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克农与国军上校打了个招呼,遭周总理怒批:他若暴露,你负全责

 君临天下100 2023-01-05 发布于湖北

和熟悉的朋友相遇后,打一个招呼,这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就这个简单的小动作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在1939年的一个剧场外,红色特工王李克农遇到了一个熟人,很开心上去打招呼。当周总理知道这件事之后,十分罕见地对李克农发了火,表示如果那个人出了事,李克农得负全责。

那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一个小小招呼就险些带来杀身之祸?这个招呼后来有没有被人泄露出去呢?

能让李克农如此热心打招呼的人,想必也不简单。那个人名叫谢和赓,是当时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实权人物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

在当时的桂系,谢和赓算是备受白崇禧等人信任。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备受器重的国民党军官,怎么就成为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呢?

谢和赓出生在1904年,是广西桂林人。他的父亲名叫谢顺慈,在当时算是一个文化人了,不仅靠科举中了秀才,还在广西大学堂接受过新式教育。

所以在父亲的影响下,谢和赓不仅从小就接受了文化教育,还受到了近代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培养起了民主进步的意识。

谢和赓自开始记事起,我国就处于一个民不聊生,正在找寻民族出路的阶段。

谢和赓对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并不孤单,因为他有一个叫谢铁民的二哥。谢铁民是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经常给弟弟谢和赓传授一些马列学说。

在哥哥的影响下,谢和赓逐渐接受了马列主义,并在二哥的帮助下,开始参加一些党组织的活动,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可以说,并非是谢和赓在为国民党工作时,被共产党所策动,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共产党这边的战士。

甚至,谢和赓与国民党还有深刻仇恨。因为哥哥投身革命较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血腥屠杀,谢铁民也在这个过程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哥哥遇害并没有吓倒年轻的谢和赓,举国的白色恐怖也没有吓倒他。相反,在革命运动处于最低谷的时候,谢和赓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在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最初入党的时候,谢和赓主要在北方进行活动。随着察哈尔抗战失败,党组织让谢和赓回到了故乡。

因为谢家在广西有一定社会地位,所以组织希望他利用社会关系从事桂系上层的地下统战工作。

也就是从回到广西开始,谢和赓开始了自己地下工作者的日子,受周恩来与李克农的直接领导。而真正开始刀尖上舞蹈的时光,还得从1934年秋天的一封亲笔信说起。

为了更好在桂系内部进行统战工作,谢和赓搞到了一封冯玉祥的亲笔信,并带着这封推荐信来到了南宁的桂系司令部。

白崇禧见到这个年轻人,觉得还不错,不仅看起来风度翩翩,而且有学历有文化,还跟着冯玉祥将军后面有过不少经历,于是在简单交谈后将他留在身边。

谢和赓在大学里主修的是经济学,所以很快就送了两篇关于广西的经济的论文到李宗仁、白崇禧的手上。

这两篇论文深得桂系高层的赏识,于是白崇禧便将其任命为广西工商局研究员,算是打进了敌人内部。

然而这个研究员的职位并不高,而且接触到的事情基本就是经济方面,搞不到党所需要的政治、军事情报,也很难开展统战工作。

随着日寇疯狂侵略,桂系与蒋介石的关系开始微妙,为了促进桂系抗日,谢和赓开始利用自己政治处主任的职务,在学生军中宣扬抗日思想。

谁知,桂系中有一些人看不惯谢和赓受白崇禧信任,开始挑拨离间。这让本就对白崇禧有些不满的李宗仁,开始对谢和赓产生怀疑,认为其想拥立白崇禧而排挤掉自己。

这次信任危机来势汹汹,可是谢和赓却居然将其变成了一次绝佳的机遇。

他本是地下党的红色特工,却迎娶了桂系高层的亲属。在他的经营下,就连白崇禧的发言稿,都是经过周总理修改过的。

谢和赓究竟是如何在桂系里步步为营,逐渐变成了白崇禧的机要秘书?

在李宗仁开始怀疑谢和赓,并且开始公开斥责谢和赓是共产党的时候。谢和赓没有先自己慌乱了阵脚,而是认真审视了当时桂系的政治局势,并且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他看来,这次挑拨离间并不是直接针对他的,而是要分化桂系高层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人的关系,以此分化桂系的势力。

在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后,谢和赓找到了白崇禧,直接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他们三人,比喻成三国时期刘关张的关系。

经过谢和赓的解释,白崇禧接受了这是外界对于桂系的攻击的说法,并将谢和赓的原意传达给了李宗仁。

反应过来的李宗仁也因此对谢和赓心生信任,于是再也就不提谢和赓是“土共”一事了。

可以说,谢和赓在这次危机中找到了机遇,真正开始在桂系站稳脚跟。很快,另外一件让谢和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白崇禧见谢和赓一直没有婚配,于是便要给他说一门婚事。当时谢和赓是有一个地下恋人的,这人同样也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所以在白崇禧要把妻子的表妹许配给自己的时候,谢和赓无论是于情于理都是不愿意的。然而为了工作开展的需要,谢和赓只好答应下了这门婚事。

在此之后,白崇禧也就更加把谢和赓当作自家人来看待,很多自己难以抉择的军国大事,都是谢和赓帮助他来解决的。

当时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去南京,共同商论抗日一事。当时桂系内部很多人都有顾虑,认为不应该去。

