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0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真题及解析
2023-01-05 | 阅:  转:  |  分享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B类(精选)

说 明



一、本测验为五个部分,共155小时,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分印2个题本。题本Ⅰ的时限为10分钟,题本Ⅱ的时限为90分钟,题本Ⅱ上的各部分内容也给出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合理分配时间。

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姓名,填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三、请将题本上的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没有贴条形码的答题卡将按废卡处理,成绩计为零分。

四、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五、监考人员宣布开始时,才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六、在本测验中,有些试题可能较难。请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就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验答题说明与例题

该部分的题目主要考测你对信息进行筛选、从几个同时性的信息中选择一定对象的能力。总题量为60道,包括三种类型,时限为10分钟。

第一类题目:要求你对照所给的几组符号,从中找出相同符号的个数,这个数目就是答案。如果没有相同的符号,答案就是0。

【例题】

1.2809 145790

正确答案为B。两组中都有0,9两符号。A.0B.lC.2D.3

解答正确答案为A。三组中没有相同字符,其中两组中有相同符号的不算,如。1.49872.98753.23454.75215.3727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第7列 第8列 第9列 第1行 8 3 4 5 6 7 9 3 5 第2行 4 7 1 6 9 4 6 8 2 第3行 3 5 9 7 2 6 4 1 8 第4行 9 4 1 5 6 8 7 2 5 请开始答题:

1.数字表中对应W的数字有几个( )

A.2 B.3 C.4 D.7

2.数字表中第8列的4个数字对应的符号分别是( )



3.数字表中第2行中缺失的两个数字对应的符号为( )



4.数字表中代表的数字在哪几列( )

A.2、4、6、7 B.2、4、7 C.4、7、8 D.2、4、7、8

5.数字表中第4行中缺失的数字对应的符号为( )



【解答】正确答案分别为:1.B;2.C;3.D;4.A;5.C。



第一部分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共60题,参考时限10分钟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2,4,6,8,()

,1,,,,( )

A. B. C. D.

77.3,5,16,82,1315,()

78.26,24,36,68,126,()

79.5,2,17,l0,(),26

,,,,

A. B. C. D.

83.2-3-13,3-8-25,5-14-41,8-22-( )

A.57 B.59 C.63 D.71

84.236,416,218,353,371,( )

A.438 B.516 C.275 D.290

85.15,26,44,72,112,( )

A.114 B.169 C.158 D.160

二、数学运算。通过运算,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例题】

甲、乙、丙三人,甲21岁时,乙15岁;甲18岁时,丙的年龄是乙的3倍。当甲25岁时,丙的年龄是( )

A.45岁 B.43岁 C.41岁 D.39岁

【解答】正确为答案B。

请开始答题:

86.1!+2!+3!+…+2010!的个位数是( )

A.1 B.3 C.4 D.5

87.大学生剧团从8名学生中选出4人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的表演角色,若其中有两名学生不能担任甲角色,则不同的挑选方案共有( )

A.1200种 B.1240种 C.1260种 D.2100种

88.桌面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1厘米、8厘米的圆环,若固定大圆环,让小圆环沿着大圆环外边缘滚动一周,则小圆环所扫过的面积为( )

A.36π平方厘米 B.57π平方厘米 C.76π平方厘米 D.100π平方厘米

89.三个学生共解出3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12道,且每道题都有人解出。只有一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只有两个人解出的题叫做中等题,三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在这30道题中,难题、中等题、容易题均有,且题数各不相等,则难题的题数是( )

A.14 B.15 C.22 D.25

90.从1开始的自然数中,第100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是( )

A.134 B.142 C.149 D.152

91.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由甲单独做需36小时,由乙单独做需27小时;现由乙作先开始做6小时,然后甲、乙两人同时做,完成任务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600个,由乙加工零件的个数是( )

A.1200 B.1800 C.2000 D.2100

92.一瓶浓度为80%的酒精溶液倒出1/4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3后仍用水加满,再倒出1/5后还用水加满,这时瓶中酒精溶液浓度为( )

A.30% B.35% C.32% D.50%

9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同前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A地后,又立即向B地走去;乙到达A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B地后,又立即向A地走去。两人如此往复,行走速度不变。若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距A地450米,第四次迎面相遇的地点距B地650米,则A、B两地相距( )

