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之最●观点】秦锡麟:龙泉青瓷——世界陶瓷的典范

 陶冶小筑 2023-01-05 发布于浙江
2023年1月5日凌晨4时51分,我国陶瓷艺术泰斗、现代民间青花艺术开创者,著名陶瓷艺术家、陶瓷教育家秦锡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现特刊2018年11月2日他在世界青瓷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主旨论坛上关于龙泉青瓷主题的演讲,以示悼念!

       龙泉青瓷——世界陶瓷的典范

   景德镇陶瓷大学名誉校长 秦锡麟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坐标。早在新石器时代,牛门岗遗迹就开启了龙泉的陶瓷文明发展史。在中国陶瓷史上,龙泉窑举足轻重,它融南北瓷业技术和瓷窑文化,在“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相互碰撞中,博采众长,集青瓷技艺之大成,在宋元之际把青瓷烧制技艺推上历史巅峰。虽然龙泉窑在清末、民国时期处于濒危,但在新中国周总理的关怀下,在当代又走向中兴。龙泉窑火历经1700年递代承传,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的生命力,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棵常青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和世界陶瓷的典范。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龙泉窑开创的“哥窑”“弟窑”青瓷,以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如翠似玉的精美釉色、端庄典雅的精典造型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在人类陶瓷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商贸文化交流史中对人类产生着至深的感召力。

  从宋代庄绰《鸡肋编》所载的“制样需索”,《大明会典》所记的“定夺样制”,明人陆容《菽园杂记》所录的“……县官未尝见也”,以及清乾隆大量款题龙泉青瓷,可见早在宋代至明代,龙泉青瓷上等产品即被列为贡品,或按规定样式生产官器。在宫廷审美的带动下,龙泉青瓷工艺上的成就受到历代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宋代以来,在“市舶之利以助国用”的政策激励下,龙泉青瓷开始大规模的对外输出。从东非肯尼亚的古迹考古,新安沉船、南海一号水下考古,江苏太仓港口考古,遂宁金鱼村窖藏发现,以及海外各大博物馆的馆藏大量龙泉青瓷等,足以说明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是我国瓷器外销的大宗产品,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主流产品。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和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于此多有记载。龙泉窑在元、明时期迅速扩张,大量出口,影响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甚至东南亚国家的瓷业发展。其窑业之盛、分布之广、技艺之精、产量之丰、延续之久、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龙泉青瓷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被学术界推崇为宋代五大名窑和宋代八大窑系。龙泉青瓷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青釉配制、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开片控制四大独特传统烧制技艺。青釉配制从石灰釉到石灰碱釉的改进,成就了“粉青”“梅子青”的精美釉色;素烧和多次施釉的工艺技术,创造出质美如玉的青瓷而解决高品质的审美需求;厚釉青瓷烧成体现出肉眼判断窑内温度气氛的火控技术和经验;开片控制技术,使材质美、自然美、装饰美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原国际陶协主席珍妮特·曼斯非尔德女士曾说:“龙泉青瓷的唯美釉色是国际陶瓷的标杆。”以这种独特技艺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青瓷产品倍受世人的推崇珍爱。

  龙泉青瓷散发着温文尔雅、超凡脱俗的气质,形成了温润、沉静、典雅、清远的审美特征。亘古不衰的龙泉青瓷,其内在强大的生命力源自于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其中凝聚了儒、道、禅传统文化思想,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与人文精神高度地统一于一体,体现出典型的东方美学意境。

  孔子云:“夫玉者,君子比德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具有仁、智、礼、义、信的完美人格意向,玉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宋代,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青瓷之美,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与玉的品质极为吻合。所以,比德尚玉是龙泉青瓷的核心审美价值取向。釉是龙泉青瓷之魂,釉色之中饱含着窑匠们对大自然独到的感悟,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纵观历代龙泉青瓷产品,器物造型流畅和谐,形体变化伸缩适度,上下呼应对照,左右对称均衡,主次明确,比例匀称,刚柔相间,体现着一种圆满中和的美。在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审美境界的构成上,龙泉青瓷既注重材质本身的自然,同时也极为重视作为主体人的介入,平淡简约、如冰似玉的青瓷风格正是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龙泉青瓷品格一方面得益于龙泉的青绿山水和原真材料的秉性;另一方面得益于巧夺天工的青瓷技艺及人文精神的倡导。

