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尚文苑】有一种经历是去远山支教(三十五)文字·主播:金平

 博尚文苑 2023-01-05 发布于上海


三十五  给心灵放个假

1月2日,好天气,我没有打算出行,要整理拍下的照片和空间日志。昨晚,方老师家访归来,有惊无险的旅程真是够累的了,我想他应该歇一天。早晨,他与往常一样到食堂准备早餐,问我有没有想去县城或是巴马逛逛,我说,你放松一下吧,去玩两天,我要等放假时有一个朋友来一起去。年轻人就是体力好,身体恢复快,让心灵去流放一天吧。

我收拾好心情,坐在电脑前打开空间日志,在这个空间里,有老师和朋友期待我的故事更新。尤其我的摄影老师,他每月甚至每周都期待我的摄影作业,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课堂上与学员们分享。我在摄影班学习,只学到基础知识,就带着相机来支教,相机小而精致(就是一个单电--功能比较强的卡片机)它是我的好伙伴,陪伴我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

王老师殷殷教诲,好比是现在的网课教育,他让我每周拍下的作业发给他,因人施教,或是鼓励或是指出毛病。说实话,开始我根本就没有精力,我是来教学的每天忙够呛,哪有时间拍照。后来,老师说了接地气儿的话:金平,你不要让相机在宿舍里睡觉!哈哈,我醒着呢。有时,想起老师说的话,就带着相机和教科书放在讲台上,下课顺手拍几张。到了双休日,老师的鞭策就在耳边回响:去家访了吗?山里学生家庭状况怎样啊?

我很庆幸自己在知天命的年纪,还有老师催交作业,记得他说,你拿起相机要尽一份社会责任,把平凡生活令人感动的画面记录下来,切记:拍真实的,抓拍、抓瞬间。朋友们!您听到这个故事,觉得我这个学生咋样呢?

说曹操曹操到,9点钟老师微信说,今天休息了,去家访了没有啊?我说昨天家访了,今天整理图片、写日志。他回话:这个时间,山民该耕地了。我说:是的是的!老师挺神的,今天早上,我跟校长说了一番话,想拍一张他务农、耕地的照片都泡汤了。我问他什么时候耕地告诉我,他说:地都耕完了,工作忙没时间,把媳妇教会了去耕地。老师说,拍不到校长,可以拍山民吗!我笑着说:是的是的。老师又说:珍惜吧,还有半个多月就考试,该放寒假了。

就这样,在老师的鞭策下,我合上笔记本,拿着相机离开宿舍。耳边依然有老师的心声:“珍惜支教的时光,要是倒退10年,我真跟你们一起去支教!”老师曾经是中学教师后转行,现在是退休多年的老干部,一直不忘支教的情怀。

说起这些也有趣儿,最关注我家访的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小向导;一老一少,一个关心我记录下来的影像资料,了解大山里生存状况;一个留守儿童,愿意陪伴我走山路,去山里人家感受热闹。

走到学校附近的一家有人耕地,是婆媳两人。媳妇说:金老师不要拍照,丑死了,让人家笑话。我说我自己留做纪念,不给别人看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女人耕地,你真能干!她不以为然,说:家家都是这样,女人要干农活。她的婆婆在地里,捡起耕地翻出来的红薯。我想起校长教会媳妇耕地,也是这几天的事情,人家也就是一学就会了。  

我沿着山路向梅路村的方向慢慢行走,大山脚下,慢坡上有人在忙碌着,这是食杂店的老板娘,她们姊妹俩干的热火朝天,说起话来嗓门很大,大笑起来很好看,我看到也跟着笑起来。一位放羊的老者说,她比男人强得很,家里没有男人,房子就是她张罗盖起了三层楼,很能干的女子。是啊!她家跟学校隔一条路,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如今干活这股牛劲给我印象极深。她家脱贫真是女主人的勇毅与辛劳,她那一股“牛劲”就是真实的写照。

我继续前行,遇到五年级学生黄艳敏,从她家住的山洼走上来,我想起她家也有耕地,奶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我问她奶奶什么时候耕地啊?她说是下午4点左右,太阳快下山时,我决定下午过来。于是,我俩一起往学校走。学校是上镇村的中心点,附近两家食杂店、村委会、卫生所,在左右两侧,这一天,也是人来人往的。

下午4点,我去往艳敏家的路上,遇到另一家开食杂店老板的父母,在半山坡上耕地,很和谐的画面,赶紧拍下两张照片。他们俩看见我,停下手中的活,问我:金老师去哪里?我说:去黄艳敏家看看。这老两口,老婆牵牛、老头耕地、不紧不慢,与上午姐妹俩生龙活虎,有鲜明的对照。节奏不同,画面温馨。

来到艳敏家,她个子很高,该是读初中的年龄,她说一年级读了三年,该升二年级的时候,二年级没有老师教,只能在一年级,转学时也是这种情况。我说:你能帮奶奶干农活吗?她说,能,但是耕地不会。奶奶心疼她,她一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家走了,再没有回来,奶奶不舍得让她干活。这个山洼地里,只有三户人家,她从一年级上学就是自己走山路、夜路也敢走,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儿。

艳敏奶奶78岁的年龄,还独自赶牛、耕地,身子骨单薄却很有韧劲儿。我拍到她耕地,心生不忍、也是为她担忧。听着她吆喝老牛一声接一声的,声音时高时低。我问艳敏:是奶奶在跟牛说话吗?她说:是的,奶奶让牛乖乖的好好干活,回去给它加好料,吃黄豆什么的。我问:牛能听懂话吗?她说:听懂的,有一次,老牛不听话,不好好干活,奶奶就饿它,不给它草料吃。第二天很乖的干完活。奶奶给它加料拌黄豆。啊!原来牛也通人性啊!

后来,我在看艳敏奶奶耕地,她吆喝一声向左行时,牛也就向左边行,再吆喝一声退后时,牛也跟着退后,你看,这牛是通人性的。我理解艳敏奶奶,牛是她家的主要劳力,她与牛为伴,牛与她为恩,她经常带牛去吃草,干活时加料,牛也就知恩图报,帮她干活。艳敏奶奶爱牛、爱自己家的这片土地,这是她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牛,敬之、爱之有加,唐朝诗人柳宗元认为: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现代诗人臧克家赞誉《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黄牛的开拓精神和勤劳品质,正如我今天我拍下的图片,勤劳的山民和老黄牛精神相得益彰。

朋友们,今天的故事让您看到勤劳的山民和老黄牛耕地的画面,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了吗?他们是为了播种春天的希望!

请听下一集《我们播种新春的希望》

上海博尚文苑】作家金平优秀作品选

上海博尚文苑作者简介

金平 , 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石油国企干部;2015年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上镇小学,做一名志愿者老师。之后每年都去往这个贫困山区,历时6年往返大山之间,用双脚丈量孩子们的漫漫求学路,用真挚的情感去关爱呵护他们成长,用镜头记录山村学校的巨变,孩子们在蜕变中成长和他们家乡脱贫奔小康的历程。2018年撰写《远山的牵挂》,2020年编辑甄选大量图片,完成《远山的牵挂》续集。现为大庆油田老年大学学报编辑,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