A.1020米 B.950米 C.1150米 D.1260米

94.若一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等,且两直角边长之和为14,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0 B.24 C.12 D.6.2

95.小张去机票代理处为单位团购机票10张。商务舱定价每张1200元,经济舱定价每张700元,由于买的数量较多,代理商就给予了优惠,商务舱按定价的9折付钱,经济舱按定价的6折付钱,如果他付的钱比按定价少31%,那么小张共买经济舱票的张数是( )

A.9 B.6 C.7 D.8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共40题,参考时限40分钟A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是文段表达的中心意思;B项理解错误,冬奥会只是表述时的例证,而不是所针对的对象;C项没有体现出文段中心——“奥运会”。

62.【解析】C。人们用白蚁啃噬木头来描述龋齿的形成,并且这种认识已经遍及古代文明各地,从而说明白蚁的危害很可能曾经遍及全球。

63.【解析】B。“看不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是说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但土地污染一旦造成,就很难清除,危害巨大。

64.【解析】C。中国古代建筑中以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建设成就最高,而不是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宫殿和都城两种,因此A项错误;中国古代建筑中宫殿和都城这样的政治性建筑成就较高,而欧洲等地则是宗教性建筑成就较高,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比较的关系,因此B项错误;D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成就最高的中国古代建筑是宫殿和都城,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因此C项符合文意。

65.【解析】C。作者认为评论者对音乐的文字性描写对一般听众而言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容易让一般听众把对文字的理解代替真正聆听音乐的感受,理解的错位使得一般听众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含义。

66.【解析】A。文段通过颜回“固穷”的学术精神来批判当代的学术造假现象,指出学术造假对学术的巨大危害,因此文段的中心议题为学术造假。

67.【解析】C。A项中“尚未定型的对象世界”即原文中“正在生成的不稳定、不明晰的对象世界”,是直接表述,不属于隐含条件,排除;B项对过去文学批评对象的结论不能通过文段推断出来,排除;D项偷换概念,“真正的文学批评”在原文中应是“真正的文学”,排除。“批评意味着道路和光明,意味着改变生活的巨大力量”,由此可以推断,批评的目标和作用应该是能够改变生活。

68.【解析】A。春运不全是农民工“半城市化”带来的“副产品”,说明农民工“半城市化”的现象是存在的,因此B项错误;大城市的许多白领春节也经常要举家返乡,而并不是全部的白领都会,因此C项D项错误。人们春节时举家返乡是由于“家”、“年”文化的原因。

69.【解析】B。A项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总结,不能从原文中得出结论,排除;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目无关,排除;D项中污水与酒的比例与整桶液体的品质无关,只要有污水存在,整桶液体就都会变成污水。不管污水与酒的比例为多少,即使只有少量的污水,二者混合后也都会变成全部的污水。因此,文段要说明的道理是,少量的污水也具有使整体变质的破坏力。

70.【解析】C。“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应“危机来势之凶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因此“病”指的是世界经济危机。

71.【解析】D。由文章第④句可知,影响人生物性衰老的因素有人体基因组成和生活方式,是否抽烟和饮食组成属于生活方式。

72.【解析】C。老年病的发病年龄与人的生物年龄有关,而“两个年龄相同的人,其生物年龄可能会有十多年的差异”。这里描述发病年龄的差异,用“跨度”最合适。

73.【解析】A。老年病的发病年龄与人类提早衰老之间不是因果关系。B、C、D76.【解析】B数列可变形为,,,,,分子数列7,16,25,34,43,是公差为9的等差数列,则未知项分子为43+9=52;分母数列是幂数列相乘,则未知项分母为20×34=81。

77.【解析】A前两项相乘加上一个自然数等于第三项,3×5+1=16,5×16+2=82,16×82+3=1315,则未知项为82×l315+4,尾数为4。

78.【解析】C三级等差数列。后项减前项得-2,12,32,58,新数列的后项减前项得14,20,26,是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未知项为26+6+58+l26=216。

79.【解析】D奇偶项互换位置得2,5,10,17,26,(),后项减前项得3,5,7,9,(11),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未知项为11+26=3780.【解析】C后项减前项得2,3,5,8,新数列的后项减前项得1,2,3,则原数列的未知项为4+8+230=242。