然而为了统战需要,谢和赓务必要促成这次进京。于是便以桂系乘机走出广西,介入蒋介石地盘为理由,说服了白崇禧进京。

白崇禧被说服后,也就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副总参谋长,即将去南京赴任。

在临行前,白崇禧挑选了一些亲信随从,其中写那封说服信的谢和赓便在其中,谢和赓也就成为了白崇禧的机要秘书与国民政府秘书。

刚到南京没多久,谢和赓就送上了一份大礼,他根据我党的游击思想,写了一篇关于全国抗战与游击战争的文件给白崇禧,并且呈交何应钦、蒋介石等人。

白崇禧仔细读了之后,发现这个搞经济的高材生,在军事上见解也还真不错。

虽然当时有不少人对谢和赓的专业性有所怀疑,但是在白崇禧的力挺下,这个方案在修改一番后,送到了蒋介石手上。

最终蒋介石还真采纳了谢和赓提出的游击方案,谢和赓也升任了上校,可以获得更多高层机密情报。

当时的白崇禧对其有多器重呢?在1938年3月初,白崇禧作为军训部部长,要在师以上军官集训团会议上讲话。

白崇禧得到这个讲话的任务后,想都没想,就要把撰写讲话稿的责任给谢和赓。

不过,为了考察一下自己手下人的本事,白崇禧还找来了另外两个秘书,让他们一起写,最后选一篇来讲。

谢和赓苦战几个日夜后,写了一万多字的初稿,但总觉得不太好,想要删减却无从下手。此时他急中生智,直接找到了周恩来。

周总理可是长期以来就是搞政治工作的,让他来帮忙润色,肯定效果不错。

当时周总理手头工作很多,但是得知这是给白崇禧的讲话稿后,也深知其中重要性,亲自抽空连夜进行修改删减。

最后,经由周总理亲自修改过后的讲话稿,也被白崇禧所看中,最终选定为讲话稿。恐怕白崇禧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手中的讲话稿,居然是共产党的高层帮自己写的。

在这个讲话稿事件后,白崇禧更加器重谢和赓了。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南京、武汉等地先后失守,西南地区成了抗日的大本营。

而白崇禧也就成为了坐镇桂林进行指挥的指挥官,谢和赓也就跟在白崇禧周边,不仅利用职务之便传达出各种机密情报,还在西南地区将统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然而恐怕谢和赓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即将面临一次巨大的危机,而这次危机居然是因为自己老领导的一次失误。

在西南地区搞地下工作有声有色的谢和赓,都快被白崇禧升到将军了,却险些因为看了一场戏而出事。李克农为什么要在那个场合,打如此危险的一个招呼?

1939年,李克农在一个剧场看完戏出来后,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于是便很熟悉地走上前打起了招呼:“谢秘书,你也在这里啊。”

而被打招呼的人,就是谢和赓。虽然他和李克农很熟悉了,见到熟人也让其内心十分高兴,但是按照常理,他俩本不应该这么熟悉,所以不应该如此亲密地打招呼。

于是面对李克农的热情招呼,谢和赓并没有多大反应,相反还有些避让。可是李克农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妥,见谢和赓没有反应,继续在打着招呼。

谢和赓作为打入国民党高层的我军间谍,虽然国共当时处于第二次合作。但是如果身份曝光,那他几乎再无可能为我党提供情报,甚至有可能遭遇国民党暗杀。

而李克农跟谢和赓打招呼的画面被一旁两个演员给看见了。也正是因为旁边有人,谢和赓有些慌乱。

其实谢和赓不知道的是,李克农之所以敢在这两个演员面前,和他打招呼。正是因为这两个演员王莹、金山也是自己的同志。

正是因为身边的两个人都是自己同志,再加上好友许久没见有些激动。所以李克农这才一时间放下了警惕,如此不合时宜地打了一个招呼。

在回去之后,长期地下工作的经验让李克农越想越害怕,主动地将此事上报给了总理。历来赏识李克农工作,很少对其不满的周总理,这次也罕见地发了火。

不仅对一时疏忽的李克农严加批评,还直接表示,一旦谢和赓因为此事暴露,从而有个三长两短,李克农要负全责。

李克农毕竟是长期进行地下工作的,自然知道这节骨眼一旦出事,将对党组织苦心经营多年的情报网带来巨大的打击。

于是回去后,立刻着手制定暴露后的解决方案,为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做着全方位的准备。并且也找来了当时在场的王莹与金山二人,让他俩要对此事严加保密。

幸运的是,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相反,因为此时,曾经对谢和赓心生爱慕的王莹,也放下了对谢和赓是国民党军官的抵触,坚定了二人的地下恋情。

在这个小插曲之后,谢和赓依旧在桂系高层做着统战相关工作。然而随着国民党对于合作的态度越来越差,革命形式愈发严峻。

随着国共之间裂缝越来越大,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被迫取消。像李克农、夏衍等同志一时间暴露在国民党的爪牙中,随时有遭到国民党迫害的风险。

在这种危急关头,正是谢和赓在各个场合不断奔走,最终才让这些同志最终虎口脱险,安全撤离了桂林。

随着斗争形势愈发严峻,到1942年的时候受党组织的指示,谢和赓向白崇禧提出了留学申请。

白崇禧自然十分高兴,痛快地就派他去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依旧隐瞒自己身份多年后,谢和赓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等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从察哈尔抗战开始,谢和赓就开始给吉鸿昌当秘书,一直到1942年去美国留学。

谢和赓在国民党内部当了8年的秘书,作为地下工作者,他隐姓埋名,为祖国与人民而默默奋斗着。

在我党漫长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像谢和赓这样的地下工作者数不胜数。谢和赓、李克农他们等来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却有很多无名英雄倒在了这条隐蔽的战线上。

对于他们,我们永远不可能忘记,历史与人民也永远不可能忘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