据需要经营任意一点与高潮点之间的视线关系,路径独立而唯一,目标若隐若现,提醒游者它的存在,却无法径直前往,需要走完路径全程才能到达目的地。

2 隐喻象征

“zizag(之字形)”图式针对原子城的重要暗喻:中国自主研制原子弹氢弹之路是及其曲折艰辛的,但同时又始终充满希望,这种希望源自万众一心式的对信念的坚守。

纪念园zigzag路径与钟摆式隐性中轴控制模式图、视线图和离心力示意图 

3 节奏控制

空间序列经过小心地经营和控制,使游者的体验环环紧扣而又张弛有度

序曲596纪念园南入口与高潮点”和平之丘“遥相呼应

空间转换器通过百米青杨视廊转换视线和空间,其中篮球场青杨林空间则是典型的转折型空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变奏离开下沉广场和巨型青杨林密集分布的区域,在开敞空间中行进的“和平之丘"愈发清晰

下沉广场地形与墙体处理

高潮点—”和平之丘“纪念园的重心

在土丘北坡和纪念碑之间设置了”人名墙“,完成了纪念园空间序列节奏点的布控



 主 要 节 点 

1.高瞻(平台)+1号门+”596“地标:空间序列的序曲表达”高瞻远瞩的概念。

2.远瞩(钢构)+“众志成城”(雕塑):强化游者对目标存在的认知。

3.百米青杨林走廊:青杨林行进视廊有框景的作用。

4.夫妻林(下沉广场)+“信箱”(情景雕塑)+“群策群力”(群雕);2号门:下沉广场的坡道、墙体强化了空间的戏剧性,并与地面形成了有趣的空间联动关系。

5.”和平之丘”=“中国宣言”(磴道铭文)+5号门(鸽门)+“在那遥远的地方”(石凳铭文)+鉴池(溢流池):形式简洁,自身就有着明显的空间转换

6.原子城铸就者纪念墙(人名墙)+献花台:整个空间序列的尾声。

1. 596纪念园入口区 2. 高瞻台 3. 高瞻台伟人像 4. 1号门与596地标 5.“远瞩”与“众志成城” 6.“远瞩”“众志成城”与“和平之丘” 7.“众志成城”与青杨视廊 8. 青杨视廊 9.“众志成城”与“远瞩” 10.“夫妻林”下沉坡道 11.“夫妻林”西入口下沉坡道 12.“夫妻林” 13. 倚墙读信的男主人公 14.“夫妻林”下沉空间  28. 4号门 29. 如绘场景下的“和平之丘” 30.“和平之丘” 31. 鸽门 32. 蹬道与中国核宣言 33. 鸽门 34. 鸽门(5号门) 35. 鉴池与“在那遥远的地方”36~37. 人名墙


 细 节 设 计 

1 钢板门编号

596之路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起步、原子弹爆炸和氢弹爆炸,对应的设计的5个象征其意义的门,每个门的写法和摆位根据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为了增加戏剧性和错位感,所有编号和数字都作了镜像反转,隐喻游者体验时光倒逝


2 地标

1956年6月苏联撕毁援中协议,中国开始走向自主研制原子弹的道路,计划代号“596”,纪念园入口1号门前的地标标注了这一历史信息。在2号门和4号门走出的区域增置了两处地标“19641016”和“19670617”,提示游人这两个重要历史时刻的发生。

 总 结 与 思 考 

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用隐形的中轴和自由叙事游线创造新纪念性空间的复合模式。通过高潮点视线控制以及丰富紧凑的节点设计来控制空间序列。同时因地制宜的保留青杨又在细节丰富处处暗示。

复习一下~

还记得我们给大家分享过什么纪念景观案例吗?

你对它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在留言处分享你的答案吧~

 02 

课程分享(部分)

 课 程 PPT 

 优 秀 学 员 抄 绘 

 社 群 氛 围 

本文参考文章 

【1】为了那片青杨(上)——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景观设计解读

【2】为了那片青杨(中)——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景观设计解读

【3】为了那片青杨(下)——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景观设计解读

文稿 | 小汐

编辑 | 小汐

审核 |  XIN学姐 时雨

 彩蛋 

结尾附送设计方案论文

(点击图片查看部分)


-获取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