81.【解析】B和递推数列。3+5+1=9,5+9+2=16,9+l6+3=28,则未知项为16+28+4=48。

82.【解析】D数列可变形为,,,,,分子是质数,分母是合数,则未知项为。

83.【解析】C每组的规律:前两个数字之和的2倍加上3等于第三个数字。即(2+3)×2+3=13,(3+8)×2+3=25,(5+14)×2+3=41,则未知项为(8+22)×2+3=63。

84.【解析】D每项的各位数字相加得11,满足条件的只有D项。

85.【解析】D15×2-4=26,26×2-8=44,44×2-16=72,72×2-32=112,则未知项为112×2-64=160。

二、数学运算

86.【解析】B5及以后数字的阶乘尾数为0,则1!+2+3!+…+小2010!1+2+6+24+120+I20×6+120×6×7+…,尾数为3。

87.【解析】C=1680-420=1260种。

88.【解析】A小圆环所扫过的面积=π·(8+2)2-π·82=36π平方厘米。

89.【解析】设A表示难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容易题目,根据斥原理则

A+B+C=30 ①

A+2B+3C=12×3②

将①×2-②,得A-C=24,即A=24+C>24,只有D相符合。

90.【解析】C设第100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是x,小于能且被3整除的最大整数是y,即x-=100。采用代入法进行验证,134-=90,142-=95,149-=100,152-=102,只有C项满足条件。

91.【解析】A甲乙同时工作了(1-×6)÷(+)=12个小时,甲每小时做600÷12=50个,则乙每小时做50×36÷27个,乙共做了50×36÷27×(6+12)=1200个。

92.【解析】C这时瓶中酒精溶液的浓度为80%×(1-)×(1-)×(l-)=32%。

93.【解析】A这个题目是典型的行程多次相遇问题。设S表示AB两地距离,分析:

第一次相遇时,甲乙2人路程之和是1个S。

第二次相遇时,甲乙2人路程之和是3个S。

第三次相遇时,甲乙2人路程之和是5个S。

第四次相遇时,甲乙2人路程之和是7个S。

第四次相遇2人的路程之和是第二次相遇2人路程之和的倍,这样就能推断出每个人第四次相遇行程都是第二次相遇行程的倍,时间也是倍。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A地是450米,甲是从A地出发的,所以甲行使了2S-450米。根据我们上述推断,第四次相遇甲行使了×(2S-450)米,这个地点距离B地是650米,此时甲是从B往A的路上,所以可以得×(2S-450)-650=3S,解得S=1020米。

94.【解析】B设两直角边分别为x、y,根据题意得

xy=14①

xy=x+y+②

①式代入②式,解得xy=48,则三角形面积为×48=24。

95.【解析】D设经济舱票有张,商务舱票有10-x张,根据题意,06×700x+0.9×1200×(10-x)=069×[700x+l200x(10-x)],解得x=8。

另解:根据+1字交叉法

经济舱0.60 0.21

0.69

商务舱0.9 0.09

则,解得x=8。

反义词关系。

97.【解析】B。灯丝位于电灯内,讲台位于教室内。

98.【解析】B。安居乐业和丰衣足食是形容人民生活美好的词语,时不我待和时不来是要抓紧时间的意思。

99.【解析】D。灯泡放在灯座上,衣服挂在衣架上。

100.【解析】C。动宾关系。

101.【解析】A。反义词关系,从词组的结构上看A项比D项更合适。

102.【解析】D。天鹅是生物,塑料是化工材料;莼菜是生物,玻璃也是一种化工材料。

103.【解析】D。前一个词是连绵词,后一个词是双音节词。D项符合要求104.【解析】C。都是形声字。

.【解析】A。前一个词是动词,后一个词是名词,且含有相同的字。

【解析】每行图形黑方块依次逆时针旋转一个格得到下一个图形。

107.【解析】A。位于同一行或者同一列上的方块不能相接。

108.【解析】D。图形的交点数依次为1、2、3、4、5、6、7、8、9。

109.【解析】B。图形中直线数依次为3、2、3、4、5、6、7、8、9。

110.【解析】D。第一行图形的封闭空间数是8,第二行是11,第三行应该为14。

111.【解析】D。带有两个空白圆和带有一黑一白两个方块的面折叠后,两个面共有的棱的两边应该都是黑方块和空白圆,排除A;带有两个黑色圆的面与带有一黑一白两个方块的面共同的棱的两边分别为两个黑色圆和一个空白方块与一个空白圆,排除B;原图中只有一个面是由一个黑色圆、一个黑色方块和一个空白圆组成的面,C项中出现了两个,可知C项肯定不能由原图折叠而成。

