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读书札记

 仇宝廷图书馆 2023-01-05 发布于山东
哈喽,这里是谷雨轩
陪您一起用阅读穿越时空,以思考增厚人生

自八月以后,就没有再写读书札记,表面理由是太忙,事情太多,实际上只是懒而已,把刷小视频的时间、打游戏的时间、闲聊的时间、看动漫的时间,动漫还是要看的。
总之,把时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出来混,总要还的,现把2022年9-12月的读书作一简单总结,共15本。
先给评分: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    推荐指数:★★★
《长期有耐心》          推荐指数:★★★
《一生的旅程》          推荐指数:★★★

《稀缺》                  推荐指数:★★
《王兴传》          推荐指数:★★
《零售的哲学》          推荐指数:★★★★★ 
《唤醒自己》          推荐指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          推荐指数:★★★★★ 
《佛陀传》          推荐指数:★★★★★ 
《从头开始》          推荐指数:★★★ 
《强京东 管理模式的进化》          推荐指数:★★ 
《刘强东 持正行远》          推荐指数:★★★
《品质经济》          推荐指数:★★★ 
《查理芒格传》          推荐指数:★★★★★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

这两本是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的前两部,王鼎钧先生在抗战爆发时,还是个读小学的少年,因缘际会到了大后方,成为流亡学生,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诸多侧面。

王鼎钧先生的笔锋很清淡,是一种由灿烂归于平淡的感觉,以平淡的口吻述说国家民族的苦难,个人的颠沛流离、家族的四分五裂,反而给人留下持久的伤悲。

王鼎钧先生的这几本书,对于我们理解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和历史非常有参考意义,通过一个个人物,事件,那些沉寂在历史中的名词开始鲜活起来:抗战救亡、流亡学生、十万青年十万军、大后方、日占区、伪军。

比如,历史中的李仙洲形象并不好,王耀武那句““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说的就是李仙洲的部队。

这句名言后来被用到了《亮剑》里,经楚云飞之口说出。

李仙洲在莱芜战役中,被华野主力十几万大军包围,五万军队被围在东西六七公里,南北三四公里的狭长地带,瞬间崩溃。

以这样的不光辉的战绩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李仙洲的历史脸谱自然不会好,何况又站在了内战失败者的阵营中。

不过,在王鼎钧先生的书里,李仙洲则是另外一种形象。

李仙洲出身山东德州,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蒋先生的爱将。

李仙洲是一名爱国将领,在抗战中先后参加了居庸关抗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12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身先士卒作战勇猛。

1941年,李仙洲率军驻扎在安徽阜阳,很多山东青年从山东逃到安徽,因李是山东老乡,前来投奔。

李仙洲多方奔走,成立中学,收容山东流亡学生,并在陈立夫先生的支持下,将该中学定为国立22中,学生费用由国家拨款。

抗战期间,国府最大的支出自然是军事支出,第二大支出即为教育支出,当年国立中学与大学的学生支出,皆由国家负责,可见国府对教育之重视。

李仙洲不仅仅是办学收容学生而已,还亲自兼任校长,常常到校看望学生,李仙洲1942年率军入鲁,受到日军和不能说的军事力量 的阻击伏击,入鲁宣告失败,李还亲赴学校向家乡子弟解释。

后来,安徽战局恶化,二十二中所在地受到日军威胁,李仙洲又亲自率队赴陕西查探,找到新的落脚点,并制定周密计划,带领数千学生跋涉千里,从安徽迁校到陕西。

李仙洲对这帮家乡青年子弟一直给予了父兄般的关怀,后来内战兴起,山东成为剧烈的战场,22中无法返回故土,李又兵败被俘,22中学生于是四散流离。这一件事,也成了李一生难以放下的一件事。

王鼎钧先生的书中,对伪军、日军均有描写,和我们所熟悉的脸谱化的形象不同,日军和伪军的真实形象,反倒有些怪异。

比如,流亡学生从日占据向大后方逃亡时,伪军明知道学生去做什么,但非要问个明白,任何搪塞理由都不过关,但只要说实话,老实讲自己去大后方求学,反而会被放过,因为伪军也想表示:我们不是真的汉奸。

比如22中从安徽迁校到陕西,路上要经过日占据的封锁线,李仙洲制定策略:瞒日军不瞒伪军。和一路上的伪军打好招呼,共同蒙骗日本人,放学生通过封锁线。

如果王鼎钧先生不写出这些亲身经历,我们对许多历史的理解仍旧片面而脸谱化。


《王兴传》《长期有耐心》

这两本书是为了理解美团而看,不过看完仍旧得出了否定性的结论:

看不透的美团

《王兴传》写的很鲜活,鲜活到王兴创业早期下片导致服务器卡死的片段都写出来。

王兴是中国企业家中有名的斗战胜佛,连续创业者。不过看《王兴传》最大的感受,倒是在王兴之外。

王兴的父亲是福建的企业家,本身身家十几亿,再联想到马化腾的父亲也是金领,结合马斯克的人生经历,我想,也许中国最具备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正在茁壮成长。

创业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不仅仅是金钱,还是心理资本,是富足感。

头几天读书,看到比尔盖茨的父亲原来是西雅图的顶尖律师、商业巨头,是世界最大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母亲是第一洲际银行的董事。

我对老婆说:你看,原来人家比尔盖茨出身豪门,难怪敢于辍学创业。

穷人的孩子,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的第一件事情就面临如何活下来的问题,城市的房子、车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创业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当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形成足够规模,中国未来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出生在比较富足的家庭,从小衣食无忧,这些孩子的内心会比70/80后们富足的多。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也比我们有底气、有梦想的多。

这段感悟我在以下两篇文章中有过更详细的论述:

中国能不能产生马斯克 ?上

中国能不能产生马斯克 ?下

《长期有耐心》是美团前中层所写,详细介绍了美团的发展历史,业务布局和企业文化,是理解美团不可不读的一部佳作,五星推荐。

书中有很多商业上的真知灼见,仅举两例,以酣读者:

一是关于高频业务与低频业务的:

过去有一种说法——高频打低频。这是一个误解,高频其实挺难打到低频的。我觉得高频打低频全部是靠规模效应、靠资本力量,不是靠高频的用户慢慢迁移到了低频。

我的观察有几点:

第一,高频不能带动低频,或者说高频带动低频不太明显。如果是低频服务,用户一年使用一次,平台难以给到流量、品牌资源支持,所以靠自然流量的溢出很难形成绝对的优势。准确的做法是,高频带动中频,形成巨大的用户平台,然后优化低频体验。中频服务,例如酒店、KTV、电影票,可以被高频服务带动。3C可以被高频服务中的服装带动。
第二,高频服务靠补贴,低频服务靠广告。之前的二手车广告大战,还在房产、招聘的领域出现过。外卖、单车、打车等高频服务都是靠补贴做起来的。低频的服务补贴起不到作用,以二手车举例,给了用户3000元补贴,用户买车可能是几年后,品牌认知已经完全遗忘了,所以在二手车行业做补贴的公司是最先倒下来的一家。
另外,低频服务靠广告建立起来的品牌壁垒,比大多数人认为的都要浅。因为低频服务一般的广告周期都在3~5年,也只影响了用户感觉,所以有时候另外一家新进入者在5年后做广告宣传,也是非常有力量的,甚至比第一家做广告的效果还要好。这是我自己的预言,也是一个个人认知。所以,我认为一个低频服务要进行至少10年的广告轰炸才管用。
第三,多个低频可以聚集成高频。平台很难从高频带动低频,但是可以将众多的低频业务聚合起来,形成用户认知。聚沙成塔,蚂蚁雄兵,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平台。综合第一和第三的观点,就是有一个平台可以从高频开始带动中频,然后不断开拓低频,是可以不断形成更大的平台的。

另外是王慧文关于互联网的A/B面的高论:

A类产业如视频网站、直播、在线游戏等,代表性的公司是腾讯、爱奇艺、今日头条等,这类算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B类是供给和履约在线下的互联网产业,代表性的公司是淘宝、京东商城、美团、滴滴、携程等,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这些网站下单,但是,接收商品或者享受服务,那就需要用线下的方式来完成。

那么,美团所在的B类产业,还能进一步分类吗?王慧文认为,B类可以再做一个划分,B1类是以SKU为中心的供给,B2类是以位置为中心的服务。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上,A类、B1类和B2类都有明显的区别。

A类、B1类和B2类在信息组织模式、产品的交互流程、业务经营方法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A类,供给和履约在线上,企业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产品设计领域上,体现在用户理解上,体现在对于通信、社交以及内容的把握上。这部分的能力是A类企业共有的。

