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渝轨道交通的双向奔赴

 中国工程 2023-01-05 发布于广东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三年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的成渝两地,不断加强政策共谋、产业共推、项目共建、开放共促、服务共享,成长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第四极”。

共建“经济圈”、唱好“双城记”。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对成渝双圈提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出具体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行领域,也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动脉血管”。

同年6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就已发布,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着力构建对外运输“一张网”,打造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推动出行“同城待遇”、安检一体化票制多样化等。

同年1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实现重庆、成都“双核”间1小时通达。

政策给力,发展加力。三年来,成都与重庆为加快经济圈建设马不停蹄、双向奔赴。

家住重庆的刘女士计划1月4日前往成都,铁路12306客户端查询到,她由重庆前往成都有超100趟列车可供选择,高铁最短时长仅为1小时2分钟。当天,刘女士在重庆冉家坝地铁站出发,通过环线、4号线抵达重庆北站北广场站后,直接换乘高铁前往成都东站;抵达成都东站后,刘小姐换乘地铁2号线直达春熙路,开启成都一日游。

近年来,成渝两地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两地群众的往来交流,“成渝双城”向“同城化”迈进。区域协同发展,大动脉要打通,微循环也要畅通。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成渝两地城轨企业不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四网融合”,让两地的生活生产圈加速融合。

截至目前,重庆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由12条运营线路构建而成的“环射+纵横”运输体系达到478公里,实现机场、高铁综合枢纽、各大商圈等重要功能区全覆盖,并开始向主城新区延伸。

成都开通运营13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558公里。

未来,成都轨道交通线路还将不断延伸,力争'十四五’末期,基本形成半小时轨道交通通勤圈。

早在2020年,成渝两地轨道交通就实现了二维码双城互通,成渝两地的乘客可使用“成都地铁APP”“渝畅行APP”乘坐对方城市市内轨道交通,实现一码通乘。这标志着成都和重庆两地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时代正式来临,为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奠定了区域交通基础。

同年9月,重庆地铁4号线和环线实现了基于统一标准的互联互通CBTC信号系统载客运营。

2021年12月,重庆地铁环线、4号线、5号线直快车上线,实现三线互联互通。互联互通项目的成功应用,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的“四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刚刚过去的2022年,成渝两地轨道交通均面临病毒肆虐、抗疫多艰,极端高温、保供限电的重重挑战,但两地区加强协作,推进轨道交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滞。

2022年,重庆轨道集团和成都轨道集团双双上线列车分区控温服务,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共同主办“成渝双城记,交通向未来”青春票卡设计大赛,上百名优秀青年艺术家、高校学生和设计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用画笔勾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美好愿景……

三年来,成渝轨道交通交往密切、合作深入、融合顺畅,推动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冬季来临,重庆的气温日渐降低,但重庆市郊铁路璧铜线璧山区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

目前,该线建设已完成60%以上,通车后将与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无缝连接,从铜梁出发40分钟便可抵达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向西延伸,无疑是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的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成都高效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轨道交通成资线车站全部封顶。该线建成后将与成都地铁18号线相连,这既是促进成资同城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

这样向西向东的双向奔赴,无疑验证了成渝“一家亲”的情感历久弥坚。

提速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在强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协同互动,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在这发展的道路上,成渝两地轨道交通都是双向奔赴,火力全开,值得期待!


文字:刘元凤

制图:张李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