112.【解析】B。根据黑箭头指向顶角的面的特征可知选B。

113.【解析】C。根据四角星和五角星的相对位置可知C正确。

114.【解析】A。原图中,带褐色阴影的面只能共点,不能共线,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

115.【解析】B。原图中,最多有两个带阴影的面共线,符合条件的只有B项。116.【解析】D从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卫生劳动不能必然推出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参加卫生劳动,A项错误;从县城第一中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卫生劳动,不能推出县城各中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卫生劳动,排除B;从本县乡村中学的师生有的没有参加卫生劳动不能推出本县所有乡村中学的师生没有参加卫生劳动,排除C。

117.【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注意:由图形可必然推出A,但不能必然推出B。118.【解析】B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119.【解析】C根据题意可知,不关心汽车耗油问题的个体商户肯定不是有车族。

120.【解析】B根据题干可知,南方出现民工荒有三个可能的原因,这三个原因都具有不确定性。A、C、D说的是必然性,不准确。

121.【解析】C根据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质经济就不能转化为知识经济可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物质经济转化为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C项就是这个意思。

122.【解析】C如果(3)成立,其余条件均必然成立,所以应派出丁。

123.【解析】C根据年龄段可推断小张和小王只能是小于30岁,而小赵和小钱一个大于30岁一个小于30岁;根据学位推断小李与小钱只能是博士学位,小王和小赵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博士;再根据一个年龄大于30岁的硕士应聘成功,能够同时满足条件的只能是小赵。

124.【解析】B当甲选择A方案时,乙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必定选择B方案,可知A错误,B正确。当乙选择B方案时,甲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必定选择A方案,C项错误;当乙选择A方案时,甲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必定选择B方案,D项错误。

l25.【解析】C条件(1)和(2)的意思其实是一致的,必定会同真或者同假,由于只有一项预测是正确的,所以只能是(3)说法正确。

四、定义判断

126.【解析】C投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C项没有体现这个特点,C项是一种自觉行为。

127.【解析】D夹心层是没有能力购房的群体。只有D项小李、小王和小刘刚被公司招聘进来,没有购房能力的可能性大。A、B、C二项中的人都是有能力购房的。

128.【解析】D时间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活动上改变,只有D项体现了这个特点。

129.【解析】A区位优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A项明显是通过主观方面努力达到的优势。

130.【解析】C反向求索法的关键特点就是反其道行之,A、B、D三项没有体现这个特点。

131.【解析】B例证(1)主要说的是丈夫(男子汉)的坚强品质,例证(2)与爱情有一定的关系;例证(3)感叹时间的短暂。

132.【解析】C例证(1)说的是人才的多产性;例证(2)说的是人才的多艺性;例证(3)与人才的记忆术有关。

133.【解析】A例证(l)公务员刘某的行为属于不称职;例证(2)贾某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属于侵权责任;例证(3)李某属于违反校规。

134.【解析】D例证(1)说的是美国是一个良好的投资基金场所;例证(2)说的是一种基金投资方式;例证(3)属于养老金的范畴。

135.【解析】C例证(1)是创造酝酿;例证(2)属于创造顿悟;例证(3)属于创造验证。136.【解析】B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为416848万人,比重为315%+22.8%=543%,则2008年江苏省乡村人口为416848÷54.3%×(l-54.3%)≈4200÷55%×45%≈3496万人。

137.【解析】C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即城镇人口的比重大于5U%。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为315%+22.8%=543%,又因为所占比重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则2007年江苏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为543%-2.28%=5202%>50%,2006年江苏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为5202%-2.28%=4974%<50%,所以2007年江苏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138.【解析】D第二阶段:1958~1978年,20年间,江苏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其余四个阶段江苏省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的比重均上升。