  作为“人类非遗”的龙泉青瓷,它填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陶瓷类的空白,彰显了中华文化,也标志着龙泉青瓷将背负更崇高的历史使命。龙泉举办世界青瓷大会体现了龙泉市委、市政府在“人类非遗”背景下的国际视野、公约履行和历史担当,希望龙泉青瓷在步入新的发展里程中,秉承传统,不断创新,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打造人类非遗质文化遗产传承典范。

 人物荣誉  
秦锡麟,1942  5 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博士生导师。
1987年起共3次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政府特殊津贴;连续当选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荣获“推进中国现代陶艺教育与国际交流特殊贡献奖”,2005年被授予“江西省有突出贡献人才”;2006年被授予“首届江西十大杰出校长”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2011年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终身成就奖。
瓷海艺迹  

  陶瓷泰斗秦锡麟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逾半个世纪之久,其陶艺作品新颖、大方、豪放、凝重、独具一帜,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和东方艺术特色。20世纪80年代,秦锡麟提出了“现代民间青花”的概念,创造性的将艺术与陶瓷相结合,在延续了国人数个世纪青花瓷文化的同时,大刀阔斧地以时代之风解放传统宫廷范式青花细腻之美,代之以阳刚、豪放、极具感染力的当代审美风格,标记了青花艺术在当代的历史注脚。

由他开创的现代民间青花艺术,在国内外学术界和陶瓷收藏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和收藏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代民间青花艺术为中国陶瓷艺术开创了一条新路”。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还多次选送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外单件作品售价创国内同行最高纪录。现有六十多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并有不少作品作为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首脑礼品。

 作品赏析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 青花瓷就是青白两色。素白的瓷胎,纯洁无暇,绘制上青色的颜料,勾勒出不同的纹饰。只要出现青花瓷,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精致、大气、优雅、古典。

秦锡麟的青花瓷作品相较于传统的青花瓷,更加具有现代审美意趣。凝重,沉积,这样的作品不同于传统青花的飘逸轻盈,但是又别有一番风韵。线条粗狂,用色大胆,绘画不拘一格。

所谓民间青花艺术,大概就是它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的接地气。艺术不仅仅只能停留在博物馆里,它也应该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他的青花作品不仅是传统的古典,优雅,清贵的风格。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成果。不同的作品、笔触,都有不同的心境。

他的作品常用的元素是一片迎风飘荡的芦苇,被风压弯了枝干,几只候鸟从空飞过,天地之间都显得苍凉空寂。这种创作手法,似乎是带着泼墨写意一般的洒脱和豁达。但是画风传递出的,又是夕阳西下,北风肆虐的怆然之感。

青花和釉里红的结合,这从生活中产生的稍纵即逝的美感,赋予青花瓷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浓郁风格。这样粗狂的民间特点,就是秦锡麟的作品不同于其他青花瓷的明显之处。他的作品就是要开辟一条新的关于现代青花瓷艺术的道路,创作出更多的可能。

即便是常见活泼明艳的花朵,在秦锡麟的笔触下,也是一种新的风格。花草绘画的笔触仍旧是大写意的风格,不执拗于细节,更关注作品的神韵和气质。浓郁的色彩渲染出的花朵透漏出别样的魅力,这是不同于传统青花的一种新的魅力。

先生一生勤勉,诲人不倦,致力于陶瓷教育、文化推广和艺术创作,推动中华陶瓷艺术的发展,让世界范围内的瓷艺爱好者领略了陶瓷艺术的无穷魅力。
人的生命短暂,而艺术之花却常开不败,愿先生一路走好!其现代民间青花之韵,长留世间!

(注:后面部分介绍来源景德镇瓷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