B1类里面,主要体现在对于品类的理解,对于供应链的理解,对于定价的理解。B2类里面,如果盘点一下B2类的公司,总体来说,它们都有一个共有的特征,就是都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是否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是B1类和B2类一个很大的差别。

同时,B2类的定位功能很重要,要把定位的速度做到最快、精准度做到最高。比如,淘宝是一个很好的B1类产品代表。与B2类的公司相比,消费者的位置对淘宝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淘宝对位置的准确度以及精确度的要求不一定很高。


《一生的旅程》

这本书是迪士尼前任/现任CEO罗伯特·艾格的自传,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了了解迪士尼的这个生意的本质。

原本我以为迪士尼是一个靠着不朽IP躺着赚钱的好生意,看过艾格的自传,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迪士尼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退出好的内容,产生新的IP,才能保持迪士尼的长盛不衰。

另外,迪士尼并非仅仅只有动画和迪士尼乐园产业,还有电视传媒,是一个巨大的传媒集团。

这本书在网上评价很高,从书本身来说确实写的非常流畅,可读性很强。但是作为对生意很敏感的投资者而言,我对艾格作为迪士尼CEO的表现并不认可。

迪士尼作为一个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CEO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培育内部的创意生态,艾格的主要精力似乎都用在并购上,一直在买买买。

企业并购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物超所值,也就是价格和品质。

作为巴菲特的信徒,首先要问的就是买的东西值不值,艾格在这点上似乎有并购狂热,在并购默多克的新闻资产时所表现的狂热与随意,令人震惊。

我预言,早晚迪士尼会被艾格埋下的这些巨雷所拖累,时间不会很久。


《零售的哲学

零售的哲学是711便利店创始人所写的关于711的创业历程,是一本很短小精悍的书。

内容虽短,但对理解便利店的生意很有帮助,711的生意是零售,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质、服务和价格。



711更重视的是品质和服务,致力于将711打造成家庭场景的延伸: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来711.

本书提出了一个零售业密集开店的观点,作者认为企业不应该为了盲目的追求开店数目而在多地扩张,要采取密集开店的策略,精耕细作,一块市场做成熟在向另一块扩张,非常符合日式哲学。

密集型选址的开店优势有如下三点:

1.在一定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而认知度又与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2.当店铺集中在一定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的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不仅是送货的货车,负责向各加盟店传达总部方针并予以指导的店铺经营顾问在各店铺之间的移动时间也随之缩短,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店主探讨。关于这一点,在下一章将有详细说明。
3.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店铺如果集中在同一区域,不仅能有效节约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综上,密集型选址的策略具有众多优点。比起“点多线长”,一味追求覆盖全国的做法,便利店在一个目标区域内密集布点的战略更能让企业受益。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

这本书是今年关于投资所读最好的几本书之一,推荐值在前十位。

作者威廉·格林描写了他采访的四十几位全球顶尖的投资人,是如何在市场中卓尔不群、几十年持续从市场中获得不对称超额业绩的。

这些人多是芒格、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信徒,每个人的投资经历和风格都不相同,但都秉承着格雷厄姆—巴菲特所确定的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是一位来自印度的顶尖投资人帕伯莱,他不在乎别人是否认为他的想法缺乏独创性,他在乎的是什么想法有效。

帕伯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独创的想法,全部的投资智慧都来自于向巴菲特和芒格学习。

在其他领域,也许你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才能脱颖而出,在投资领域却不必,你要找到那些简单正确的原则,并坚持重复做下去,不为外界风云所动。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说:智者当始终遵循伟人走过的道路,当效法过去的杰出者,这样,当他能力不及时,至少他还带有他们的一点意味

这句话用在投资领域,效用加倍。


《查理 芒格传

像芒格这种天降猛男额传记,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读就是了。

我真不是懒,我只是时间不够了。


佛陀传

这本书是觉姐 觉宝(这位美女小姐姐在文章中特别强烈要求我们这样称呼她,那就君子成人之美乘人之危吧)推荐给我的。

《佛陀传》讲的是佛祖乔达摩 悉达多修行之路,文字优美如清泉石上流,清澈、温暖、直抵人心。

一行禅师给我们讲述了佛 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真实、慈悲、温暖、可爱,是如此的生动又迷人。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我原本以为的佛教是很生硬的,要遵循这样那样的律条,其实非也,佛法是教人解脱自在的。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像觉宝说的,如果学佛让你感觉到不自由,那就错了。

留 言 处 👇


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在看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