139.【解析】C建制镇1979年有115个,1997年有1018个,增加了1018÷115-1≈785倍。

140.【解析】A1949年江苏省城镇人口的比重为l24%,1970年为125%,(1)错误;第三阶段,江苏省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366-874)÷(1989-1979)=492万人,(2)正确;1958年江苏省乡村人口为[503355÷86.3%×13.7%-28]÷19.5%×(l-195%)≈3183万人,1978年江苏省乡村人口为503955万人,增加了509355-3183=185055万人,(3)错误;江苏省城镇人口第一阶段年均增长75%,第五阶段年均增长63%,(4)错误。

141.【解析】A2009年上海、北京、海南、浙江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259%,966%,732%,129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442%,769%,505%,847%,则单位面积售价上涨比率最大的是上海。

l42.【解析】B2009年广东住宅投资完成额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210392÷2961.32≈2100÷3000=70%,海南住宅投资完成额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26178÷287.9≈260÷290÷90%,河北住宅投资完成额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121832÷1517.2≈80%,可知海南所占比重最大,排除A、C项。2009年河北单位面积商品房售价为94183÷2849.14≈942÷2850≈0.33亿元/万平方米,山东单位面积商品房售价为243646÷6991.7≈2440÷6930≈0.35亿元/万平方米,河北的更低。

143.【解析】D2009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占我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992273÷48248.21≈9900÷48000≈21%,2008年的比重为,2009年比2008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

144.【解析】C2009年的比重=,2008年的比重=



,如果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大于住宅投资完成额增速,则2009年的比重小于2008年的比重,可知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7个省的比重下降。

145.【解析】C2009年我国东部各省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均大于0,即2009年比2008年投资完成额均有所增加,(1)正确;若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大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则单位面积的售价上升,从表格可知2009年比2008年我国东部各省单位面积的售价均有所上涨,(2)正确;2009年北京住宅投资完成额占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90662÷2337.71<50%,(3)错误;2009年江苏省住宅投资完成额在我国东部各省中最多,为242415亿元,2008年江苏住宅投资完成额=≈2459亿元,大于东部其他各省,(4)正确。

146.【解析】A2006~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年均增长(640-504)÷(2009-2005)≈34,照此趋势,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可望达到640+34×2≈708万人。

147.【解析】C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毕业生数比招生数多18052-16978=1674万人,1674÷1637.8≈

10.22%。

148.【解析】B2009年文中全国各类教育招生数之和约为51+640+874+830+1789+1638+6=5828万人。

另解:采用尾数法,2009年文中全国各类教育招生数的小数之和为01+0.5+0.6+0.3+0.5+0.8+0.4=32,尾数为2。

149.【解析】D2008年末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为24343+823.7-830.3=24277万人。

150.【解析】C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840万人,2008年为837万人,没有逐渐增加,(1)错误;2005-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数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之差平均每年减少=46万人,(2)正确;2006~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4÷656-1)÷(2009-2005)≈8.3%,2006-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40÷504-1)÷(2009-2005)≈6.7%,(3)正确。151.【解析】D由第一个图可知,2003~2009年我国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的节能量与二氧化碳减排量都逐年增高,两者走势基本一致,A项正确;2009年我国EPC项目投资是2004年的19532÷10.98≈195÷11≈18倍,B项正确;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比2008年增加58768-417.3≈170亿元,C项正确;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2008年节能量增长幅度为(123512-559.02)÷55902=6761÷559.02>100%,2009年节能量增长幅度为(17579-1235.12)÷123512=52278÷1235.12<100%,D项正确。

152.【解析】C2009年我国EPC项目投资占2008~2009年EPC项目投资之和的19532÷(19532+116.7)≈195÷312=625%。

153.【解析】C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量比2003年多113385-48.73=108512万吨碳。

154.【解析】B2004~2009年我国EPC项目投资增长率超过50%的有2007、2008、2009年,共有3年。

155.【解析】D2007年我国EPC项目投资增长率为(655-18.92)÷1892=4658÷18.92>100%,2008年我国EPC项目投资增长率为(1167-65.5)÷655=512÷65.5<100%,不是逐年增大,(1)错误;同理,2008年我国按综合节能投资计算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增长率大于100%,2009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增长率小于100%,不是逐年增大,(2)错误。



























献花(0)
+1
(本文系木直人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